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橙大学专业学的是广告设计,毕业后,他去了一家4A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师。对他而言,工作中最痛苦的时候并不是找不到做图的灵感,而是无休止地根据甲方爸爸的要求改图。半夜守着电脑等甲方回复,打开电脑看到辛苦做的图又被提了一大堆修改意见,就觉得要精神崩溃。“logo再大一点、颜色再亮一点,要体现出我们的理念和精神……”“我感觉设计得还不够大气,能不能换一个更高端的字体……”而另一位在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编辑的小爽,她的苦恼则是:你永远不知道新的热点和明天哪个会先来。当新事件发生的时候,就是她在电脑前埋头码字、思考抓眼球的标题的时候。“晚上十点主编打电话告诉我某某明星又爆出大料……”“你体会过辛苦排版了一下午的微信文章被打回的心碎吗……”我听着大家吐槽,却不知该如何告诉他们:这些烦恼,很快将不复存在了。不想重复性地替甲方爸爸改图?没问题啊,这件事,未来将由AI来替你做。早在去年,阿里就发布了一款名叫“鲁班”的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上岗,平均每秒做8000张海报,共计在双十一期间完成了四亿张设计图。来看看鲁班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在鲁班的“人工智能小脑袋瓜”里存着海量的广告元素:如文案、产品、背景、点缀元素、LOGO等,他们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套“设计语言库”。设计师在做图的时候需要分析甲方的需求,调用脑子里存储的资源,思考解决方案,有时难免会出现“灵感枯竭”的情况。但鲁班的小脑袋瓜里装的东西可太丰富了,只要你一声令下,它就能一秒调出你想要的。这意味着,在大批量作业的商业设计领域,AI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既快速,又齐整。从此再也不需要设计辛辛苦苦地做完一大批“每一个都不一样,但整体又要一样”的图后,感觉自己是个瞎子。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鲁班可以将脑袋中的元素完美地组合呢?前面有提及过按照一系列地组合方式呀。但是组合方式,或是说广告的模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设计师给出的?No,No,其实是依靠其背后的深度学习,对大量的设计广告案例(图像)进行结构化标注,然后输入大型的神经网络学习风格和排版,最后输出空间 + 视觉的设计模版。其实鲁班就是深度学习在设计行业里的一个应用,技术是应用的灵魂,而应用是技术的载体。好吧,但你在开头说到的另一位新媒体运营小爽的烦恼,人工智能又能如何帮忙解决媒体行业里文字创作的烦恼呢?好,我们就来看看新媒体运营们头疼的:追赶热点、组织文案、写稿。不想大晚上被主编的电话叫醒,没问题啊,这份工作AI一样可以帮你完成得好好的。早从去年开始,公众号“中国地震台网”就已经在用AI新媒体编辑写即时新闻了。比如说,前不久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5.5级地震的新闻就是由AI写的,排版和文字长这样:虽然文字和排版都很简单,但猜猜写这篇推送AI用了多久?只用十秒,就完成一篇推送。24小时超长在线,一有突发事件就能马上开始工作。换做是我来写作的话,十秒钟大概只够时间写完一个标题吧~_~;。人工智能写作依靠的是背后的数据库和优秀的技术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将数据、案例素材、文字流畅地组合一起形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