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古海浮沉浪 心平气定稳 利字手握刀 和字一口气 任他百万贯 我只求真理当你看到这个文章的时候,你肯定是手里有古董古玩艺术品想交易出手,而且还是想着那种快速成交,现金收购,有买家直接交易等等的春秋大梦。你知道这些想法有多么的可笑和无知吗?你知道当你想着这些“美梦”的时候那些等着骗你钱的饿狼们已经露出了锋利的獠牙了吗? 我们先说说那些公司可以现金收购藏友手里古董古玩收藏品的套路吧。当你打电话或者有某些公司打给你电话说你手里的藏品价值百万或者千万巨资的时候,你的小心脏肯定加速跳动了吧,嘿嘿,饿狼们的套路开始了,他们会让你带着藏品和身份证、银行卡(为了所谓的成交后付钱方便)千里迢迢的来到他们老窝,然后有个所谓的专家会很“仔细”的看看你的藏品,给出一个很让你激动的结论--你的藏品肯定是真品! 接着按照他们公司的规定你要去一个所谓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做一份物理鉴定报告,只要报告结果符合他们公司收购标准就当天可以几百万与你成交!我的天啊!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你马上就是百万、千万“富豪”了!物理鉴定是要费用的,饿狼们会让你支付一笔数千到几万的鉴定费用,然后煞有其事的和你签订一份收购协议!注意了!!是一份!也就是说你手里是没有那份所谓的“收购协议”的! 你问他们要肯定是不会给你的,因为那是他们的犯罪证据怎么会交到你手上呢!你脑子一热兴冲冲的和饿狼们去了那个所谓的国家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满怀欣喜的等了几个小时后,报告出来了,回到饿狼们的窝点一拆报告---你的东西与他们公司收购条件不符合! 这就是你能得到的唯一结果。说到这里,只要是一个认识字的智商在16岁以上的正常人肯定已经知道这是个圈套和陷阱,就是骗取鉴定费的!我不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还傻了吧唧的去相信那些公司现金收购古董当天成交交易的陷阱,我不希望你们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一夜暴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倾家荡产、走火入魔。请自重、自珍、自爱!!!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收藏者朋友们还整天想着可以现金收购,当天快速交易,艺术品上市等等一看就是很低劣的陷阱呢? 如果收藏者朋友是因为上述原因被骗第一次,那么我表示愤慨和同情,并尽力帮你运用法律武器挽回损失,惩治不法分子。但是如果咨询过我又被我忠告过的朋友再去被骗的朋友,那我只能对你的智商和心理素质产生很多的怀疑,并送你一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阁下的贪念导致了被骗纯属活该绝不值得也不配人去同情和支持你。 请所有的古玩收藏爱好者朋友们认清一个现实情况,古董古玩艺术品正规交易不是去菜场买菜,更不是背着包去走街串巷倒卖旧货的交易。艺术品交易是高雅高端的经济模式,没有流程,没有推广,没有市场是绝对没有真实体现其价值成交的机会的。 别再盲目的想着现金收购,快速交易的幻想了,更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不且实际的白痴想法,脚踏实地,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实实在在的走正规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出手渠道才是成交的王道,更不要想着天价成交,你没那个命!!!不信你试试!?不被骗才怪。 说完那些老旧的现金收购、私下大买家直接交易的骗局现在我们说说今年新出现的下手贼狠的---鉴定备案骗局!!! 最近很多傻的冒泡的收藏爱好者们来咨询我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他们手里的藏品想要去交易国家规定一定要去所谓的鉴定(鉴证)备案吗?他们说很多艺术品公司还信誓旦旦的出具了国家新的艺术品管理办法,里面真的是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法,但是我查阅了完整的官方文件后发现,原来那些骗子们在断章取义,玩的居然是瞒天过海的手段套路,还把很多收藏爱好者们唬的一愣一愣的。