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效忠(1783—1854),字盖之,号典堂,生于乾隆癸卯年十一月初九日亥时,终於咸丰甲寅年八月初六日辰时,广东廉州府灵山县西乡宋太练官堂村人,今广西灵山县太平镇枫木村委官堂村是仇效忠的故居,该村于2021年成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仇效忠祖籍广东肇庆,今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王臣村,是明末迁灵始祖、由陆川县典史升赞画经历,以捕盗功擢升南宁监军道,委任代理南宁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的仇自奇的第六世孙,世代书香。 仇效忠是自唐代以后,灵山县唯一考取并获皇帝钦点入翰林院的翘楚,世称“灵山一点翰”, 民间习惯称呼其“ 翰林公” 。 仇效忠孩童时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资,8岁会作对联。母亲是旧州奉政大夫张所成之女,有一次带儿子回外家探亲,小效忠在外婆家与表兄弟妹们一起玩捉迷藏,舅母正坐月子,小效忠钻进舅母的床底下躲藏,被舅父笑他傻,他爬出来后,随即写了一副对仗工整、平仄相对的对联来反驳舅父,贴在门口上,大人们皆惊喜,赞不绝口;12岁就能写出朗朗上口、富含哲理和正能量的文章——《劝世文》,后人加注标点以方便阅读。 劝世文 仇效忠 12岁 读书子,少年郎,言行娓娓,气象堂堂。春秋方富,事业未偿。孝父母,念宗祊,敦九族,重三纲。问功名,如入园而拾芥;取财禄,如举手而探囊。是惟乘时努力,乃能起弱为强。故朋友同德,兄弟同肠。礼别尊卑,犯上作乱者不贵;情分厚薄,倒行逆施者奚良?宜笃友于之爱,莫怀妒忌之藏。书称手足,诗戒阋墙,入室操戈,终是不祥之兆;损人利己,须严多怨之防。勿论人短,靡恃己长;勿加斗秤,以昭公道;勿占便宜,以负众望。尺土虽珍,何不相容于筑室?斗粟虽重,奚必计较夫权量。哀天下之茕独,树斯世之纲常;敬无失于四海,和己处于一乡。举念鬼神共鉴,行事天地昭彰;果能一丝不爽,自尔万福无疆。古云:乖气至戾,和气至祥,敬之无忽,勉之勿忘。 文章开头劝人从小要读书、懂道理、言行举止要注意修养。要传承传统伦理规范。文章说只要趁势努力、顺势而为,就能由弱转强,就容易考取功名,获取俸禄。兄弟、朋友要同心同德。上下、尊卑要分清,不能犯上作乱、倒行逆施。对朋友要忠诚友爱,不要猜疑妒忌;书中把兄弟比作手足,告戒兄弟之间不要内斗,在家里起争端,终究是不祥之兆;必须防止做损人利己的事,否则会招至更多怨恨。不要仗着自己的优势欺负人或评论别人的短处;对人要宽容,不要用斗量以示公平;不要贪小便宜,辜负众人的期望。尺土虽然珍贵,为何建房子不能相互退让呢?斗粟虽然重要,又何必斤斤计较。失去了兄弟 、朋友情,自己孤零零是很悲哀的,要树立今生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念。以礼待人,走遍天下都不会得罪人,在乡里也会和睦相处。所想所为是对是错,人在做、天在看,上天自会公正地惩恶扬善;如果以上这些你都做得很好,那么你就会万福无疆。文章最后叮嘱人们对这些传统美德要重视、自勉,不要忽略忘记。 仇效忠的科举考试名次及仕途简历: 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嘉庆庚申(1800年)岁科并考,岁试第二名取入县学、科试第四名、嘉庆丙寅(1806年)科试第一名;嘉庆丁卯(1807年)乡试中式第五十一名举人。教习考试第六名,获嘉庆帝钦取觉罗官学教习,丁丑(1817年)充补镶白旗觉罗官学教习;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恩科会试挑取誊录第三十八名,补实录馆校录;道光丙戌科(1826年)会试中式第二百四十七名贡士,殿试三甲第一百四十二名进士,接着进行朝考,朝考是除了进士前四名——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四人外,其余进士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称为朝考。朝考结合殿试与会试名次,择最优为庶吉士。仇效忠以广东籍进士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获道光帝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誊录。道光九年(1829年)散馆,改知贵州省贵定县知县,湄潭县知县,升仁怀厅直隶同知、松桃厅直隶同知,石阡府知府、特授兴义府知府。辛卯恩科(1831年),贵州省乡试同考官;癸卯(1843年)委监试道。乙巳(1845年)覃恩诰授朝议大夫。退休后受聘位于广州西湖路的西湖书院任教,长住越华书院掌管和任教。历主南海、西湖、丰湖、宝安书院讲习。 仇效忠钦取觉罗官学教习后,礼部尚书汪守和给仇效忠的父亲仇汝韬(号六斋)、母亲张太夫人举办的生日双寿宴写祝文祝贺;点翰任职后,时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蒋攸铦和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王鼎,这两位宰相职位的高官分别给仇效忠父母举办的生日寿宴写祝文祝贺。其他还有云贵总督贺长龄(撰)、储君咸丰帝师——贵州巡抚乔用迁(书);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朱树;资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黄恩彤;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入值南书房、广东学政戴熙;贵州地方众官绅等也在不同年代的生日寿宴写祝文祝贺。 