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换算,是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点,但是这个知识即使当时不会,稍加练习也必然很容易解决,毕竟人民币是天天要用的,只要让孩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人民币的换算不是一个问题。 怎么让孩子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呢?我建议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数学融入生活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所以说一出现问题,我们不要立马告诉孩子怎么去计算,而是让ta去生活中寻找答案。 就像人民币的换算,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多去超市自己结一下账?或者说让孩子自己去银行里兑换一下零钱?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去夜市摆个小地摊,让孩子切身体会来回的交易,让孩子真正成为“人民币”的主人,你还怕孩子不会换算?再或者教室里搞一个小活动,就叫【班级超市】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之间的转化。千万别代替孩子去成长,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分酸甜苦辣,不仅有利于学习,更加有利于成长。 第二、将概念融入血液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先从直接感知物体或者借助模型直观开始,经过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概念,再通过概念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一年级学生主要是依靠直接感知或者是通过实际操作形成概念。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重视孩子直观教具的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拿人民币换算来说: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币值的钱让学生来认识,并且告诉孩子之间的如何转化,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它们的进率是十。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是: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一张1元钱可以换(10)张1角,可以换(5 )张2角,可以换( 2)张5角。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也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 第三、将思考融入骨髓 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精髓,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维的能力,千万不要着急告诉孩子答案,让ta多去尝试多去思考多去总结。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ta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再说人民币换算,当已经告诉孩子之间如何换算时,我们可以有意给换算设置成不同类型,例如1.单位相同时如何计算?2.单位不同时如何计算?3.元化角,4.角化元等等,然后让孩子按照刚才的思路总结出不同的类型。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不要抛开生活,让孩子不断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实用,也许这样孩子才能不断的对数学感兴趣。 【赠送一套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