我组织了些新版艺术品管理办法的重要原则性文件,希望能帮到那些还被蒙在鼓里的傻子们!那些花了几万块钱做了所谓的备案的你们自己去找国家相关机构讨回说法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56号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2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部长雒树刚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八日 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艺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繁荣艺术品市场,保护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艺术品,是指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本办法所称艺术品不包括文物。 请看仔细了此次办法规定的艺术品范畴的!!!好,我们再来看看办法的要求哪些才需要备案!!! 第十四条 从境外进口或者向境外出口艺术品的,应当在艺术品进出口前,向艺术品进出口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二)进出口艺术品的来源、目的地; (三)艺术品图录; (四)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申请单位持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手续;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以销售、商业宣传为目的在境内公共展览场所举办有境外艺术品创作者或者境外艺术品参加的展示活动,应当由举办单位于展览日45日前,向展览举办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主办或者承办单位的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二)参展的境外艺术品创作者或者境外参展单位的名录; (三)艺术品图录; (四)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申请单位持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手续;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 经营规范 第五条 设立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的经营单位,应当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其他经营单位增设艺术品经营业务的,应当按前款办理备案手续。 都看清楚了!!!是艺术品经营单位必须去文化部门备案!不是收藏爱好者的每一件东西都要备案!用眼睛仔细看看,用脑子好好想想!别被人骗了还在帮人数钱!国家出台的新管理办法肯定是为了惠民便民的,怎么可能是越弄越复杂,怎么可能会变相收费呢?所谓的艺术品备案根本就是个屁话!那些无耻的骗子就是在利用新文件的普及程度还不广泛,很多人对其中的法律相关责任关系不明确为由,变本加厉的骗取收藏爱好者的血汗钱!!!都醒醒吧!!!除非你是个人傻钱多的真二货! 2 流拍费 中国有一部分人对于免费的东西总是会抱以最大的热情,对于骗子来说,他们非常喜欢用免费的”馅饼“来砸你,绝大多数砸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铁饼“,一定会砸的你头破血流。 一些拍卖公司会以前期不收取任何费用来吸引藏友前去。是的,前期确实不要任何费用,等你把合同签好,藏品交给他们之后 问题就来了。放心!你的藏友肯定是不会拍出去的,为什么拍不出去呢?当然是流拍了,流拍了怎么办?流拍费,保管费...