仇效忠母亲张太恭人八十一岁的生日庆典,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云贵总督贺长龄撰文祝贺,祝文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文后是这样写的: 我从丙申年(1836年)奉命就任贵州巡抚,刚进入贵州地界,有蓼皋司马(松桃直隶厅同知)前来迎接拜见,是同年(同年中举)的仇效忠。仇效忠在翰林院时我闻其名而未见过面,到现在相见尽知其主政及学问确有渊源。我上任后秘密查访,全省对仇效忠的政声口碑无出其右,于是擢升其为南笼(兴义)郡守。南笼(兴义)历来是苗疆,一向被认为难治之地,仇效忠一到任,苗民贴服,四境晏然。到了前年复任,民望如一年的收成,竟然还重现百姓赞颂其为“青天”,我感到惊讶,问他为何得此称号,效忠说:有承慈母的教诲。我因此了解到仇母太恭人壸德之贤、积福之厚有别于普通人...... 仇效忠先升任思州府(石阡)知府,1837年兼暑(代理)兴义府知府,一身同时任两府,1838年特授兴义府知府。府署因为之前已经年久失修,有崩塌之危,后申请领藩库银壹仟肆佰多两,正准备修缮,不料此时(1839年7月)父亲在兴义病逝,须运灵柩回家乡安葬,并在家守孝三年,只得把修缮工作留给接任,分文未动。道光二十年(1840年),张锳接任兴义府知府,屋皆倾没,张锳接着重修了兴义府署。 仇效忠守孝三年后,回任兴义府知府,复查旧案时,发现一姓黄的广西钦州钦北人被判为死刑,待批下即行刑。仇效忠复查后,发现黄某是违反乡规民约而被判死刑的,于是撤销原判,把黄某释放,并用自己的俸禄给其返乡路费和买一头耕牛的钱,嘱其回家守法劳作,黄某千恩万谢,回家后不负期望,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并嘱子报孙,非当年仇效忠明察,没有他们子孙今日,要对仇家后代铭记、感恩。 仇效忠为官清廉、秉公持正、剔弊除奸、百废具举、政绩卓著, 获朝廷加五级、记录十次的加级记录奖励, 百姓写横额颂扬其为 “仇青天” 。 仇效忠还乐善义举,位于邕灵交界处有个渡口叫“马鞍渡”,是太平上南宁的主要渡口,为了减轻家乡人的负担,仇效忠与艄公商议,自己出钱给艄公买田地,以换取家乡人摆渡免费,后来只要说自己是太平人、甚至是操钦北口音的,即可免费摆渡。 仇效忠告老回乡时,乡亲问他:“公一生为官所得几何?”效忠曰:“为民而乐事,赚得两袖清风。” 仇效忠退休后受聘位于广州西湖路的西湖书院任教,长住越华书院掌管和任教,历主南海、广州西湖、惠州丰湖、东莞宝安书院讲习。儿子乾厚(号健亭)是越华书院监院,并任教。1854年,仇效忠在林则徐曾经在这里指挥过“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广州越华书院,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 仇威晟(1741——1819),号仪亭, 仇效忠的祖父。例授卫千总,从六品,武略驰名,名声闻于桑梓,行谊载邑志“好义传”。 仇汝琛,号简臣, 仇效忠的二叔。乾隆辛亥岁试取入府学第一名。浙江省分水县知县,秀水、诸暨、余姚、乌程县丞,金华、衢州府经历,浙江省布政司照磨,运盐司大使。 仇汝英,仇效忠的三叔,过继给别家。 仇威晟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买的新屋地,到了1821年春,长子汝韬与次子汝琛分居,将此屋地和旧村作两份抓阄,汝琛抽中旧村(浙江村),汝韬抽中新屋地。然后,仇汝韬于道光三年(1823年)建新村,第二年建成后即系“官堂村”。下面是仇效忠写的村记,并叮嘱后辈不要忘记前人缔造的艰辛,让光前裕后世代相传。“光前裕后”是仇效忠对官堂村后人的遗训。 后人加标点以方便阅读。文中“而屋地之佳处,实在官 ”的“官 ” 是通假字,通 “馆 ” ,馆舍、住宅、村落的意思,引申为建村。 官堂村记 仇效忠
官堂村旧名陈屋山,因后山峦头下有陈氏祖坟四穴,其子孙即宅于山之下,故名。 自乾隆四十四年,陈氏子孙以其祖坟地居阳面,且树木阴翳,非阴宅所宜,迁葬他所,其子孙等亦迁居于长江岭等处,众族因将其屋地卖与我祖仪亭公。上至岭顶,下至塘墈,左至茜塘,右至祠堂,连山场竹木一并断卖,价银若干,通族签名画押,立契存据。 左胁乃学柳之孙,志士旧居,补去出屋钱一百五十千;志士屋底有小塘,属显忠兄等之业,补去断价银四十两;右胁下乃陈爱旧居,补去出屋钱五十千;陈爱的右边,又有陈日善的旧屋,买米面屋兑换,支出钱三十八千;右胁中乃黄云高旧居,补去出屋钱六十千;云高之右又有陈日宽旧居,补去出屋钱十六千;右胁上乃陈日修旧居,补去出屋钱四十五千。 我祖得此,甚为惬意,即将屋面塘瀹浚充廊,谓之新塘,新塘下即官堂也,四水咸窝聚焉。旧塍颇低,塘内田十余亩,业户错杂,我祖或兑、或买,尽归已业。遂增其塍,水面深广,当时曾置竹筏泛游,歌啸其中。盖赏心适意者,在屋地,而屋地之佳处,实在“官”,官堂则新塘之于屋地,诚有相维系者。 随即计办木料三屋,以备监造,嗣因建造抱山楼,遂从办理厥后。简臣叔筮仕两浙,连年屡费巨金,力愈不逮。迨辛巳春,简臣叔与我父析居,始将老居作一股,此屋地并屋面塘、抱山楼作一股,拈阄均分,我父拈得屋地一股。随即暂移抱山楼屋住,一面鸠工聚材,开辟阳居。 随择于癸未年四月十六日辰时动土平基,十月十八日亥时行墙,十一月二十六日子时升梁,甲申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辰时入火,时四进落成,横屋未起,因趁吉日故也。 故地以人灵,人因地胜。天既以此地属我,物随主变,自应易以嘉名。爰审屋地之佳,与我祖惬心之处在此,新塘遂名之曰“官堂村”,并志其端末,以示后之子孙,使知前人之经营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天心之所以属我者,良非偶然也,不可不思缔造之艰,克勤克俭、勿怠勿忘,勉图光前裕后,以继继绳绳相传,勿替乎! 道光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典堂氏谨记 大概译为: 官堂村旧名陈屋山,因后山峦头下有陈氏祖坟四穴,其子孙居住在山下而得名。 