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三顾茅庐之外,史料中还有一种说法,很多人未必知道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不仅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经典桥段,在史料中也有记载。《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在这个故事里,刘备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代明主的礼贤下士,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而打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因为二者非常优秀的表现,所以“三顾茅庐”也被誉为千古美谈。

不过,除了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这个“三顾茅庐”的版本之外,还有一个版本或许你没有听说过:诸葛亮并非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的,而是诸葛亮主动前去投奔刘备的。不仅如此,在诸葛亮与刘备的第一次见面过程中,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非常冷淡,将其晾在一旁不理不睬。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记载出自三国时期的曹魏官吏鱼豢所著的《魏略》一书。据该书记载,尽管刘表之下的荆州人口众多、兵强马壮,但刘表本人却不思进取,胸无大志,导致他只安心于荆州表面上稳定的局势,而充耳不闻外边日新月异的变化。到了刘表晚年,曹操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就是南边的荆州。此时的荆州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曹操的入侵。

此时,不少当地的名士都在积极思考对策,而这中间就包括了二十多岁的诸葛亮。《魏略》载:“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诸葛亮一心想挽救荆州的危局,可是在他心中,优柔寡断的刘表难以成事,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居住在荆州的刘备身上。刘备自从在徐州被曹操击溃之后,一蹶不振,只能暂时寄人篱下。但是刘备虽然军事上失利,却因为举止雍容,颇受时人敬重。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离开隆中来到樊城去求见刘备。不过,当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令诸葛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诸葛亮年纪尚轻,又和刘备素昧平生。因此,刘备仅仅将诸葛亮当成了普通人来对待。

《魏略》载:“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诸葛亮坐在人群之中,静静地听着刘备和他人的谈论。但是到了宴席散去的时候,诸葛亮却坐在原地不动。刘备看到诸葛亮迟迟不走,也不主动前去询问,此时恰好身边有别人送的牦牛尾,刘备一直有编织织品的兴趣,于是他顺手将牦牛尾拿来编织饰物。此时的诸葛亮终于开口了。他离席上前说:“将军这种人应该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怎么如今却醉心于这种事情呢?”刘备听完这句话后,当时就知道诸葛亮不是寻常人,马上就把牦牛尾扔在一边说:“这是什么话?我只是拿它来缓释忧闷罢了!”

《魏略》接着记载:“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诸葛亮见到刘备如此回答,知道他已经击中了刘备的内心。于是他趁势连连发问:“将军认为刘表和曹操谁的才能高?”刘备说:“刘表不如他。”诸葛亮又问:“那您把自己和他比呢?”刘备说:“也不如。”诸葛亮说:“既然都不如曹操,那么现在凭着手头这几千人,想要对抗曹操的雄壮兵马,这如何能成事?”

诸葛亮的几句发问,振聋发聩,每一句都击中了刘备埋藏已久的郁结,这些郁结已经折磨他很久了,于是他急切地询问说:“那么先生来看,当下该如何行事呢?”诸葛亮说:“荆州并非人少,只是都没有记载在户籍上。如果强行命令常人入籍,那么势必引起旁人不快。将军可以请示刘表,让荆州没有户籍的人无条件入籍,而将军趁此时机,就可以吸收这些无籍人员扩充军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深以为然,于是从之行事,果然实力大增。而诸葛亮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从此成为刘备集团的一员。

究竟诸葛亮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还是诸葛亮自己“登门自荐”的呢?目前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尚无定论。不知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书籍:《三国志》、《魏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