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漫步之心情 2019-10-07

作者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吧?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成为史记之绝唱呢?就是因为这是司马迁在被阉割之后,几乎花费了他毕生精力,用严禁的历史考证写出来的旷世之作。作为汉代人,他敢在刚刚被阉割之后的史记中赤裸裸写出汉高祖刘邦的贪婪和缺点,这令后世的我们多么汗颜!很多人在网上骂我们怎么没有社会责任感,为什么不写真实的东西。那作者问这些人,既然他们那么义正言辞,为什么自己不来写呢?作者不是司马迁,但有人却挑战了司马迁,这就是赵正书。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2009年的最新发现

赵正书是我国历史学者在浩瀚的国外资料里偶尔发掘出来的竹简,写的就是赵正。很多人会好奇,赵正和秦始皇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这样问也不奇怪,就像有人怀疑最具骨气导演姜文儿子的名字是日本人的一样,多数人不知道我国古代有段时间姓和氏是分开的。嬴政,也叫赵正。一个姓,一个氏,“正”在这里是通假字。在大秦之后,人们为了省事,就把姓氏合二为一了,但如今有的家谱里还刻意标明家族的姓和氏。赵正书,是秦之后书写的竹简,记载的正是秦始皇生前和死后的一部著作。为何赵正书的发现颠覆了史记给我们的传统思维呢?这还要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开始说起。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赵正书和焚书坑儒

赵正书里的很多东西都和史记里的描写差异很大,比如著名的“沙丘之变”。史记里把赵高和李斯的密谋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司马迁就在他们身边一样,这样的描述还有项羽之死。很多年轻人怀疑过司马迁,他是什么知道的呢?但后来出土的文物告诉我们,司马迁的推理有很大一部分是正确的。而《赵正书》里却认为沙丘之变根本就不存在,是秦始皇在李斯和御史的冒死进谏之下,以帝国的大局为重,选择的继承人就是胡亥。但真正令我们感兴趣的还是秦朝的另外一个大事,那就是焚书坑儒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秦始皇不会干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蠢事。他做的每一个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怕是作恶。据后世考证,秦始皇焚的书坑的儒,数量极少极少,和另一个秦始皇比,他简直就是圣人中的圣人了。秦始皇总共才杀了几百个儒生,为此还把劝谏他的大儿子扶苏赶到了边境。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秦始皇要干一件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大事,那就是由分封制改变成郡县制。周朝的分封制已经玩了800多年,很多儒生就喜欢复古。从后世来看,儒生复古的那套玩意真的是历史的倒退。但他们还要在社会上,特别是帝国的上层阶级大肆宣扬这些理论,这就极大地动摇了秦始皇的国本。就像明朝要灭掉“心学”一样,因为这些东西影响了秦始皇的统治,他就要杀鸡儆猴,借几百个儒生的人头加以震慑在当时读书人极少的上层贵族们。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为什么说秦始皇压根不讨厌儒生和儒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达到文化垄断。他坑的多数是那些整天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和整天散布各种分封制学说的个别儒生,秦始皇和后来的皇帝搞的大规模的文字狱和杀儒比,他已经是大大的圣君了。秦始皇焚的不只是儒家学说,而是诸子百家,而且范围很小,就是一种威慑,否则那些东西也不会流传至今。而秦始皇本人并不反感儒生,相反他却很重视他们。在秦时代,有个官职,叫做博士。这些儒生组成的团体,就是秦始皇身边的高级顾问。如果秦始皇真的讨厌儒生,干嘛还花大价钱养着这帮耍嘴皮的家伙呢?其实秦始皇讨厌的不是儒生,而是那些乱说话的儒生。而这些能活下来的博士,除了整天溜须拍马,就是给秦始皇出各种各样的坏主意,他们在秦代活得可滋润了。其中,有个叫叔孙通的博士,就这些活下来的儒生代表。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儒生的博大精深

叔孙通不但在秦朝活得有滋有味,在汉代也受到了刘邦的赏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是儒生最擅长的技能,我们举例说明。当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秦二世有点慌了。这时朝廷里有三十多个博士都要求胡亥要马上平息这些造反之人,而叔孙通却跪下笑眯眯地对秦二世说:陛下,别听他们大惊小怪的瞎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归家,那里有什么造反,无非就几个小毛贼一时胡闹而已,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胡言乱语。胡亥这样一听,还是叔孙通会说话。不但给了叔孙通一大批赏钱,还把刚才要求马上平乱的人全都抓了起来。但就在当天晚上,叔孙通就连夜收拾行李,带着家人跑了。当有人指责叔孙通没有节操时,叔孙通却笑嘻嘻地说:命都快没有,还要什么节操?活着,吃好喝好才是他的第一追求。而历代君王,要的就是这样的儒生。

为何09年新发掘的文物打破了史记对焚书坑儒的固有看法?写的什么

·活到汉代的叔孙通。

圆滑而又狡诈的叔孙通,是后来儒生的代表。皇帝换了对他们有关系呢?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老板继续拍马屁。有这样的本事,叔孙通在刘邦那里混得也自然是如鱼得水。再后来儒生就都变成了一个个叔“叔孙通”,比如后来有个姓郭的博士,人称铁骨铮铮,简直就是叔孙通再世。对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儒生的“叔孙通”们,读者您是怎么看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