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陈氏子孙认为其祖坟地居阳面,且树木阴翳,不适合做阴宅,于是迁葬其它地方,其子孙后代也迁居长江岭等处,众族就将其屋地卖给我祖父仪亭公。上至岭顶,下至新塘边,左至茜塘,右至祠堂,连山场竹木一并断卖,价银若干,通族签名画押,立契存据。 左侧是学柳之孙、志士的旧居,补去出卖屋的钱一百五十千;志士屋底有小塘,属显忠兄等之业,补去断价银四十两;右侧下面是陈爱的旧居,补去出卖屋的钱五十千;陈爱的右边,又有陈日善的旧屋,买米面(米棉村)的屋兑换,支出钱三十八千;右侧中是黄云高的旧居,补去出卖屋的钱六十千;云高的右边又有陈日宽的旧居,补去出卖屋的钱十六千;右侧上面是陈日修的旧居,补去出卖屋的钱四十五千。 我祖父购得这块地,非常高兴,随即将屋面塘挖深,并把塘塍加宽,将这块地(屋面塘和塘外的田)称为“新塘”。新塘的意思即是官堂,财富从天井的四个面像水一样窝聚在一起。旧塍较低,新塘内有十多亩田,业户错杂,我祖父或兑、或买,全部归自己所有。于是增高加宽屋面塘塘塍,水面深广,当时曾经放竹排泛游,歌啸其中。最舒心畅意的是屋地,而屋地之佳处,在于用来建村,官堂则基于新塘这块地而签订的契约,确实有签订的双方互相遵守契约的作用。 我祖父随即计议办理,购买三堆木料,以备监督建造,后因建造抱山楼,于是往后推迟。简臣叔刚出仕浙江省,不能在家帮忙,祖父连年花费很多钱,越发力不从心。到了辛巳(1821年)春,简臣叔与我父分居,才将老居(浙江村)作一股,此屋地并屋面塘、抱山楼作一股,拈阄均分,我父拈得屋地一股。随即暂到抱山楼屋住,一面聚集工匠,一面购置建筑材料,开辟阳居。 接着选择在癸未年(1823年)四月十六日辰时动土平基,十月十八日亥时行墙,十一月二十六日子时升梁,甲申年(1824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辰时入火,当时四进落成,横屋未起,是因为趁吉日的原因。 所以说,地因人而有灵气,人因地佳而优胜。上天既然将这块地归我们所有,物随主变,自然应该改个好名字。于是认真分析屋地之佳处,正是我祖父称心之所在,新塘便取名为 “官堂村”,并把整个事情的经过记载下来,为了让后世子孙知道前人的筹划营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天意之所以将此地归属我们,其实不是偶然的,不可不思前人缔造的艰辛,克勤克俭、勿怠勿忘,尽力做到光前裕后,让世世代代相传,不要废弃! 牌坊——五代坊 仇效忠、仇炅忠的母亲张太恭人,旧州奉政大夫张所成之女,名门闺秀,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幼而温婉,长而淑慎,贤惠壸范,接济乡邻、修路桥等美德善举远近闻名,是有名的贤妇。与夫君仇汝韬创建抱山楼书塾,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授课儿孙学子。玄孙肇基1844年出生后,仇母张太恭人上下亲见七代,五代同堂。生于乾隆乙酉年(1765年),终于道光丙午年(1846年),享年八十二岁。道光八年(1828年)覃恩敕封七品太孺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覃恩敕封六品太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覃恩诰封五品太宜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覃恩诰封四品太恭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奉旨建牌坊旌表。 政府为了表彰张太恭人长寿,灵山县知县李及辰,上报廉州府知府音德贺,转报广东布政使傅绳勋,请兵部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黄恩彤上奏道光帝,分条列明陈述建牌坊的理由,获道光帝恩准,并下旨礼部通知户部赏给匾额名称(五代坊)、银两、绸缎布匹,回复广东巡抚部奉旨建牌坊。 圣旨牌坊是封建王朝用来彰显皇家权威、表彰功绩、品德、贞洁、长寿等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域的殊荣。五代坊建在岔入官堂村的细岭路口处,是三层三门式结构, 底座为方石条、坊体为石柱、青砖,厚约一米多,高约十余米,灰色瓦及纹饰。牌坊正脊和左脊、右脊分别有两个相对的瑞兽——鸱吻,共六个。相传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龙头鱼身鱼尾,能喷浪降雨,避火灾及辟邪。头在下张开大口,身和尾朝天弯翘,造型优美。 中间大门头上锲刻牌坊匾额名称“五代坊”三个大字;匾额往上的空间位置刻:皇清覃恩诰封四品太恭人五品太宜人敕封六品太安人七品太孺人仇母张氏亲见七代五世同堂;再往上是“七叶衍祥”四个大字;再往上就是牌坊的最顶部“圣旨”二字。 牌坊左旁门头上刻“千秋光宠”四个大字,往上的空间位置刻:道光二十六年正月 日蒙调署灵山县知县李及辰具详特授廉州府知府音德贺转详广东布政司傅绳勋详请广东巡抚部院黄恩彤具题寿母张氏年登八秩晋二五世同堂亲见七代特请旌表奉旨依议钦此敕下礼部知照户部赏给匾额银两缎疋咨复广东巡抚部院转饬知照 牌坊右旁门头上刻“万载流芳”四个大字,往上的空间位置刻:道光丙戌科翰林院贵州兴义府知府仇效忠山东督理管勾厅仇炅忠之母署河源县教谕仇乾厚国学生仇祥厚邑庠生仇元厚邑庠生仇焘厚郡庠生仇棠厚之祖母仇开运仇开岐仇开森之曾祖母仇肇基仇福基之高祖母奉政大夫张所成之女原任会渓县训导张 之姐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知县张锡田之胞姑 牌坊正门双柱从门头往上近“圣旨”这段柱上刻的是云贵总督贺长龄题贺联: 雨露沐三朝备历京外官阶凤诰龙章荣膺四轴 春秋垂九秩宠颁银缎匾额国恩家庆辉映一门 牌坊左右边柱上刻的是山西布政司吴振域题贺联: 人瑞应熙朝五色芝泥焕采 天恩垂旷典千秋棹楔流芳 牌坊另一面正门双柱从门头往上近“圣旨”这段柱上刻的是 广东巡抚部院黄恩彤题贺联: 九十年南国播徽音彤史载书共庆三朝人瑞 二千石北堂隆孝养板舆颂喜宏开七叶家祥 左右边柱上刻的是贵州布政司罗绕典题贺联: 恩渥九重品物钦承帝赉 庆传七叶旌扬出自天申
