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岁儿童怎么吃?

 ldtsg1957 2019-10-07

一、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小儿3~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个性上更加活泼好动。学龄前儿童心理上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一)   体格发育特点

1.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与婴儿期相比,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的增长,其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使头颅(占全身的1/8)、躯干(占全身的4/8)和下肢(占全身的3/8)形成较为匀称的比例。此期体重增长约5.5千克(年增长约2千克),身高增长越21厘米(年增长约5厘米)。

2.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参考值是群体儿童的平均水平。在评价个体儿童生长时需考虑影响其生长的多种因素,如遗传、性别等内在因素,以及包括营养、教育、训练在内的环境因素等。此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或腹泻等,常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也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营养素摄入,患病儿童的体重、身高可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当疾病等妨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即“赶上生长”,也称“生长追赶”。要实现“赶上生长”需要在疾病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供给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二)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儿童3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4~6岁时,脑组织进一步发育,达到成人脑重的86%~90%。随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从而改变了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易于泛化、疲劳而进入睡眠的状况。

(三)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3岁儿童20颗乳牙已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不能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以免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3岁小儿。

(四)   心理发育特征

5~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时间约15分钟。但注意力分散仍然是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表现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不专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餐时间延长,食物摄入不足而致营养素缺乏。学龄前儿童个性有明显的发展,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强,好奇心强。在行为方面表现为独立性和主动性。变得不那么“听话”了,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自我做主,对父母要求其进食的食物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久之导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和营养不良。3~6岁小儿模仿能力极强,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常是其模仿的主要对象。家庭成员应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小儿树立良好榜样。

二、 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

(一) 膳食组成

3~6岁幼儿的膳食可逐渐由软食过渡到普通食物,饮食品种和烹制方法也不比限制太严。1日3餐外,可加餐1次。牛奶仍是4岁以上幼儿的首选食物,每日至少供给250毫升。另外,供给鸡蛋1个,瘦肉50~70克,肝或动物血50~75克,黄豆10~20克(或豆制品50~75克),黄绿色蔬菜100~150克,糖10~15克,烹调油10~20毫升。这样的膳食,每日可供给能量5440~7113千焦(1300~1700千卡),蛋白质54克(动物蛋白质占44%~45%),糖类170~255克,能满足3~6岁幼儿的营养需要。

(二) 膳食制度

为与学龄前儿童消化器官及能力相适应,此期儿童宜采用三餐两点制供给食物,(3岁儿童可用三餐两点制)。8:00~8:30早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11:30~12:00点午餐,约供给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40%(含下午3点的加餐),下午6点的晚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含晚上8点加餐的少量水果或牛奶)。

除在幼儿园集体进餐外,家庭作为整体,父母每天至少有一次与孩子一起进餐。让孩子自己吃,容许孩子进餐过程的杂乱,以保持孩子进餐的兴趣,提高食欲。进餐应该愉快,尽量减少争论。餐桌应适合儿童的年龄,以舒适为准则。餐前可喝少量的果汁或汤以开胃。正餐的进餐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三) 食物烹调

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儿童消化能力仍然有限。为解决其消化器官和功能与营养需要之矛盾,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仍需单独制作。原因是成人膳食的加工方式不适宜儿童,如整条的蔬菜,炒肉片、肉丝等。此外,成人膳食可能有较多的调味品,也不适宜儿童。学龄前儿童食物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包子、饺子。肉类食物加工成肉糜后制作成肉卷或肉饼,或加工成细小的肉丁食用;蔬菜要切碎、煮软;每天的食物要更换品种及烹调方法,1周内不应重复,应尽量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将牛奶(或奶粉)加入馒头、面包或其他点心中,用酸奶拌水果沙拉也是保证膳食钙供给的好方法。

(四) 饮食行为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始于胎儿期,在婴儿期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过程中得到发展。有研究证实,在孕期有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饮食习惯的母亲,其婴儿在6月龄后容易添加辅食;也有研究证实,由母乳喂养的婴儿能充分感受和经历乳母进食不同食物时母乳的不同味道,在之后添加辅食时容易接受,较少出现拒食、挑食的毛病。母乳喂养6月龄后能成功添加辅食的婴儿,成年后多数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且成年后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比较低。因此,胎儿期、婴儿期都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刻。

学龄前儿童良好饮食习惯有赖于父母及幼儿园老师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和活动能力有较大的进步,开始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外界发生兴趣,好奇心大,容易分神,尤其在吃饭时候。此时,父母不要过分着急,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心态,采用如下的多种措施诱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 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1)将吃饭的环境整理得清洁、安静。

(2)让孩子一起参加开饭前的准备工作,使孩子逐渐产生进食的兴趣。

(3)让孩子与家庭成员或其他孩子一起用餐。

(4)让孩子自己吃。

(5)吃饭时间充裕,但不要超过30分钟。

2.精心制作和烹调食物

(1)专门制作和烹调,经常改变食物的制作方式,更换食物的品种,并注意食物的色彩搭配和造型,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2)用小份的食物容器,提供小份的食物。

(3)限制糖、含糖饮料、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果汁、汤水在吃饭前只能喝少量,太多则影响进食量,睡前不能喝。

3.家长以身作则,耐心的诱导

(1)进餐时父母及其他成人正面诱导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不要再孩子面前对食物挑肥拣瘦。

(2)当孩子正在进餐时不要责骂孩子,避免孩子被责骂后产生逆反心理。

(3)如果孩子暂时不吃某些食物,不必过分强求,可尝试改变食物的制作方法。隔一段时间再尝试,不要放弃,新食物尝试可达10~15次。

讲课中还设计到养育孩子中遇到的一些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比如 

小儿发热该吃什么?

孩子发热期间,应注意食用流质膳食,少食多餐,餐次不限。以下几种流质食物可供选用。

米汤:当米饭烧至六七成熟时,舀取上面的一层汤汁,然后加入适量糖和食盐即成。也可在煮粥的基础上,滤去米渣,加糖和食盐。应注意不要加碱。米汤本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水和糖类,另加糖和食盐是调味,并增加糖类和无机盐。

牛奶:鲜牛奶不要稀释,按8%~10%加糖,煮沸即可。或以奶粉1匙加水4份的比例稀释,然后再按8%~10%加糖,煮沸即可;如果按重量稀释,奶粉与水的比例为1:8。

豆浆:豆浆500毫升,加食盐0.5克,糖30克,煮沸即可。若在豆浆中再加入淀粉10克则更好,加炒米粉也可以。

绿豆汤:将绿豆煮熟烂,捣成泥糊状,加糖和食盐即成。绿豆本身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作用,在提供营养素的同时,还有治病疗疾的作用。

藕粉: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流质状,加糖和食盐充分搅拌均匀。藕粉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无机盐和维生素。

西瓜汁:取西瓜瓤榨成汁食用。西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维生素和无机盐,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

鲜梨汁或鲜橘汁:将鲜梨或鲜橘去皮、核后榨汁即成。两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均很丰富,并有化痰止咳、生津滋阴的功能,故在发热伴咳嗽、多痰时选用较为合适。

退热之后,增加半流膳食,如大米粥、小米粥、面条、馄饨、蛋花汤、牛奶、豆浆、鸡蛋羹、富含维生素的水果等;仍少量多餐,多饮水,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食物观感等,2~3天后过渡到普通膳食,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康复。 

营养教育中心营养师送上了【幼儿一周食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