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父母恩最大 山好水好,儿女孝最好 千教万教.父母最重要 今为父母,责任重大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上孝父母,下爱儿女 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 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 第一篇 父母重 父母重: 父母者,大人也,为父母,责任重[1]。 子不教,父母过,子有失,父母耻。 [1]者强调;做事业,享生活,育子女,同重要,君不见,“败家子”,“坑爹儿”.古与今,比皆是,继家业,续辉煌,古与今,多典范。十贤子,兴家难,一不肖,败有余。但是作者认为,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即使是所谓“败家子、坑爹儿”,根本原因也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做好造成的,所谓子不教,父母过。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或者是缺少智慧与方法,或者是缺少责任与重视,或者是缺少爱与耐心。 关乎子: 人之初,性本空,零习染,无善恶。 生之基,命之础,父母造,一生带。 关乎家: 子女者,亲密伴,善恶缘,父母结。 结善缘,一家福,结恶缘,全家苦。 关乎国: 小家国,大国家,小家安,大国定。 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第二篇 父母责 生其身: 健康身,第一要,妊娠期,保护好。 寝不侧,坐不边,立不斜,险不处。 不食邪,不食臭,少食药,食按时。 不视邪,不听淫,夜诵诗,道正事[2]。 婴幼时,母乳好,小疾病,勿烦恼[3]。 亲自然,多爬跑,促发育,身体好。 饮食者,适量好,深加工,多避绕。 睡眠者,养规律,少睡害,多睡懒。 危险地,勿接近,陌生人,慎搭理。 水火电,须远离,马路上,要注意。 电视网,节不溺,每一次,三刻止。 暴色怨,勿要看,负新闻,须回避。 [2]出自《列女传 母仪 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áo)言,能以胎教…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gǔ)诵读,道正中。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shèn)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3]经常给孩子输液,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会出现“一有点小病就要输液,否则就很难好”的情况。目前,最常见的儿科疾病是风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食物积滞引起的消化疾病。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多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滞,进而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而穿得太暖一方面降低了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则容易出汗,一受点凉就很容易发生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第一,饮食上“三分饥”,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第二,穿着上“三分寒”,要随着季节适当增减衣被,但不要穿太暖。 养其气: 身是器,气是能,昔孟子,养浩然。 志生气,义生勇,志义全,勇气生。 智父母,树其义,立其志,鼓其气[4]。 [4]家长要善于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并且创造机会激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从而自己去获得信心: 1、 多关注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使用眼神、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肯定信息; 2、 让孩子体验成功:每次一小步,设定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然后为孩子小小的成功做略带夸张的庆祝; 3、 培养孩子的内在自信: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或表现感到自豪,如说“你一定为你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而不是一味地说“爸爸妈妈因为你而骄傲”; 4、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孩子的内心渴望,把家长说“你要做”变成孩子说“我要做”,通过询问让孩子找到他的理想,并把日常学习和他的理想联系起来。 育其神: 身是器,气是能,神是主,得神昌。 神之谓,意识也,本具足,坚而定。 意识力,掌信念,控情绪,管能量[5]。 [5]注意与辨识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的反应,称为情绪,它是一个中性词。情绪有爱、欢喜、自信、自豪等正面情绪和愤怒、悲伤、惊恐、嫉妒、惭愧、内疚、羞耻等负面情绪,人的行为动机由情绪引发,因此本文中称情绪产生能量。情绪一经与具体目标结台,就转化为注意力,注意力就是创造能量。 正其心: 蒙养正,圣功也,圣功路,在修身[6]。 格心物,致良知,诚其意,正其心[7]。 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 [6]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7]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长其智: 十月胎,十年智,前五年,长最快。 发育期,保护好,视听触,多干扰。 年少时,多记忆,及长大,乃发酵[8]。 [8]人在年少的时候记忆力特别好,但是理解力不够,等到长大后,理解力有了,但是记忆力不够好了,因此,在年少的时候多背诵,等到长大理解力增强后,之前存储的知识就会自然“发酵”。 启其德: 德之者,人之本,德不修,可以何。 厚德者,能载物,圣人训,有八德[9]。 首孝悌,次忠信,讲礼义,知廉耻。 [9]八德,即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基本德行,即孝、悌(tì)、忠、信、礼、义、廉、耻(chǐ)。 教其格: 完性格,勿伤尊,莫缺爱,不包办。 独人格,敬则生,要想好,大敬小。 高品格,在羞耻,孔子日,耻且格[10]。 [10]出自《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用道德引导,用礼制同化,人便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爱其心: 人世间,爱第一,爱之源,父母亲[11]。 爱最珍,注意力,每日亲,三刻多。 爱最亲,无条件,赏其优,容其缺。 [11]1、人际关系中有五个基本需求:生存、爱和归属感、自由、权利和乐趣。其中爱和归属感是最重要的需求。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想办法去满足其他需求,从而容易走上歧途并引起人格残缺;2、要改变孩子,父母自己要先改变。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唯有如此孩子才愿意受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造其境: 人之者,境之铸,境之者,父母造。 孔子日,里仁美,昔孟母,择邻处[12]。 居环境,康适简,人际间,在乎仁[13]。 [12]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13]除了选择住处,父母们还要为孩子创设有益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如和谐的家庭氛围、安静的学习空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等。 解其惑: 成长时,惑相伴,即时解,无滞绊。 若不明,多问询,和孩子,共探索[14]。 [14]1、孩子三五岁时,最喜欢问为什么。父母需尽可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维持和激发孩子的好学精神,切不可用一句“问老师去”来打发孩子;2、孩子渐渐长大,很多问题已不是父母所能解答时,可以跟孩子一起查资料、一起探寻答案,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