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损多补少 【道德经说】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y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天之道,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就松一松,不足时再拉一拉。天之道,是减少多余的,补给不足的。) 【丁小川说】 ⊙ 天之道,就像张弓射箭一样,自然地校正上下左右,损多补少,损强益弱。损多是为了抑制物盛则衰,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走向极端。而补少是为了防止新生事物在萌生时,因力量不足,稚嫩易中途夭折。天道就是以此法则,来维持天地万物的平衡。 ⊙ 天下到处都是草怎么办呢,那就弄些羊来吃草。天下到处都是羊怎么办呢,那就弄些狼来吃羊。天下到处都是狼怎么办呢,那就弄些人来猎杀狼。天下到处都是人怎么办呢,那就让人去杀死人,用战争、疾病和瘟疫去杀死人。这就是自然均衡的法则。 【道德经说】 ⊙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人间的道刚好相反,是剥夺贫穷不足的,加给富贵有余的人。) 【丁小川说】 ⊙ 天之道,是指天地的自然常理。人之道是指统治者人为定立的规矩。天地以道为本,圣人为政,效法天地,以天地为本,所以损有余而补不足,而无道的统治者以人性的自私自利为本,所以损不足而补有余。 ⊙ 天之道有利于穷人而有损于富人,使贫富均衡,从而维持自然法则的平衡;人之道,则相反,人心多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劫贫济富,以强欺弱,占有欲极强,没有止境,永难填平。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 天地生万物,初始设定,人都是一样的人,而到了人类社会,有余者成了高贵的人,不足者成了卑贱的人。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某种特定意志控制,就难免会导致一部分符合这种意志的人,得到过度的兴旺,另一部分,则得到过度的削弱。 ⊙ 天地的任何演化,都是善应而善谋的结果,它们没有任何的多余,也没有任何的浪费。人类强大到想和天地斗,想改天换地,其实是不自量力,这是以有限对抗无限的痴心妄想。随便演化出来一些超级病毒,人类的一切科学和智慧都不堪一击。 【道德经说】 ⊙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谁能减少有余的,来补给天下不足的人呢?唯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因为他不愿意显山露水、被人夸耀。) 【丁小川说】 ⊙ 天地生成万物,养育万物,天地何尝居其功?圣人虽贵为天下主,而不自持据有天下;为天下众生谋福利,也不以有功者自居。功成身退,不处其位。世俗之人,稍有其功,便自卖自夸,唯恐他人不知。岂不知越现其贤,则其贤越小;越夸其能,其德越薄。 ⊙ 圣人效法天之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以名利之心诱导国民;不依仗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处处以国民的利益为重;不去凭借自我之智,而是充分依靠国民的智慧和力量,任民自由,任民做主,任民正确,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 本章关键词: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方云禅画」由云禅画团队提供,诚挚感谢! |
|
来自: qzuserapvq8znx > 《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