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赠赵协律皙》赏析

 拓学苑 2019-10-06

赠赵协律皙

·李商隐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注释

1、协律:协律郎,掌管音乐的官,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据《旧唐书·王质传》,王质于大和八年任宣州刺史,辟赵皙为从事。

2、孙公:晋人孙绰。谢公:晋人谢安,与孙绰常有交游。用来比作吏部相公与安平公也。

还:全诗校:“一作皆”。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歌于斯,哭于斯。”此以歌哭指悲喜之情。

邹马:邹阳、司马相如。二人皆为梁孝王宾客。声华:犹声誉。

3、歌哭:悲喜。"歌哭处还同"者,意思是二年中两家相聚,美轮美奂之下,未尝暂有分隔。

4、叨:叨附,谦词。邹马:指汉代人邹阳和司马相如。声华:声誉。

5、  刘卢:刘琨、卢谌。《晋书·卢谌传》:“琨妻即谌之从母。”族望:氏族、门望。吏部相公:指令狐楚。故尚书安平公:指崔戎。

6、南省:尚书省,此用以指令狐楚。宾馆:东阁,暗用汉公孙弘为丞相,开东阁以延贤士事。见《汉书·公孙弘传》。

7、东山:指谢安。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未仕之前,隐居东山,每游赏,必携妓以从。此指崔戎已故,旧事皆空。

8、不堪:受不了。

9、西:西往京城。东:东往宣州幕府。

译文

孙、谢二人关系密切,均为令狐楚、崔戎所知,我与你两年中同居幕下,未尝分离,而且感情投合,经历了相同的欢乐,也体验过同样的悲伤。

我们二人已叨居声华籍甚的同幕诸文上之末,同有声名。我们同为安平公崔戎的表侄,就像卢谌之于刘理,族望相通,戚谊甚密。

有深恩于我们的令狐公已经荣居吏部尚书,迎宾的东阁仍然开放。我们的表叔安平公却突然谢辞人世,追游的往事永成陈迹,妓乐消沉,高楼已空。

岁暮天寒,我们在这里相逢,而我正要西去,你却将要东赴宣州,此情此景,真让人难以忍受。

创作背景

大和六年(832)二月,令狐楚镇河东,为太原尹、北都留守,义山二应进士试又为贾悚所不取。第二年,三应进士试,仍为贾竦所斥。三试锋芒,皆受其挫,情绪自然消沉。年中,令狐楚人为吏部尚书,义山遂失如天平、太原幕府之因依;转而谒崔戎。虽受戎怜爱,送其习业南山,而大和八年(834)却因故、因病未能应试,随崔戎至兖州,又遇戎病遽逝。

文学赏析

此辞浅意厚、情深之佳构,诗中涉及的四个人关系密切。令狐楚与崔戎是义山早岁受知者,然而崔戎此时已,令狐内征,太原幕散。昔日与诗人同出门下、同处幕府、同受知遇、同有戚谊者,莫过于赵皙。如今为生计所迫,二人亦将劳燕分飞,一东一西。赠行之际,天涯沦落、漂泊无依之慨油然而生。

首联写二人关系的密切:二人都认识吏部令狐相公与故尚书安平公,同在太原幕府呆了两年,其间经历了相同的欢乐,也体验过同样的悲伤。颔联更深一层写二人的相知:"已叨邹马声华末",是说二人才华相近;"更共刘卢族望通",是说二人有亲威关系。该诗至此都是写二人的相同,看来是喜剧,但接下来的颈联却来了个突然的转折:"南省恩深宾馆在",令狐相公虽是官运亨通,但是已离开太原幕府,二人失去安身之处;"东山事往妓楼空",安平公已猝然谢世,追游在他身边的往事永成陈迹。尾联则点明送行之题:时值年末,二人却要分手,东西两隔,让人情何以堪,人世间事,恐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难过了。这首诗的佳境在不经意流出而情挚意厚,不在辞之浅深。

此诗音节浏亮,语言流走,乍看似与伤悼崔戎、叹息身世的内容不是非常谐调,然而细读之下,才发现此诗于流走之中透出沉郁悲凉,潜气内转,蕴含无限惆怅。

名家评价

清·吴乔:亦是人事诗,以有交情,自然恳切。(《围炉诗话》)

清·沈厚塽:何焯曰:和泪写出之诗。(《李义山诗集辑评》引)

清·姚培谦:此诗首联叙与赵二年中周旋事。颔联承孙公、谢公。中联承"二年歌哭处"。末联乃述赠别之意。岁暮相逢,承"二年"来;我欲西征君又东,承"歌哭处皆同"来。章法一片,无迹可寻,而情事表里本末俱透。此妙惟杜公有之。 (《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屈复:受恩深处,白首相逢,况复别离。辞虽浅近,气味悲凉。(《玉溪生诗意》)

清·纪昀:一往情深,但调少滑耳。滑犹在一结也。(《玉溪生诗说》)

清·张采田:应酬常浯,写来情意真切乃尔,岂滑调哉!(《李义山诗辨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