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中药称“妇女之宝”,专治小肚子凉、痛经,体寒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0-07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于重阳节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喝茱萸酒,饮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再看古人之诗,茫茫的乡愁里竟似带有茱萸之温之暖。

九月九日采茱萸,最早见于南朝梁人吴均所作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汝南垣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货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据说点拨垣景渡过此劫的费长房学过医,能辫众药。

而关于吴茱萸名字的来历,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无效。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方剂中遇到了吴茱萸汤。而临床上好多人常常掉进“吴茱萸汤”证里:男人喝啤酒引起胃痛或疝气发作,女孩子受凉痛经,中年女性月子里受风疼痛……吴茱萸汤的效果特别好。无论是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都作用神速,屡用屡效。只要体内虚寒,不论那条经络,它的辛,苦,热,辣都能迅速窜达病所,荡除邪气。而现代人体内虚寒的特别多。雪糕,冰激凌,饮料,啤酒,空调,低腰裤,超短裙等等都是帮凶。特别是对于原本就属于阴性体质的女生来说,温暖的吴茱萸简直就是不可缺少的“妇女之宝”。

村子里面的老人小孩,更懂得吴茱萸的妙用。村里有小孩受风肚子痛,用茱萸粉调黄酒贴肚脐。还有用茱萸粉调醋贴脚心,治流鼻血,扁桃体发炎,口腔溃疡的,是为引火归原。用的最多的是“吴茱萸膏”。先把风干的吴茱萸捣碎,压成粉末。再把凡士林加热,变成滚烫的液状后,倒入茱萸粉使劲搅拌。搅匀放冷后就是“吴茱萸膏”。治湿疹,溃烂,流水的皮肤病都非常好,治“香港脚”也很有效。

“他时头似雪,还对插茱萸。”温暖的吴茱萸,温暖了游子的心,温暖着我们孤独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