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名赫赫震重洋:一个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黄平人

 三苗网 2020-09-14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本文系石朝江所著《苗学通论再论》中的一篇,原标题为《大名赫赫震重洋  信有人间石敢当》。

石赞清,字次臬,一字襄臣,贵州省黄平县旧州寨勇村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卒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石赞清的爱国行为扬历中外,先后受到咸丰皇帝、同治皇帝以及两宫太后多次表彰。曾任天津府知府、顺天府府尹、直隶布政使、湖南护理巡抚、清廷太常寺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工部右侍郎等。

道光十八年(1838年),石赞清考进士中榜二甲,以知县分发直隶任职,先后任阜城、献县、正定、卢龙等知县,芦台抚民通判、永定河北岸同知、顺天府治中、通永道、霸昌道等。咸丰六年五月,石赞清因政绩卓著授任天津府知府,这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时期。

石赞清授任天津知府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八年(1856年)五月,英法美俄联军为了从天津进攻北京,军舰自广州和香港湾出发,经舟山群岛、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而兵临天津的门户。当时清朝为了阻止英法美俄联军北上,在大沽炮台部署官兵3000余人,设炮位500余座,并在周围驻兵10000余人。派直隶总督谭廷襄、直隶布政使钱炘和在前线督战。

咸丰八年五月二十日,英法美俄30余艘战舰,一齐向大沽炮台发起凶猛的进攻,500余座炮台一下全被炸翻,清军死伤无数。在阵前督战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布政使钱炘和等率先策马逃逸。

大沽炮台陷落,一时津门“众情惶惶”。手无一兵一卒的郡守石赞清,对督战大员临阵脱逃十分愤慨。为了稳定津门人心,他携夫人持剑进入衙门内,让差役在天津府衙内安置了两个大水瓮,对众人说:“夷(指英法军)如入胁,则吾与妻死此矣”。见到知府大人能如此与民共安危,城中百姓人心始稍稳定。

英法俄美侵略军3000余人耀武扬威开进天津,石赞清知府痛心疾首。一日,他亲赴敌营,与英酋额尔金见面后,石赞清陈说大义,谕以祖国神威,要英军速以罢兵,以免自取灭亡。“慷慨而谈,颜色不变”。英酋额尔金虽未即听,然心中敬仰“此为好官,中国有人也。”

在侵略军军舰大炮威逼下,清朝廷对英法俄美进行了妥协和退让,与四国签定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四国军舰始撤离天津及大沽炮台,南下广州。

石朝江著《苗学通论》

世上第一部苗学通论著作

扫码购买

一年后,即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英法两国借口条约不谐,贸然于6月25日发起第二次进攻。这一仗,虽然清军也负出了代价,但终究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惟一的一次胜仗。

英法联军在大沽口战败的消息传到其国内,两国资产阶级疯狂地叫嚣要扩大侵华战争。1860年8月19日,英法战舰和运输舰205艘(英舰173艘,法舰32艘)及军队25000余人(英军18000人,法军7000人),集中强大的火力,第三次进攻大沽口,炮台最终失守。

1860年8月下旬,25000英法联军强行进入天津。英法军占驻各官舍。“总督以下官多受辱,惟赞清倔然不屈”。敌下令所有中国官员让出衙署,由其首脑驻扎。许多官员纷纷避让。但宁死不屈的石赞清却不听这一套,他坚守府署,就是不离开。“夷分住官舍,唯赞清毅然不去,夷令其去,(赞清)曰:‘取吾头以往,官舍不可让也!’”在他的坚持下,府署始终未被敌占去,“夷居天津数月,赞清终不离衙署。”

石赞清坚持不离署衙,领导着天津人民与侵略者作坚决斗争。英法派五百名持枪士兵,用轿子把石赞清从天津府抬到联军指挥部作人质。

英酋对石赞清说:“石郡守,非敢相难于你,闻有兵欲烧吾船,故假君为镇耳”。

石赞清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冲着英酋:“强盗!侵略者,你们的侵略行为最终必遭到彻底失败。”漫骂时引手搏颈说:“速杀我,取吾头去”。

英酋对石赞清更加敬佩,为石郡守备了丰盛佳肴,可石赞清不屑一顾,三日之中,“食不肯进,酒不肯饮,勺水不入口”。

知府石大人被英军逮去的消息迅速在天津传开,津民们义愤填膺,聚集了数十万人“日夜环轮舟”,呼喊:“还我石父母来!还我石父母来!”津民们情绪高昂,说如果石赞清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就要与英国人拼命。

英法军害怕,叫石赞清离去。石赞清说:“我是怎么来的,就应当怎么回去。”

英法军只好再让500人为前导,用轿子将石赞清抬回天津府署。数十万天津人民欢呼“石父母归来!”