等等马上随之而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古玩又称古董,其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陶瓷、奇石、玉器、铜器、书画、票据、老旧家具、今古钱币、竹木根雕、古旧书籍、日用物品……总而言之,凡今天以前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意思收而藏之的,似乎都叫古玩,没有一个特别的定义。茶余饭后,闲暇时节,或独自一人,或邀上三两知己好友,细细把玩品评,便可使人恍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遨游于岁月长河中。 走进收藏市场,尤其在古玩圈,经常会遇到一桩桩奇闻轶事。今天张三买了一件古玉只花几块钱,回家一对照书本是汉代的。不几天一出手卖了几万元,发了大财!明天李四8毛钱从一个邳州老大娘手里买了一个铜碗,上面包满泥土,说是在家脱坯烧砖从野地里挖出来的,回家一刷洗,原来是个金碗,还是唐代的。卖给了外地人,挣了十万块。这样的传说举不胜举,其实绝大多数是子虚乌有,都是编造散布的虚假故事,这叫造舆论。诱人入市,伺机吹售其奸。古人云: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在古董市场上也不乏有一些“精灵鬼”,为了卖货,编造形形色色的故事,玩者切须稳住心、不要上当。 想想看:古董真正的魅力在于它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而流传千古的古董是历代宫廷、达官贵人之用物,它们或流传有序或数量有限,在民间古玩市场露面的可能性极小。大量流传在民间古玩市场上的古物,多数仍是民间的瓷器、玉器、杂项等,上档次的孤品、极品很少。每一位玩友下海淘宝都想搞几件上品,基本不可能,就是有那么几件也早已在民间收藏热潮中名花有主,被运气佳者淘走了,怎么会经常出现?货源的缺乏必然使市场枯竭,于是,在某些人那儿便造假成风,骗术一招鲜过一招,令人防不胜防。 下面列举几例共同探讨。 另一易姓老兄,在我市古玩界小有名气,人称易大胆。一次在市场上听说市郊某地出土一块上好铜镜,个大,品相好,年代好,据说有先见到者称,能值十万元以上。此君听后心想,我何不单车前往,搂到手,捞一把。第二天,在某偏僻乡村一小山岗上,此君上手看了这块铜镜,立时感觉到是块高仿战国镜,不愿成交。但卖者见只此一人前来,哪里肯放他,即露出凶相,随口定个价,你不买也得买。在争辩中,此君孤身一人,被三四个人用破麻袋套在头上,抢走了身上的几万元钱后,四散而去。可怜此君,受此惊吓、气恼,回家后大病一场,至今精神仍恍惚,差点丢了性命。在当前极个别偏僻乡村,古董商尤其初入收藏道者,一定不要独自一人下去收货。这些人敲诈的方法往往很简单,即拿出一两件很不值钱的老东西或仿品,张口定个价,不买休想脱身。一些生意人和藏家在农村都有被敲诈甚至被吊打、蹲黑屋的经历。 推荐实力翡翠美女商家 移花接木,老件添新工 如果说“埋地雷”是低智商的古董骗子搞的鬼把戏,那么有些高智商,所谓有水平的古董骗子玩的招数,则往往更使人防不胜防。这种人涉足古董行很早,独具眼力,在收藏界颇有名气。我市某收藏者一次收进一件价较高,品相也好的藏品,由于是一位有名气的“鉴赏家”推荐,心里未存丝毫的防范之心。藏品买后,除自己孤芳自赏,有时也郑重地向好友、玩友推出以求有宝同赏。一日,一位在另一地方也看到同一类藏品的玩友告知:“此类藏品××单位也有一件和此极为相似。”持宝者前往一看,果然相似,如一双胞胎。经了解,系同一人推荐,同一人所售,方知上当受骗。此件产品,完全把国宝精品上的图案移花接木而来,问世早,仿品少,再加上“名专家”介绍,买者又业务不精,焉能不上当?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也颇有意思,一日,一位来自内蒙古的中年妇女,装束朴素,语言真切,说是小女儿上大学考研,急需部分资金,拿出上辈收藏一块铜镜想变现救急。我一看心中大喜,此镜直径26厘米,镜面布满匀称的包浆,镜背和四周熠熠发光,非常自然,从镜钮铉纹工艺来看,系典型的辽金铜镜,尤其是镜背上两条鱼,系高浮雕工艺。由于看此镜顺眼,再加上这位女士所开的价,较市场价亦偏低,便想这回捡漏了,因此很快以5000元价成交,付钱成交后,把此镜拿过又仔细审看一番,心情颇不一般。26厘米的辽金双鱼镜,开价如此之低,莫非其中有诈?再仔细一看疑点出现了,这双鱼为啥和镜背上的颜色有色差,是否是后添工的呢?待急忙用水一冲洗,嗨!出洋相了,一条鱼嘴张开了,原来此镜上的双鱼是后添工。镜是真镜,双鱼纹系高合成原料所做,贴在素镜背上。因是假仿真,再高明也有破绽。