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山东省济宁市北大约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肖王庄的小村庄。在村子的周围,自古就矗立着9座高大的土堆,它们平均高在7—12米,直径达到60米。肖王庄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村子周围都是一马平川的庄稼地,所以这9座大土堆非常显眼。如此巨大的土堆为什么会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集中出现呢? ![]() 清朝年间编写的《济宁直隶州志》中记载:“系泰山余脉至济宁城散落为九。”书中认为肖王庄的9座巨大的土堆是泰山的余脉,是自然形成而非人为堆成。但稍晚些的《济宁县志》又记载,说9座大土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大将檀道济与魏军打仗时用黄沙筑的九个假米堆。 除了书上的记载外,在肖王庄的百姓口中还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穆桂英的美丽传说。北宋年间,以穆桂英为首的杨家将在此与辽兵作战,两军相持不下,穆桂英带领9位贴身女侍卫亲自上阵,经过数天的浴血奋战最终战胜辽兵,但9名女侍卫全部壮烈殉国。穆桂英为了纪念9个人的英雄,让大军就地修建了9座巨大的坟墓。9座巨大的土堆究竟是穆桂英留下的遗迹?还是县志中记载的泰山余脉?这些疑问都在1992年被揭开。 ![]()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考古队在做文物普查时,就对9座土堆进行了钻探,初步认定下面是大型墓葬。其中封土最大的一座正好坐落在传染病医院中,由于历史上多次被盗和群众的取土,大墓被破坏严重。1992年,在请示过上级部门之后,考古队决定对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虽然墓葬被盗严重,但墓中还是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文物,其中有3件精美的玉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但最让考古队兴奋的却不是这些珍贵的文物,而是用来修建墓室的石块。在这些石块上,有大量的题记文字,经过最后统计,在墓中共发现800多块题记刻石,单字近4000个。这在国内的考古上绝对是唯一的一次发现。 ![]() 考古队员介绍说,在汉代流行“黄肠题凑”的丧葬习俗,这座大墓的形制就是黄肠题凑,只不过将木材全部换成了石块。在陵墓的主墓室,考古队员发现了大量的银丝,还有数百片玉片,很明显当年墓主人是穿银缕玉衣下葬的。《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只有诸侯王、公主级别的贵族在死后才能用银缕玉衣。 考古队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大墓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墓主人的身份是诸侯王或者列侯。东汉时期济宁地区是任城国的封地,墓主人应该是某一任任城国王。 ![]() 《后汉书》中记载,东汉元和元年,汉章帝下旨将东平国的任城、亢父、樊三县分出,册封东平宪王刘苍次子尚为任城孝王。刘尚是东平宪王刘苍次子,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是第一位任城王。 根据墓中出土的铭文刻石,确定这座大墓的修建年代在公元100年左右,正是刘尚在位期间,所以考古对认定是任城孝王刘尚墓。大墓发掘完成之后,当地文物部门决定对陵墓进行原址保护,并建成任城王陵博物馆对外开放。如今没有发掘的土堆依然矗立在肖庄村的周围,但关于9座封土的各种传说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后汉书》、《任城王考古发掘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