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年前的诡异画像,封存故宫中无人敢直视,至今没人看懂其深意

 昵称413468 2019-10-07

中国人历来都是谈骨色变,因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愿将鬼神谈在口中,孔子甚至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在古代很多文学艺术创作中都很难见到鬼神方面的内容。这也表明在古代的中国人对于这方面的敬畏之心,当然这更多的是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思想的禁锢。不过几千年的文明总会出现几个异端。700年前的宋朝就有这么一位画家,画了一幅“鬼画”内容在当时人看来阴森诡异,甚至都不敢直视,人们如今也一直在争论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南李嵩,他的这幅令人生畏的画作就名为《骷髅幻戏图》,目前被收藏在故宫之中。说起李嵩,如果不熟悉宋代绘画史的人恐怕不是很熟悉,然而李嵩的画作却时常出现在教科书之中,教科书上的《货郎图》便是他的代表之作,李嵩尤为擅长风俗画作。李嵩其人,一生颇为励志,曾经侍奉三朝,是南宋有名的宫廷画师。

年少时的李嵩并非画师,年纪轻轻为谋生计,李嵩以木工为业,在木工创作上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后因偶然间被当时的大名鼎鼎的皇家画师李从训收为养子,带在身边悉心培养,终成一代名家,李嵩一生留下画作多达五十余幅,其中尤其擅长风俗画。他的画作,从不仅拘泥于某个方面,不仅有宫廷题材,还有诸多民间农村题材,有人物塑像,也有生活杂碎,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的全景描绘。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如此接地气的画师,为何会留下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幻戏图》。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含义?一直以来历朝历代对此争论不休。清代的吴其贞曾经描述李嵩词画“不知是何义意。”他认为这仅仅是李嵩绘画技术的高超,细致入微的描绘,深入骨髓,只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没必要过度解读。

有的人却不赞同吴其贞的观点,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李嵩如此创作必然有其含义,否则便称不上艺术,艺术自然是应该带有哲理在其中,如此创作是想引人深思。这个观点就认为,画作之中,大骷髅是一个民间艺人,虽然手中操纵着小骷髅,但其实自己也是正在被生活操纵,其实是李嵩对于生活的无奈,万般的感叹。

对于生活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应该直白的去理解它,无非就是画中骷髅实际是与女子是夫妻关系,男子英年早逝,不舍妻儿还魂回来再看一眼,这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李嵩想表达生死。

然而如此阴森诡异的画作真的是如此吗?与李嵩生活年代接近的元朝黄公望恐怕是最有发言资格的,孩童时代正好是李嵩晚年时期的黄公望,更能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深刻。在黄公望看来,这幅画无非是李嵩想表达人生轮回,对于世俗凡尘的看破,纵然再华丽富贵,死后也不过白骨一堆。人世间的一切无非就是命运的傀儡罢了,人生有苦有乐,“活着太累,死更不情愿”,人生就是受苦的过程,画中的婴儿也预示着,艰难的人生即将开始。所以黄公望后来为此写了一首《醉太平》,里面有一句“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局和愁”。

不管李嵩想表达如何的哲理,这幅在当时人看来阴森诡异的画作确实是一幅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从画作之中不仅能看出画师细微入骨的绘画手法,也能看到李嵩绘画意境的高超和过人的胆识,非凡的眼光。700年前的诡异画像,封存故宫中无人敢直视,至今没人看懂其深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