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律《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读记

 小河西 2019-10-06

杜甫七律《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读记

(小河西)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本诗作于乾元元年(758)七月六日。杜甫六月移官华州,任司功参军。【《唐六典》卷33上州:“司功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下。…司功参军掌官吏考课、假使、选举、祭祀、祯祥、道佛、学校、表疏、书启、医药、陈设之事。”】堆案:即“堆案盈几”或“堆案积几”。指待处理的文件大量积压。【《与山巨源绝交书》(魏-嵇康):“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霸朝杂集序》(隋-李德林):“手披目阅,堆案积几;心无别虑,笔不暂停。”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炎蒸:暑热熏蒸。《奉和夏日应令》(北周-庾信):“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餐不能:吃不下饭。《狡童》(诗经):“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悲愤》(汉-蔡文姬):“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蝎:一种毒虫。《国语-晋语》:“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谮(zèn)在中矣,君故生心。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此用以比谗佞小人。“谮”即“蜇(zhē)”,有诬陷、中伤之意。《玉篇》:“谮,谗也。”

蝇:《青蝇》(诗经):“营营青蝇,止于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此喻谗佞之人。(“岂弟”读作“恺悌(kǎi-tì)”,和乐平易之意。)

大意:七月六日天气酷热,面对食物暂时吃不成。常愁夜里到处是蝎子,况且入秋后又多苍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束带:指整肃衣冠;穿着官服。《论语-公冶长》:“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余年,曾无闻焉。”《休暇东斋》(唐-韦应物):“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

薄书:指官署中的文书薄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宿越州天王寺》(唐-李绅):“休按簿书惩黠(xiá)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相仍:连续不断。《九章-悲回风》(屈原):“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代白头吟》(南朝宋-鲍照):“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青松、短壑:表示绿荫凉风。《东屯北崦》(杜甫):“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苏子瞻》(宋-黄庭坚):“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层冰:厚冰。《招魂》(宋玉):“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苦寒行》(南朝宋-谢灵运):“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

大意:俺穿着官服热得发狂欲大叫,公文为啥急得来个不停?向南望青松横跨山涧清溪,不知咋能使俺赤脚踏着厚冰。

诗意串述:此诗首联写早秋酷热,热得吃不下饭。次联写不仅热还多蝎多蝇环境差。似乎不仅是对天气和环境的抱怨。杜甫似乎认为自己移官一定有谗佞之人的“功劳”。在来华州路上,杜甫写过“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京城的那些小人是野雀山蜂。到了华州,又遇到蝎子苍蝇。三联写不仅天热环境差,工作也太忙。杜甫毕竟是近臣,虽遭贬,自视还是很高。杜甫心里希望华州的这些人能尊重他。杜甫才来没几天,就“堆案相仍”,杜甫一下转不过弯儿。末联说多希望到一个“青松架短壑”的地方,最好还能“赤脚踏层冰”。杜甫刚来华州很不适应。热只是一方面,长安就不热吗?条件差是肯定的,但主要是心里不愿意干这活儿!不愿意受这个委屈!杜甫的失落感相当严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