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矿床(mineral deposit):指在地壳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其质和量符合工业要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采用利用的地质体。矿床由矿体和围岩构成,矿床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矿体。 1、同生矿床(syngenetic deposits):指矿体与围岩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2、后生矿床(epigenetic deposits):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1、矿体(ore body):由矿石(ore)和脉石(gangue)组成的独立地质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采和利用的主要对象。矿体具有一定的形状(form / morphology)、大小和产状(mode of occurrence),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被围岩所包围。 2、围岩(country rock, host rock,wall rock):泛指矿体周围的岩石,其界线有的很清楚(如脉状矿体),有的呈渐变过渡(如由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的矿体)。 3、母岩(mother rock):是指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与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如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富镁质超基性岩中的铬铁矿矿床,富镁质超基性岩即是铬铁矿矿床的母岩。 4、矿体形状(form of ore body)即矿体的外形。根据矿体在三度空间长度比例的不同,将矿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等轴状矿体:三向均衡延长的矿体,如矿瘤(直径数十米以上)、矿巢(直径仅数米以上)、矿袋和矿囊(直径更小)。若一个方向上较短,且中厚边薄者为凸镜状或扁豆状。 2)板状矿体:二向延长 (1)矿层: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产状与围岩一致的板状矿体;又称层状、似层状矿体。 (2)矿脉:形成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典型的后生。 矿层于层状矿脉区别:矿层规模大、厚度均匀,产于顺层裂隙中;层状矿脉有尖灭端,产于穿层裂隙中。 3)柱状矿体:一向延长(多为垂向),又称筒状或管状。如金刚石矿床发管状矿体 5、矿体产状(mode of occurrence of ore body):是指矿体在地壳中产出的空间位置。 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倾伏角——狭义的产状 2)埋藏深度:露天矿、隐伏矿(也称盲矿体) 3)与岩体关系:岩体内或外,或接触带 4)与沉积岩关系:与层理、片理呈整合关系或穿切关系 5)与构造关系:产于构造中的部位,与断裂和褶皱空间上的关系 1、矿石(ore):指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可从中提取有用组份且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具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矿石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岩石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无具经济价值。 1)矿石矿物(ore mineral):矿石中有用的矿物 2)脉石矿物(rocky mineral):矿石中无用的矿物 2、矿石品位(tenor of ore):矿石中有用组份的百分含量。以元素、氧化物(Fe、W、V、Ti)的重量百分含量(%)表示;贵金属用g/t来表示;金刚石用mg/t表示;砂矿用g/m3或kg/ m3来表示。 1)工业品位(production tenor);能被开采和利用的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2)边界品位(boundary tenor);用来确定矿石或岩石、矿体和围岩界线的品位 3、矿石品级 矿石品级(grade of ore):工业生产上用一种矿石中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含量来确定的矿石品级。 4、矿石组构(fabric of ore) (1)矿石构造(structure of ore):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结合分布特征。即指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而言。 (2)矿石结构(texture of ore):指矿石中矿物晶粒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结合分布特征。即指单种或多种矿物晶粒间或单个晶粒与矿物集合体之间的形态特征而言。 5、脉石 1)脉石(gangue):矿体中无用的围岩碎块及夹石,与矿石伴生在一起。 2)夹石(horse):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其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1、成因类型(genetic types):按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如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属内生矿床,岩浆作用形成的矿床属岩浆矿床,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矿床属岩浆熔离矿床。 2、工业类型(commercial types):据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采矿、选矿和冶金等加工工艺方面特征来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按金属矿产主要来源的矿床属金属矿床,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来源的矿床属黑色金属矿床,铁矿产主要来源的矿床属铁矿床。 |
|
来自: 山海天明书馆 > 《矿产地质与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