分享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数字人生6688 2019-10-06
原创 乡村黑嫂 2019-08-31 12:49:49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看见过这么一类人,他们经常出现在葬礼上,穿得破破烂烂,来的时候拿个面口袋,到了地方后白吃白喝,临走主家还得给几块钱。

不给钱他闹事。我们看到这类人就会心生疑惑,他们是乞丐吗?为什么这些人不去自力更生呢?黑嫂本人一直在农村生活,而且对农村丧葬风俗特别感兴趣,尽管胆子很小,可是去一个地方就想了解一些当地的丧葬习俗,所以就这类人究竟是怎么回事也算是知道一些,今天咱们说一下他们。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一、他们不是乞丐

我们看到他们白吃白喝,临走还白拿,心里自然会觉得这些人是乞丐,其实,说这些人是乞丐却是不对的,因为这个来葬礼上白吃白喝还拿钱的人自古有之,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叫“椁头”。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是棺椁的椁,但他们并不是负责棺椁的头领。只是因为古代丧葬和现代丧葬多跟要用到棺椁,所以就给这些人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这里又会牵涉到丧葬上另一类人,就是抬灵的人,也是就是抬棺材的那些人。农村丧葬,负责抬棺材的群体有个特定的名字叫“杠社”,当然并不是嘴上抬杠的的意思,而是他们负责用木头杠子抬棺材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杠社和椁头大约在清朝末年开始出现,民国时期在天津特别流行。杠社的人不是为了跟人嘴上抬杠,这个椁头也不是棺椁的头领,以前和现在,他们到葬礼上唯一的工作就是跟在棺材后面拿纸扎。他们不用随礼,哪里有这样的丧葬事他们都事先知道,早早的去了,白吃白喝,主家还不能赶,临走主家还得给钱,不给钱他闹你。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二、他们为什么不自力更生

这类人大多是三里五村的一些光棍汉,有的身体还有些小毛病,他们最开始时并不是椁头,只出现在自己村里的一些丧葬事上混吃混喝。再后来岁数大点,他们就开始出村出现在别人的丧葬事上,主家不能赶,能白吃一顿,而且临走还能分几块钱。

渐渐的,这些人就养成了习惯。有人觉得他们不能自力更生吗?其实在这些人心里,他们觉得这样就是自力更生,尽管他们去到丧葬事上什么忙也不帮不了,顶多就是拿一下纸扎,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这是付出了劳动。目前在农村的葬礼上仍然活跃着这样的人,一个葬礼上大约会出现两到三个这样的人。这是一种从清朝末年传下来的规矩,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陋习,由于一直混迹于丧礼上,这类人养成了好吃懒做和酗酒的毛病,他们喝起酒来简直就不要命,我们这边有这样的例子,喝得全身颤抖,可是到了谁家丧礼上,他们是得空便喝酒,仿佛那是灵丹妙药。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总结、他们的出现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这类人既然会出现,就一定有着独特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农村丧葬属于丧事,既然是丧事,就会有某种禁忌,这种禁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但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几种这样的禁忌。以前的时候,这类人就是干这种别人不想干也不能干的禁忌活儿,他们不在乎。

比如在我们这边,拿童男童女纸扎的话儿就找不到人干,因为这个牵涉到远古就流行的一种丧葬陋习就是“殉葬”,这种仪式在商朝时达到了巅峰商王武丁在历史上被称为明君和圣王,但他一生中仅祭祀和用于祭拜祖先就用了太多的人。而且殉葬之风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淳朴的农村人觉得丧礼上的童男童女就有殉葬的味道,他们觉得这是干坏事,昧良心,所以他们不会干这个活儿,亲戚也不能干,那只有椁头来干。以前的葬礼上,拿这个的多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椁头,所以他们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原因和作用。

农村丧礼上不能缺少的人是干啥的?不是乞丐!这是在冤枉他们

到了现在,农村的丧葬习俗也改了无数次,椁头的原本作用也已经改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人并不会消失。有人说这类人可以称之为代哭丧,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代哭丧的可不属于这类人,这类人他不哭丧,过来就是为了吃喝和要钱。而农村丧葬存在,这类人就会存在。 我们说的是一种最为普通的人,看着和想着就太无聊和普通,但其实这类人的出现和作用的改变,隐含着农村人们从愚昧迷信走向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