官堂村建村二百年简述 官堂村自仇汝韬(号六斋) 于道光癸末年(1823)至甲辰年(1824)开基建村,至2024年已满二百年,人口(包括外迁)三百多人。在这两百年间,官堂村经历了辉煌波折的起伏变化。官堂村在经过前期的辉煌巅峰之后,逐渐回落,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极左路线时期,跌到了谷底,成份被错误划分、人才被打压批斗、古宅建筑遭破坏、圣旨牌坊被炸倒。 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被基层政权在夜晚炸倒了,造成了国家文物的重大损失。由于之前的大跃进时期,官堂村大门和三厅(座)的石条台阶已被拆去,用于村对面的公路砌水洞,这样,牌坊底座的方石条就抬回补砌大门和三厅(座)的台阶了;那时的“枫木小学”,位于官堂村旁的太平仇氏二世祖仇殿章的“介亭仇公祠”内,和位于桂木园村旁的三世祖三兄弟的合祠“仇氏三公祠”,一起被拆毁,所得材料搬到榃江村北面现址,新建“枫木小学”,牌坊的石柱用来建学校大门口的门楼柱;牌坊的青砖被搬到学校东向旁边的大溪流边,用来建了一间用于碾米的水磨屋。官堂村炮楼的厚木楼板被拆去搭枫木大队(村委)的二楼地板。 “介亭仇公祠”内有乾隆、嘉庆年间的高官名臣题的匾额,翰林院编修冯敏昌题——鸾凤宗风; 翰林院庶吉士、河南巡抚、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湖广总督马慧裕题——苑南保障;状元、翰林院修撰姚文田题——文澜砥柱。这些牌匾随着祠堂的拆毁而灭失。 大门口前面的长地院左右两边原各立有一杆三斗桅杆,后因年旧失修,在民国时期自然损毁了。除了自然因素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极左路线时期, 古宅还惨遭人为的破坏,屋正脊及装饰被拆除、边脊前头弯弯往上翘起的造型被敲除掉,屋樑图案及颜色被铲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官堂村逐渐有考上大中专、本科的学子,特别是近些年截止到2024年9月,名牌大学在读和已毕业参加工作走上仕途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有四人,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作也逐渐增多。 2021年官堂村成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市级及县级的政府单位陆续到官堂村进行太史第古宅考察、采访、录制视频活动,宣传和号召官员学习仇效忠为官清廉作风。 官堂村正走在重振辉煌的道路上。 仇效忠写的三块匾——大门匾、翰林匾、进士匾 大门口门头有一块仇效忠写的“太史第”三个字大门匾。 门内屏风顶上的窗框竖挂有一块翰林牌匾,竖长方体盘状,牌匾里面是平面,深红底金字,上面从右到左横排“钦点”二字,中间竖排“翰林院”三字,右边“道光丙戌科”,左边“仇效忠立”。牌匾上横边框中间是一个龙头戏珠和红火焰,龙身配与祥云盘旋。牌匾左右两竖边框各有一条龙盘腾,配红火焰、祥云图案装饰;牌匾左右竖边框和上横边框均为深蓝底金图,下横边框为浅蓝色的潭水底色配白色波纹及浪花图样,也有红火焰,左右两竖边框的两条龙,意思是在池边修炼,掀起浪花,寓意吉祥图腾。 三厅(座)门头有一块横式进士横匾,棕色底金色字,四边是金色花纹,中间 “进士 ”两个楷体大字,大字下面刻有仇效忠印章,左右两边是小字。 这三块仇效忠立的牌匾——太史第大门匾、翰林匾和进士匾在极左路线时期毁失了。 官堂村与连科坪村的两块翰林匾的区别 连科坪村开村人仇诲忠既是仇效忠的族弟,也是表妹夫,仇效忠为连科坪题写“荣封第”门匾,另外还写制了一块“翰林匾”,送给连科坪。与官堂村“翰林匾”的区别是,官堂村的匾中间是“翰林院”,连科坪村的是“翰林院庶吉士”,多了“庶吉士”三个字;官堂村的匾四周是蓝底金图,连科坪村的是绿底金图。除了这两点区别,其它都相同。 头、二座正厅已于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4月中旬重建,下附重修记 重修灵山县官堂村太史第头、二座正厅记 官堂村之屋地,乃清朝乾隆年间威晟公(汝韬公父亲)购得,并将新购得的屋地取名“新塘”。汝韬公与弟汝琛公析居,将祖屋与屋地拈阄,汝韬公拈中屋地,于道光癸末年(1823年)动土开基,堂构建村,建成四进,每进之间有天井,中间正大厅,左右偏厅、廊屋对称式结构庭院,将地名“新塘”改名为村名“官堂”,奠定永久基业。 官堂村世代书香,开村始祖汝韬公从九品,圣旨诰赠朝议大夫,从四品;汝韬公德配张太夫人,圣旨诰封太恭人,从四品,上下亲见七代,五代同堂,道光帝下圣旨建牌坊——五代坊旌表,是至高无上的殊荣,千秋光宠、万载流芳!长子效忠乃道光丙戌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被誉为“灵山一点翰”,曾在京任皇族觉罗官学汉书教习,教习诸王公子,充武英殿协修、文渊阁校理、实录馆校录、国史馆誉录,出任贵州省兴义府知府、贵州省乡试同考官、贵州省监试道等职,圣旨诰授朝议大夫,从四品;次子炅忠督理山东省管勾厅粮务府,圣旨敕授承德郎,正六品;汝韬公五个孙,全部都有功名,五孙登科,以一等第一名或前几名通过院试考取生员:长孙乾厚为邑廪生、贡生,加国子监典簿衔,越华书院监院,圣旨敕授儒林郎,从六品;二孙祥厚为监生;三孙元厚为邑庠生;四孙焘厚为邑增生;五孙棠厚为府廪生、贡生、教谕。曾孙辈及以下功名也代有传人,书香墨浓。