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读书”与“假读书”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做到真读书?

 晦峰廊 2019-10-07

  章太炎在《答曹聚仁论白话诗》中说:

  “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百家姓》然,《医方歌诀》亦然。以工拙计,诗人或不为,亦不得谓非诗之流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押韵的,都属于诗。《百家姓》是诗,《医方歌诀》也是诗,但是,《百家姓》《医方歌诀》之类,有诗的形式,却无诗的内涵。换句话说,“诗”这一概念的内涵除了形式上的限定外,还有内容上的限定。不计工拙的情况下,只在形式上看,《百家姓》《医方歌诀》是诗;计工拙的情况下,也就是从内容上看,《百家姓》《医方歌诀》就不是诗。

  回过头来说“书”,在我看来,书和诗一样,有些也是只有书的形式,没有书的内容。

  一、“真读书”与“假读书”

  我们现在一般说书的概念是指装订成册的、印有文字的纸。书还有另一种定义:书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装订成册的、印有文字的纸”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传播知识、交融感情、传承经验,更不是所有的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前一种定义只对书的形式作出了限制,却没对内容作出限制。

  我认为,我们提倡的读书应该是读那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有重要意义的书,而不仅仅是“装订成册的、印有文字的纸”。

  现在有很多人貌似在读书,其实是“假读书”。这类人的典型标志是:他们很爱读书,读书的数量很多,但记住的很少,读书也并没有使他们增长智慧、深化思想,甚至连点书卷气都没熏陶出来。他们有些人对读书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可你去和他们谈话,发现他们的思想还不如那些不读书的人通透,思维混乱,三观也不正;有些人抬起头来开始思考,感觉自己读了“假书”,进而开始否定读书的作用,转而拥护“读书无用论”。凡是具有以上特征的人,在我心目中,基本上就是“假读书”的人。

  “假读书”分两种情况,一是“假读”书,即读的方式不是真正读书的途径,不过用眼看字而已;二是“读假书”,即读的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如果按照书是指装订成册的、印有文字的纸的定义来选书的话,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可能就是在“读假书”,读的是一种“似书非书”,空有其形而无其质的东西。

  二、怎样的读书是假读书?

  我们把“假读书”分为了两大类,那么,具体来说,究竟怎样的情况算是假读书呢?

  1.没有目的的读书是假读书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一回,华生曾评价福尔摩斯的研究方向,他说,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的,会把一个领域中如此细枝末节的东西搞得这样清楚。言外之意是说,福尔摩斯的研究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对于翻看的资料,他连细枝末节都搞得十分清晰。我们在跟着秦学教育老师回到读书的话题上,其实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永远是浅层次的,很难形成系统的思想,很难深入一门学科而学有所得。而能否形成系统的思想,能否深入一门领域获得别人不易得来的知识,这是在信息极度发达、获得知识途径极为丰富、获得教育资源极为便利的当下,读书特有的功能。碎片化的知识大可通过网络检索,效率要大得多,不必非要读书。

  2.没有坚持的读书是假读书

  正如毛主席所言:“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没有坚持的读书,就像未能出壳的小鸡,读书计划“胎死壳中”,之前的努力也是劳而无功。

  3.没有思考的读书是假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读书正如郑板桥所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这些东西即使记得再牢,也是“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4.没有输出的读书是假读书

  前文论及“假读书”之人的典型标志时说到,他们很爱读书,读书的数量很多,但记住的很少,读书也并没有使他们增长智慧、深化思想,甚至连点书卷气都没熏陶出来。这就是没有输出。简单地说,就是看一个人读过书之后,能否用三两分钟的时间将书中的内容概述出来,或是用一篇文章将书的主要思想整理清楚,乃至有所发挥。日本斋藤孝先生的《深阅读》中说到,“是否能把书中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一个人读书是否吸收了书中内容的标准。

  5.读时髦的书是假读书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罗斯金在《论书籍与阅读》中说到:所有的书籍都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但是要注意,并非永久性的书都是好书,暂时性的书都是劣书。好书中也有暂时性的,比如地图、旅游指南之类的,这些书中的内容很实用,但并不是永恒性的书,这些书我们可以用来查,但只是为了获得实用的信息,也不是我们讨论的“真读书”。因此,读时髦的书是假读书,因为时髦的书大多不具有永恒价值,读这些书只是为了实用,甚或成为茶余饭后无聊时的谈资,并非为了思想的进步。

  6.读偏激的书是假读书

  偏激的思想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只读偏激的书,说明你只是来书中寻求认同,并非为了探求真理。前文说到,有些人对读书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可你去和他们谈话,发现他们的思想还不如那些不读书的人通透,思维混乱,三观也不正,这就是读偏激的书所造成的结果。孔老夫子就曾说,攻读错误的学说,危害是很大的。

  7.读浅白的书是假读书

  浅白的表达容易让人肤浅,只读浅白的书说明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并非为了升华思想。前文说到,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却连点书卷气都没熏陶出来,这就是因为他们只读肤浅的书,就像每天算十以内加减法的人,难道可以说他(她)在研究数学吗?每天只读些浅薄的小说,只关注情节的,都不是真读书。

  三、怎样的读书才是真读书?

  说了那么多假读书的情况,可是你若问我什么是真读书,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如果非要来谈这个问题,我只好说说在我心中哪些算不得真读书,姑且用排除法的方式来谈谈我的看法。

  1.读报纸不等于读书

  报纸上的报道只是社会新闻性质的信息,并不以深化思想为目的,与百度词条中的介绍没有本质区别,和字典中的条目也无二致,浏览百度不等于读书。知识与智慧是两码事,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是有知识并不一定有智慧,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电脑一定比所有人都智慧。

  2.读漫画不等于读书

  图画与文字是两套表达体系,传达信息的机制不尽相同。文字是一种符号,需要经过大脑“转码”才能被理解;图画也可以称为“符号”,但是却比文字直观得多,所以读图远比读文字简单,读图也不能替代读文字。根据研究,三年级以上的小孩就应该读一些纯文字的书,以培养阅读能力了。

  3.读网文不等于读书

  写过网文的人都了解,看网文的人所进行的大多是“碎片化阅读”,即在三两分钟内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点,因此,大多数网文不太注重逻辑,“碎片化阅读”的人基本上不会仔细考量逻辑是否合理。写作网文的人要学颜之推作诗——“错彩镂金”,尽管谢朓的诗若“芙蓉出水”可能更美,但是这种文章就像给饿了很久的人喝茶,喝的人只觉无味,必须“加麻加辣”才能迅速刺激他们的感官,以吸引他们来读。这就像在一块石头上镶嵌宝石,人们都是来寻找“宝石”的,至于“宝石”下石头的质量如何,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浮光掠影、仙鹤啄食式的碎片化阅读,自然只能获得碎片化的知识,这也不等于读书。

  读书应该是读那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有重要意义的书。在我心中,只有能够增长智慧、深化思想、提升气质的读书才是真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