我不由苦笑,自己涉足铜镜十多年了,仍然挨宰,追其原因是我心态不正常。这古玩行的事就是这样:你一心想巧,想发财,其结局就是上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凡老玩家、开几年铺子的古玩商,家中店内总会有几件看家货、镇店之宝,他们不肯轻易示人,尤其是对行家。但如果碰上有身份的,财大气粗的,又想玩而又不太懂行的“万金油”人士上门,他们会将“宝贝”拿出来炫夸一番,逐步让对方进入角色,不断诱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售,并主动要求把“宝贝”匀出玩玩。此心情好比赵本山卖拐、范伟买拐一般。这卖者很会把握买家心理,看时机成熟,也会拿出一二件老东西、真东西来迷惑你,卖给你。有时这所谓的看家货也是赝品,也有店内摆放几件开门货,价码高高挂,而乘机出售的却是高价冒牌货,或其它品种。如此等等,说明目前的古玩市场还有待规范。古玩商、正经生意人大有人在,但形形色色的古董猴子,小鬼头也不少。在与其打交道时要时刻警惕,切不可书生意气,或者不小心,真金白银换回来破烂一堆。 双簧戏二人演,架你上套 有的小古玩商贩碰到生意清淡时,也不断变换经营手法,如有时找来一两个搭档,带上卖品专找一些玩家和热收藏的、有钱有实力的人士,趁他们对某种藏品喜好,而又不甚精通,鉴别不了真假时,上他们家中或单位主动荐宝,上门兜售。他们云里雾里,精编故事,有时一抬一放,一敲一杠,巧唱双簧,也像赵本山卖拐、高秀敏架托。他们有时投对方所好,见机行事,该捧则捧,察言观色,施尽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把对方口袋里的钱骗走。我市有一位很爱收藏名人字画的老同志,也很喜欢瓷器,但不精通。他经常到收藏品市场逛逛,时间一长,也接触过几个古玩生意人,不少人也知其家藏上档次的字画,现在又迷上玩瓷器。一日他家中来了两位客人,一位颇熟悉,是古玩市场上交的一位玩友,另一位自称是收藏陶瓷的行家。一阵寒暄,扯上正题,该陶瓷行家看中这位老人收藏的一幅新金陵画派画家的人物画,想拿自家祖传的一件定窑碗交换,经这二人一唱一和,再加上持画人对高古陶瓷尚不精通,深信此碗为真品。又考虑对方言此碗市场价值一万余元,还高过这幅画价,就当场成交,相互交换了藏品。二人走后,这位老同志拿出定窑碗仔细品鉴时,忽然想到过去听陶瓷专家上课讲:定窑真品上手敲击时,音质和其它窑器不一般。就试敲几下,感觉不好,声音发脆不带木质沉音。此时他心中突然醒悟,又上套了!就立马找行家前来观察,证明是假货。这真正的仕女画,换来了一个新仿陶瓷碗,也就值个二三百元。你说,这架他上套的人可恶不可恶! 此种现象说明:凡二人唱双簧,主动找上门来的行骗者大多有几个特点:一是深谙对方收藏古玩爱古董的心理,且多是名人、忙人,估不准市场行情,不知造假状况者。二是选阴雨天或傍晚、晚上造访,在较暗光线下,令人不易察假辨伪。三是出口必喊高价,使人有“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的错觉,由架托者一唱一和,逐步降价,使上当者花了冤枉钱,还认为讨了大便宜。四是编造的故事情节,内容可信、合乎情理,台词滚瓜烂熟,使买者认为机会难得,碰上了好运气。这些行骗之人,对于已经受骗上当的人,找上门来理论,如何办呢?也有一手,同意上当者低价退货,十个钱买的,五个钱退货。一接手就黄瓜打驴去了一半,其美名曰:“交学费”。有的品质低劣的古玩商,有时一件货都可以来回经营,让上当者退好几次,每次都让上当者“交学费”。他们摸清了一般能买得起古董的人手头都有几个闲钱,如果不是碰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的话,也犯不着张扬,不愿再寻烦恼,甘愿交点学费。如此更滋长了那些骗子的气焰。在民间收藏市场古董这一行,有讨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有些方面颇与股市有相同处,即懂行的、有眼、有胆、有心的先入市者赚,不懂行的,眼光浅,没主心骨,该买不敢买,该卖不敢卖的人总是吃亏赔本。赚的总是那些懂行的,亏的也总是那些挨了砸、上了当,还不清醒、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 收藏淘宝又好比在收过的花生地里捞花生,你可能捡捞到三五个,一小捧,不可能一下捞到一大堆。因为这花生地已收获过,不知被人捞过几茬子了,你意如何?
|
|
来自: 万事如意n1w8q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