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图 文/小灰灰 提到非洲,脑子里就会浮现“疾病、贫穷、混乱”这三个词。而非洲黑人给我的印象就是厚厚的嘴唇,黑到不能再黑的皮肤,长着一丛丛像西兰花般的头发,还有一口白的不能再白的牙齿,然而不能不提的还有他们跑马拉松的耐力,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举行“横马”、“磐马”等马拉松长跑比赛,排名第一、第二的都是让黑人夺得。我一直非常困惑为什么黑人跑步会特别快呢,后来才从百度百科中得知,黑人的四肢皮下脂肪比其它肤色的人群较少,肩膀也较宽,股四头股结实,肌肉组织发达,肺腔小,重心低,腿肚轻,膝盖骨肌腱反射速度快,他们特有的身体构造,是他们富有长跑的耐力重要原因。 一个80末的北大高材生,被外派非洲,他通过短短一年的非洲生活,写出了这本《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游记式小说。它是围绕一群来非洲最穷最乱的刚果金工作的中国人展开的故事,一群性格各异的人一起聚集在了那棵硕大的杧果树下。一起为你述说刚果金里有你从未曾知的非洲人生百态,你不知道的刚果金、你不知道的当地饮食与气候,当然还有你所知道的疾病、贫穷、战乱与黑。 刚果金,并没有像书本上画的那样羚羊与狮子在热情地追逐,也没有赵忠祥老师深厚的嗓音描述的”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那样的画面,它只是一个没有进行规划的“乱搭乱建”、没有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都只是凑合的城市,就像当地枝繁叶茂的杧果树一样瞎长。有赤裸裸剥削人民的场景,也有明目张胆“贪污受贿”,还有独具刚果金特色的一排排土黄色的小楼;过安检不塞点小费,会对你的行李进行开箱检查;入境口,除了检查一些入境所需文件之外,还得给大老非警塞点小钱儿,如若不然,就会安排你去打一针沾满”艾滋病“血液针头的疫苗。刚果金的贫民区,穷得无边无际,黄土满天满地,塑料袋翩翩飞舞,是一个根本不能开窗户的地方。刚果金的黑人们穿衣一块布,处在没水又没电的环境,吃食随意,穿着更是随意,饿了就上树;没有冬天,冻不着;满地都是食物,也饿不着,它就像原始森林一般。下雨天可以任性地休息。刚果金是一个贫富差距特别大的地方,有身处“世外桃源”安于天命的老非,也有不甘于贫穷出外靠劳力、靠坑蒙拐骗的升头小民,有见识有眼界的知识分子老非、有过着“富人一席酒,贫寒半年粮”的掌控权贵的老非,当然刚果金的总领导人更是权利、富贵、掌管生杀大权集一身的一等一的老非。他们每一类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各自的悲欢苦乐、各自的特色。 老非们的食物,是一种叫做木薯的植物,它就像马铃薯一样被当成主食来吃,叶子可以当成青菜一样煮,根茎可以磨成木薯粉做成一种叫做“马尿克”的糊状食物。对于木薯,我是比较陌生的,特地上百度问了一个度娘嬷嬷,原来木薯在刚果(金)地区的种植面积位居非洲第二名,全因当地是一个湿热多雨的气候。以全境来说,全年分干、雨两季;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雨季,气候湿热;六月到十月是干季,气候温和。气温在摄氏21.1度(华氏70度)以上,平均温度是摄氏27.8度(华氏82度) 。它的气候特别适合木薯这种草木植物的生长,其嫩叶含有优质的蛋白质,食物能量更是超过了水稻、玉米、小麦和高粱。 刚果金人的人均寿命都不到五十岁,这里的医疗虽然是免费的,可是缺医少药,一对夫妻平均就有八个孩子,因此孩子的生病与死活,在一个家族中并不会引起任何的重视,他们对孩子的存活抱着听天由命、听之任之的态度。刚果金的疟疾横行,刚出生的婴儿感染率极高,而且难逃一死。 一个北大男孩的非洲游记,一段对平凡与不平凡的思考,一份希望在滚滚长河中,留下自己足迹的努力。给我们读者对非洲带来了不一样的认知。 2017年5月28日早上完成 图片来自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