汝韬公与德配张太夫人在不同年代举办的生日寿宴,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蒋攸铦和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王鼎,这两位宰相职位的高官分别写祝文祝贺,其他还有礼部尚书江守和、云贵总督贺长龄(撰)、储君咸丰帝师——贵州巡抚乔用迁(书);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朱树;资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黄恩彤;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入值南书房、广东学政戴熙;贵州地方众官绅等也在不同年代的生日寿宴写祝文祝贺。贺长龄和黄恩彤也是牌坊的题联人,另外给牌坊题联的还有贵州布政使罗绕典和山西布政使吴振域。当时官堂村的辉煌景象正如牌坊上的题联——国恩家庆辉映一门! 然而,岁月变迁,年久失修,于民国时期倒塌的头座等建筑,后各代先辈均有修复之念,甚至还筹备了部分材料,但一直未能成行,头座就一直处于断壁残垣之中,加上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极左路线时期,三、四座的部分建筑造型构件遭受到人为的破坏,失去了往昔的风貌,头座修缮之事,日趋紧迫。好在村中兄弟叔伯均不忘重塑辉煌之念,全村每家数年集资、捐资,姑姐妹亦踊跃捐资,于2019年底共筹得款项三十多万修缮款,原分属自家正厅的屋宅的兄弟,也捐献出来统一修建,给村集体永久使用。灵山县博物馆领导及成员和太平镇文化站领导等也事先来村研究、指导修葺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则开展工作。在村的兄弟婶母先清理屋背街的积土、杂草、灌木,购买水泥排水预制管件回来,安装修建屋背街的排水道,这几日的工作是没有报酬的无偿奉献。做好前期工作后,于公历2019年 12月3日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建,村中兄弟婶母分工合作,一面在家按原地基平整屋地、拆除危墙,保留坚固部分墙壁及构件,一面上南宁木材市场采购木料,一面到沙坪等地采购砖瓦、砂石、水泥等,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于2020年1月下旬,头座正厅三间基本完工,1月19日即年25,把太公厅香火神位从二座移回头座拜祭,告慰先祖在天之灵,世代昌盛。过了年之后,正月底又继续开工,重建头座天井右旁厢房和二座,到公历2020年4月中旬完成头、二座的修葺工作。 岁值盛世,国泰民安,官堂村之兄弟姐妹、叔伯婶母以及已出嫁的姑姐妹们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修缮祖厅,功在当代、德于千秋,恩泽后世子孙,为弘扬美德,昭示后人,当思前人缔造之不易,勉图光前裕后,再铸辉煌 ! 蒋攸铦给仇效忠父母的生日双寿宴祝文 道光丙戌 翰林荣旋 制锦 蒋攸铦 恭祝 太封翁六斋仇太翁老先生暨德配仇母张太夫人七秩开三荣寿 余昔总制两粤阅边至高廉闻灵山有六峰三海诸胜深翠幽隐环峙城郭间上则青峰矗天高凌霄汉下则幽岩洞辟户牖玲珑盖居然洞天福地蓬壶三岛之胜也心窃羡之欲一游而未暇未几历蜀黔总畿辅入赞纶扉犹恋恋焉今岁丙戌典试南宫得仇子典堂嘉其文有福泽气及来谒询其家世知即灵邑人并具悉其太翁六斋先生器量之宏与德配张太夫人内助之懿乃窃叹灵秀所特钟福泽有自来也已而仇子以廷试冠全粤遂登词垣入史馆馆课辄有声余差喜衡鉴不爽嗣以前充教胄久滞长安定省阔疏心常惓惓今年太翁与太夫春秋七秩开三矣谋假归称觞丐余言以侑爵余惟受者德之徴福之首也士君子立身砥行当以器量为先若太翁者可以言量即可以言德乃可以言福翁性慈和而力敦本行侍高堂甚谨若无足见长者然卒能肯构堂以光前绪轻资产以成弟名举先人之所志所事胥有以善继而善述之其意量深沉殆非寻常所可及至处已以谦铭堂曰忍有犯弗之校不诚所谓有容德乃大者欤顾艰于遇屡试弗售乃退而遁迹田野役志禽鱼凿半亩之方塘构数椽之别墅日与儿孙辈课颂其中垂老无倦色志亦切矣虽然天啬其遇者不能限其德也天予其德者不能啬其福也又况太夫人壸德懿行素号女宗截髦以筵宾撤簪以恤族复有以成其德而致其福哉宜其难老同赓哲嗣济美长君则木天翔步次君则楷序垂绅诸文孙或食饩芹宫或潜心艺苑增高继长鹊起蝉联而且庆衍螽斯诜诜揖揖已宏开四叶之祥矣书曰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福泽之绵长又岂可限量耶余因思当日衡文棘院时展卷琳琅悉心详识不过于其行文吐属间验其人学养之优品地之美耳乃不意观其文知其人而竟如见其亲也文心之相契岂偶然欤谓非翁与夫人之德醇养天和天将予以鲐耋而备享诸福之盛欤灵山为粤中秀特之区三海六峰久称神仙窟宅吾知翁与夫人扶筇曵履朝餐其秀夕撷其华作刘鲍之双仙追孟梁之芳躅环顾儿孙绕膝拖紫纡青福地福人传为佳话生平之豪情壮志其亦少慰焉矣余虽恨当年持节粤中不获躬亲其胜犹得于文章知遇间尝识其邑之人物而翁与夫人器量之宏积德之厚福泽之大且长亦竟于其子之三条烛下挥毫得意时而默露其机缄也亦奇矣哉爰书以寿之且以志余一时之赏鉴不爽为他年徴应必将更有寿弥高福弥厚登期颐而膺宠锡以日进无疆者是为序 祝文前头大概译为: 我过去曾总督两广地区事务,巡视边境到了高州、廉州一带,听说灵山县有六峰山、三海岩等诸多名胜,青翠幽深,景致隐蔽,环绕在城边。往上看,那青葱的山峰高高耸立,直插云霄;往下看,幽深的岩洞豁然敞开,洞窗精巧玲珑。这简直就是仙境洞天、人间福地,有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般的美妙景致。我心里暗自羡慕,想要去游览一番,却一直没有时间。不久后,我又经历四川、贵州任职、总督京城附近地区的事务,后来进入朝廷内阁参与机要,即便如此,心中仍对灵山的胜景念念不忘。 今年是丙戌年(1826年),我是在礼部主持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选拔人才,录取了仇典堂(仇效忠号典堂)这位学子,我欣赏他的文章有福泽之气。