石赞清在天津英勇抗击英法列强的行动传到热河,两宫太后“闻而嘉之”,谕旨曰:

天津知府石赞清在任年久,深得民心,此次绥辑地方尚能妥协,著加军机处记名,遇有直隶道员缺出,请旨简放。

咸丰十一年(1861年),石赞清超擢顺天府府尹。天津人民怀念石赞清之心情难于言表。

当时津人郝缙荣作诗云:“冰冻河桥霜气苦,萧萧别马嘶前口;使君一去不可留,十万人家泪如雨。”

《天津府志》记载:“1861年清政府擢升石赞清为顺天府尹,去任,绅民泣送数十里”。

石赞清在被英法侵略者扣着人质期间,写了一首绝命辞满江红诗,《余在夷营中·绝粒求死》:

生死关头,有什么迟疑不决,又何必旁观痛哭,声声悲咽?海国直教银管误,天家且恐金瓯缺。恨潼关不守老哥舒,勋名裂。

段公笏,苏武节,睢阳齿,常山舌。算古今臣子,后先同辙。养气久无心可动,招魂只有恩难绝。戴头儿一个此间来,拼流血。

从敌营回署后,幕僚们前来府署看望石赞清。石赞清再作《满江红》一阕,题目为《有问夷营中情事者,作此答之》:

中外华夷,是与非,一言而决。管甚么天津桥下,水流呜咽。信国读书何所事,椒山有胆休教缺。倘当时一个念头差,身名裂。

敢自诩,坚名节;更那得,广长舌。仗天公垂念,还辕返辙。使酒曾拼千日醉,传餐已是三朝绝。恨楼兰未斩竟归来,空啼血!

上述两首满江红词,充分体现石赞清身处夷营,折节不屈,气壮山河的情态,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令人敬佩。

石朝江著《苗学通论》

世上第一部苗学通论著作

扫码购买

石赞清超擢为顺天府府尹不久,同治皇帝登极,为了树立忠贞死节之臣作楷模,以教化在位百官,特下了一道“圣旨”:

吏治与军务相为表里,吏治得人,则民安居乐业,军务自有起色。近年吏治废弛,封疆大吏以奔走逢迎者称为能员,其悃幅无华者往往目为迂拙,未列上考。昨已超擢天津知府石赞清为顺天府尹,用树风声,俾资观感。着各督抚留心查访,如有循良素著,朴实爱民者,即行专折保奏。

石赞清善于把爱国、忠君和体恤民众结合起来,成为了朝廷“用树风声”的典范。

石赞清以民族气节为重,在外来侵略者面前,英声义色,长国人志气,灭侵略者威风,其爱国行动受到了国人的高度颂扬。

清著名文化人严辰著有石赞清小传,赞誉石赞清:“大名赫赫震重洋,信有人间石敢当。”清著名诗人何绍基赞誉石赞清:“生死关头岂容易,迟疑不决乃常事。屹然谈笑詟强夷,义色英声动天地。”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黎兆勋赞誉石赞清:“古人立朝峻风概,黔虽小国今有人。”凌惕安在《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序·石赞清》中说:“北京条约者,吾国外交史上极可耻可痛之事也。方事之亟,黔有人焉,誓以守殉职守,不屈不挠,足以表现吾国之民族性者,则石赞清也。”

石赞清是贵州的骄傲,是黄平的骄傲,是旧州古镇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和精神文化遗产。

在旧州建设“石赞清纪念馆”,是顺应当今国际形势发展新常态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丰富旧州古镇历史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旧州古镇文化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石赞清爱国主义的硬骨头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图文来源:石朝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