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它由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自从马克沁出现在战场上后,传统的步枪对射的战争形式便为之改变。
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这得益于马克沁重机枪每分钟600发的理论射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最初的马克沁重机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水冷枪管,这也使它显得尤为笨重。不过,比它还笨重的也有,比如英国QF1砰砰炮。它主要有MK I和MK II两种型号,最开始被用作步兵支援火炮,后来逐步演变为一种防空武器,就是下面这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该炮完全就是大号的马克沁重机枪。英国QF1砰砰炮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一直使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其使用国家总共有5个,包括英国、德国、南非、比利时和美国等等。
到了二战的时候,英国人突发奇想,把几门砰砰炮联组起来,就变成了40毫米39倍径高射炮,在军队里的型号名称是QF 2 pound MkVIII,即海军的八型两磅速射炮。
在二战中大量服役的砰砰炮从外观上看有很多不同的炮架,形成了八联装、四联装、较为少见的双联和单管这么多种类。而二战时英国之所以用其防空,是因为一战后英国剩余了大量的QF1砰砰炮使用的2磅炮弹,据说有上亿发。
经过组联之后,本就粗笨的砰砰炮吨位更加的大,八联装砰砰炮重达11-17吨,只能安装在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上,不过他们那密集的炮口和成吨泼洒的弹雨确实很有冲击力,话说谁让人家弹药充足呢,可以尽情挥洒,完全不是个事儿。
下图是正在装填弹药的八联装砰砰炮,八联装炮座上共有八个沉重的弹箱,每个箱子装有弹链连接的140发炮弹,装满后整个火炮系统可持续射击长达73秒。
虽然弹药供应充足,不过2磅短弹壳炮弹性能实在是差,对空射击有效斜距只有1000多米,进行拦阻射击时弹道相当不给力,对俯冲轰炸机和远距离投雷的鱼雷机缺乏杀伤力。
上图左数第一个是2磅砰砰炮的炮弹,左数第二个是拥有311毫米弹壳的博福斯56倍径40毫米炮的炮弹,两种炮弹一比高下立分。
与博福斯56倍径40毫米炮的炮弹不可同时而语。因此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博福斯40毫米56倍径炮,砰砰炮在二战结束后很快就迎来黄昏,退出了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