等到他前来拜见我的时候,我询问他的家世,才知道他就是灵山县人,并且详细了解到他的父亲六斋先生气量宏大,以及他的母亲张太夫人作为贤内助的美好品德,于是我暗自感叹,原来灵秀之气特别钟情于他家,他家的福气和恩泽是有渊源的。后来,仇典堂在廷试(综合会试复试、殿试、朝考)中的成绩在全广东排名第一,随后进入翰林院,在史馆任职,每次完成的课业都颇有名声。我暗自高兴自己选拔人才没有差错。后来仇典堂因为之前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职务,长时间留在京城,不能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心中常常挂念。 王鼎给仇效忠父母生日双寿宴祝文 运铅差竣 制屏 王鼎 恭祝 诰封奉直大夫六斋太翁大人暨德配诰封太宜人仇母张太夫人八秩开一双寿 余于丙戌之春忝校礼闱得士二百五十七人登词垣者四十有五人仇子典堂与焉已而散馆改授黔之贵定令典堂初甚歉然谓遂涉风尘也余慰之曰方今圣天子历精图治遴选贤才固尝重百里之寄使为守兼优者任之何自薄为典堂亦闻言自壮甫蒞篆百发具修循声大作比卓典及期大吏廉其能亟登荐剡适松桃司马之员为奏补之向例官黔省者自监司太守外须领铅运一次檄每下人辄怖焉典堂则直任不辞役既竣奉部引见优加一等知交者无不欣庆暇为谒余曰生将假道归省可乎余作而起曰善哉子之志也计子之于役三改岁矣自瞿塘滟滪出汉沔历长江其问风涛险阻莫能名状而子唯恃忠信以涉之此以见孝思之所积也予尝读四壮之三章一则曰不遑将父再则曰不遑将母三则曰是用作歌将母来谂南丰引释者曰谂告也君劳使臣而叙述其情也盖古者上之接下未尝不恐夫其养父母之心下之事上有养父母之心未尝不以告也则子今日之请假宜哉我皇上孝治天下恩昭特颁大小臣工封赠赏赍皆从厚然而职守所系或怀归而畏简书门问遥倚慨贤劳而感时物虽尝本其情以叙其功而公私之难各遂者何比也今子得借归假之便一伸孝养之愿谓非厚幸也哉吾知子由楚入粤纪行之付皆孝思之流露也入门升堂欢笑之语皆勤劳之实迹也于是族党亲宾次第吹华黍之笙上香洁之膳太翁与太夫人举案衔觞顾兹孙曾追怀诒燕乐正无极然余谓太翁与太夫人咸能以忠益广孝思当必促子之行已在松桃之人士怀乐只者有日既以君子方之父母则君子之父母有不更切台菜之颂也耶他日召之索郇之黎怀君子之膏泽者必更怀君子之父母之膏泽则无期之寿又安可以筹算耶爰书之以伸典堂之志至若太翁与太夫人行谊具见于周甲时蒋砺堂协揆之序兹不复赘云 注:清代不设丞相。由数位集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于一身的大臣行相权,管理政务,也称协揆,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权力的人。蒋攸铦和王鼎都曾是协揆。 祝文最后一句“至若太翁与太夫人行谊具见于周甲时蒋砺堂协揆之序兹不复赘云”的意思是:至于太翁与太夫人的品行、道义,具体见当时六十周岁的蒋砺堂(即蒋攸铦,号砺堂)协揆的序文,现不复述。 祝文前头大概译为: 我在丙戌年(1826年)春,有幸担任礼部春闱(会试、复试、殿试、朝考)的校阅官,录取了二百五十七名进士,其中被选入翰林院的有四十五人,仇典堂(仇效忠号典堂)也在其中。后来翰林院散馆考核,他被改授为贵州省贵定县知县。典堂一开始很是失意,认为从此就要陷入官场的纷扰之中了。我安慰他说:如今圣明天子励精图治,精心选拔贤才,向来重视地方官员的任用,让德才兼备的人去担任,你何必看轻自己呢?典堂听了我的话后也振作起来。 他刚到任,各项事务都得到整治,良好的政绩名声远扬。等到政绩考核的期限到了,上级官员考察到他的才能,急忙向上举荐他。恰逢松桃司马(州同)的职位空缺,便上奏让他补任这个职位。按照以往的惯例,在贵州省任职的官员,除了监司、太守之外,都必须负责一次铅矿的运输任务(黔铅京运),公文一下发,官员们往往都很害怕。而典堂却直接承担下来没有推辞。任务完成后,他奉命进京接受吏部引见,考核成绩被评定为优等,加了一级,亲朋好友没有不为此感到高兴庆贺的。 闲暇时,他来拜访我,说:“学生打算请假回家探望父母,可以吗?” 我起身回答说:“好啊!你的志向真是值得称赞。你离家任职已经三年了,经瞿塘峡、滟滪堆出汉水、沔水,再沿长江而下,其间风浪险阻,无法用言语形容,而你只依靠忠信之心来应对,这正体现了你的孝心之深厚啊......" 邓倬堂,光绪二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德庆州知州,曾任灵山县知县。邓倬堂给仇效忠的生平品概撰文略志: 公性天孝友惠爱族邻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丁年已擢高科丙岁而登翰苑宦列燕京教习觉罗学诸王公子奉命出守黔南循治兴义石阡诸大郡政简刑清官声卓著又蒙恩眷加以监试道衔素视民如子群黎爱戴额颂之曰仇青天於戏仁人也亦善人也年届古稀暂为停辙居羊城调鹤养掌教西湖久住越华书院示令子健亭训课诸生士林为之丕振总稔公之存心行事入而肯堂肯构出而爱国爱民政事文章皆千古所罕有洵三廉之杰人也予为宰名区下车伊始所览六峰三海毓秀钟灵知此中必出俊又询之乡人始悉有为灵山甲族世守书香家盈簪笏入词林者开南宾未有之奇乃公是也不惟荣之於身前且显之於身后其子若孙为广文获食饩补弟子员森森玉立代有传人数年於灵阳耳而熟之不敢辞掘因举公之生平品概略志其端末焉 钦点翰林院特授灵山县知县现任德庆州知州馆晚生邓倬堂拜撰 大概译为: 公的秉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仁爱族邻,世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公成年后就高中科举,道光丙戌年(1826年)登翰林。任北京觉罗官学教习,教皇族诸王公子。奉命由京官出任贵州南部郡守,管治兴义、石阡各大郡,法令公正严明,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减少,政绩卓著,又承蒙上恩,加以监试道衔。向来视民如子,受到百姓拥戴,写横额赞颂公为“仇青天”。啊!真是个有德行又友善待人的人啊。年届古稀,退休后在广州居住,调驯白鹤(形容文人退休后的惬意状态,不是真的驯鹤)受聘在广州西湖书院、长住越华书院掌管和任教,让儿子健亭给学生上课,(父子一起掌教越华书院)轰动教育界。熟悉公的用意办事,内有子承父业,外又爱国爱民,政绩、文章千古罕有,实在是三廉(合浦、钦州、灵山)之杰人啊!我作为这个著名县区的知县,刚到任就游览了六峰山、三海岩,山川秀美,凝聚灵气,认为此间必出俊杰,又询问本地人,才了解到(仇氏)作为灵山甲族(一等氏族),世代传承书香,家盈簪笏(簪笏,即官帽上的簪和奏事的手板,引意为做官), 经过考取做官的很多,开南宾(灵山最初称南宾县)以来未有过的奇迹,公是最杰出的一个,不但为祖先增光,还福荫后代,其子孙做教官的、获国家供给伙食的学子也多,代有传人。(我)数年在灵山而熟识,不敢推辞,于是简单概括公的生平品格写出来。 钦点入翰林院的朝考文章——《政在养民论》,后人加标点以方便阅读: 政在养民论 丙戌科 朝考 仇效忠 且民为邦本,固天生之以卫国家者也。顾生之之权,天主之,而所以保全其生者,天仍不得自主之也。有继天立极者出,洞悉其本原,默掭其要领,裁成辅相而左右之,天之权有所分,民之生乃不蹙。自古帝王,整饬纪纲,经营宵旰,万姓享安全之福,奕冀蒙乐利之休,其道胥於是乎存焉。书曰:“政在养民”,斯言旨哉! 夫为政之道不一端,而民事居其要;治民之道非一事,而养民绕其全。故《周官》九职,农圃与薮牧同登;《洪范》九畴,食货与宾师并重。其事起于日用饮食之细,其道实关乎调元赞化之精诚。以衣食足而后礼仪兴,民生遂而后教化行。举凡击蜡吹幽,敦诗说礼,胥以是致之。为政者不於此是求,而别图统驭之法,诚未见其可也。 中天之朝,古称极盛。其时,如受时之政、工虞水火之政、兵农礼乐之政,政非不多。然准天时,所以定民事;平水土,所以奠民居;制法度,所以兴民志。要之不离手养民者近是。后世不察,喜尚纷更,故为掭切,欲以治民而反以扰民。而高谈静镇者,又或入于虚无之说,而政多废弛。是皆未审于为政之要,而详求乎养民之术者也。 然则养民之道,亦在於制田里,设学校二者而已。田里不制,无恒产者无恒心,民何以为养?学校不设,伦不明者业必坠,民又何以为养?故六府修,政在乎养也;三事和,教亦寓于养也,养不离于教,言养可以该教也。 因天时以养之,龙见火见,有其期;望杏瞻蒲,有其候。乘地利以养之,野无悬耜之叹,田无宅草之嗟。而且上年三日,中年二日,下年一日,不违于农时;川泽之利、园廛之利、漆林之利,务尽乎地力。家有仓箱之庆,户饶弦颂之声。夫是以和亲康乐,勒为书《九叙》、《九歌》,俾勿坏。为政之善在是。 以夫惟圣王在上,无逸作所,轸念民依,开衣食之源,兴礼仪之教,将使人皆寿仁,物皆昌达,于以醇洪畅之德,丰茂世之规,迈虞廷而烁往古,岂不懿欤? 大概译为: 姑且先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本来天生就是保卫国家的。所以生育百姓的权力由上天掌控,而保全百姓的生存方式,上天却不能自主决定。有承继天道、确立准则的人出现,能透彻了解民生的根本,暗中把握治理的关键,加以规划辅助并引导百姓,上天的权力因此有所分担,百姓的生活才不会窘迫。自古以来,帝王整肃法纪、日夜操劳,让百姓享受安全的福祉,子孙后代蒙受安乐利益,其治理之道正是源于此。《尚书》说 “为政之道在于养护百姓”,这句话可谓意义深远! 为政之道不止一个方面,但民生是首要任务;治理百姓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养护百姓是根本。所以《周官》记载的九种职业,农耕、园圃、山林、与畜牧、渔猎同等重要;《洪范》列举的九类治国方略,财政、经济与老师并重。这些事务看似始于日常生活的小事,其本质却关系到调和阴阳、辅助天地化育万物的精妙之处。因为只有百姓衣食充足,礼仪才能兴盛;百姓生活安定,教化才能推行。大凡祭祀演奏优雅音乐、倡导诵读《诗经》、学习礼仪,都是基于这个根本。为政者不从此处着手,却另寻统治百姓的方法,实在难以奏效。 中天王朝,古代称极盛的朝代。当时,顺应时节的农政、管理山林、川泽的政令、军事、农业、礼乐的制度,政令并非不多,但总体而言,顺应天时,是为了确定百姓的农事活动;治理水土是为了奠定百姓的居住基础;制定法度是为了顺应民心,核心都离不开 “养民” 二字。后世之人不加详察,喜好频繁变革,本想治理百姓却反而扰民;而那些高谈阔论躺平无为的人,又往往陷入虚无之说,导致政务废弛。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详细探究养民的方法。 那么,养民之道也就在于制定田地制度、设立学校这两方面罢了。田地制度不制定,百姓没有固定产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心态,何谈养护百姓?学校不设,人伦不明必然导致道德败坏,又何谈养护百姓?所以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修治,本质是 “养”;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和谐,“教”也蕴含在 “养” 中,“养”也离不开“教”,谈 “养” 也涵盖 “教” 的内涵。 顺应天时以养民,龙星、火星的出现,都有固定的时间;杏花开放、蒲草生长,都有相应的时令。农事要按时令耕作。利用地利以养民,让田野没有闲置的农具,田地没有荒芜的杂草。并且按去年三日、今年二日、明年一日的循环服兵役制,不违背农事季节规律;川泽、园圃、集市、漆林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让家家有粮仓的丰收之喜,户户充满弦歌颂扬之声。这样,百姓和睦安乐,成就德政、九歌之典,使政道永固。为政的良善,正在于此。 唯有圣位在上,不贪图安逸,深切关怀百姓的疾苦,开创致富门路,兴盛礼仪教育,使人人长寿仁德,万物繁荣昌盛,以此纯正精粹、宏大、畅达的德政,丰硕盛世的典章制度,超越虞舜之治而光耀千古,岂不美哉! 西樵山飞瀑景点石刻题字 西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白云洞摩崖石刻,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在飞瀑景点下的巨石上刻“洗心”字,该石得名 “洗心石”。字径67厘米,楷体直刻,旁刻“灵山仇效忠”和“巳酉冬仲”。 “巳酉冬仲”即道光29年十一月(1849年十一月)。 ![]()
仇效忠真伪画像说明 《清史稿·舆服志》关于官员服饰的规定: 朝一品至四品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各加海龙缘,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皆四爪。五品至七品色用石青片金缘,通身云缎,前后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积,领袖俱用石青妆缎。八品九品用石青云缎,无蟒,领袖冬夏皆青倭缎,中有襞积,朝珠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均得用,以杂宝及诸香为之。 官帽分暖帽和凉帽,农历8月到第二年3月戴暖帽,画像中的帽叫冬朝冠,是暖帽的一种。黑色圈檐,帽沿上有红绒,帽缨(红色绒线)从帽顶往四周下挂。花翎插入翎管固定在帽顶,往下斜拖着(正面被面部遮挡看不到)。再在帽顶上装顶戴,顶戴为镂花金立柱式,下部为镂花底座,中间为花纹金属球,四品官的最顶竖镶棱柱尖状的青金石(深蓝色)。 朝服蟒袍和补服是官员上朝面君及重大礼仪场合穿戴的礼服。蟒袍穿在里面,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黄色五爪龙袍是皇帝穿的,亲王及文武官员穿蓝色蟒袍,绣有四爪蟒、祥云、火焰、海水纹等图案。袖口是"马蹄袖",袖上左右和披领左右各有一条蟒及图案。 补服穿在蟒袍外面,因用金线和彩丝绣成30厘米长宽的图案,再补缝在前胸及后背而得名。前胸的图案被衣服分成左右两半,穿上后用布纽扣扣上,四品官的补服图案中的禽是云雁,配以太阳、祥云、波浪等纹样。左手弯曲、右手微弯下放是官员画像的常用坐姿,所以坐着时手基本被"马蹄袖"盖着,只露出半截手指,如果站立,手就完全被遮盖在袖里面。 朝珠是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才可以佩戴的佩挂物,朝珠总共108颗,每27颗用一颗大珠分隔,大珠共四颗。朝珠两旁共附三串小珠,右边一串,左边两串,每串5珠一组共10珠,下面有吊坠。另外还有一条叫背云的吊带垂于后背。 ![]() 此黑白像是从《灵山仇氏族谱》的仇效忠画像扫描出来后再修复的画像,特意保留了印刷网点(线)以证明来源。修复清晰后的画像重现了仇效忠务实精干的形象,从圆黑的眼睛透出深邃的目光,就能感受到当年仇效忠审案时对案件的洞察力和公正严明的清廉作风。同仇效忠一起生活过的孙辈们对下几代描述说——翰林公(仇效忠)人长得又高又瘦,年轻时他爸还说他瘦得像一条藤,他回驳说:一条藤啊?通到京哦。后来真的到京城任职、点翰;鼻很杠(高鼻梁),鼻梁杠到两眼眉之间;一双圆圆的眼睛,很聪明、很精神;一把白胡须,显得很老。这些口授下来的相貌特征都呈现在画像中,传神、到位,栩栩如生,这是最接近仇效忠相貌的画像。 近来发现有错误引用仇效忠的画像,比如下面这张像,是一张伪劣品。此画是1993年外面碳相佬画的,可见此碳相人的美术基础很薄弱,仅凭自己的臆想猜测和低画技乱画,画面光线凌乱不统一,黑一块、白一块的,五官大小形状不一、结构错位走形、身体扁平没立体感、表情呆滞苦闷,更缺乏仇效忠的精气神。对清朝官员的服饰也不了解,以至于连衣冠、顶戴、朝珠都是错的,产生极大的误导性。更可悲的是,这么丑、这么大错特错的画像竟然被编入另一版本的仇氏族谱,着实令人握腕叹息,现给予指出,希望不要再引用下面这张以及还有其它错误画像误导人了。 ![]()
附清朝的科举考试知识略注: 县试 由考生所在县的知县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考试分四场或五场,每场考一日,黎明前点名入场,下午三点至天黑前交卷。从第一场的正场到第二场初覆、第三场再覆、第四、五场连覆,考生依次淘汰,人数递减,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 府试 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县试二个月后的农历四月,地点在府城内专门修建的考场,府试分正试和覆试,通过府试的统称为“童生”,真正有了参加院试考秀才的资格,即为官方认证的“文童”。 从此,诉讼时不用跪拜,且有座位可坐;婚丧典礼时,还有权和官员同桌而食,平民则无权。 院试 院试由学政主持,学政在任三年,两试诸生,考场地点和府试一样,主考官换成了一省的学政(相当于今省教育厅厅长),俗称宗师或文宗,各府的院试时间都不同,院试又包括岁试和科试。 岁试在府试四个月后的农历八月举行,分正试和覆试考两场。岁试与科试的任务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有两种任务,第一是从童生中考选生员(秀才);第二是对原有的生员(秀才)进行甄别考试,先考生员(秀才),依成绩评等第,行奖惩,成绩优秀的原有生员(秀才),经岁试或科试升为廪生和增生,称补廪和补增,成绩欠佳的降级,生员分一等廪生,清制以廪饩银代替廪粮、二等增生,不供给廪饩银、三等附生,名额再增及初入学童生称附生。几天后对童生考试,考试通过后成为生员(秀才)后,发入府、州、县学学习称“入学”,也叫“入泮”。 科试与岁试不同的地方是它要替高一级的考试作预备工作,即保送优等的秀才参加乡试。学政第二年在府城主持,对新录取的童生进行考试,童生通过后成为生员(秀秀才)发入府州县学;对原有的生员进行考试,依成绩优劣评等第,补廪生、增生或降级,一、二等和三等前十名可应本省乡试。 通常岁试后的第二年举行科试,但由于僻远的府、州、县,交通往返不便,学政可先岁试后科试,两试接连举行,称为岁科并考。 附清代科举考试架构图: ![]() |
|
来自: 360grtsga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