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唐诗课开了两个学期了,各个平台有二十万家长和孩子参与学习、打卡。 
今天回答一个被无数家长问到的问题: “我的孩子讨厌背唐诗,使尽各种办法威逼利诱,还是背一首忘两首,怎么办?” 必须告诉家长: 人的天性就爱玩不爱学。家长你们问问自己当年是不是这样?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可曾记得当年嗷嗷惨叫背单词的时刻?无数下定决心,又无数次半途而废。梦中主意拿定,睁开眼睛又没辙。背古诗,更是反人性的事,如果找不到好的老师,怕会比背单词更苦。“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每一个字都认得,可是,到底啥意思?“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苍了个天,什么是“濩落”?什么又是“契阔”?杜甫大爷你到底想说啥?请问你爱背这些吗?你都不爱为什么孩子会爱。饶了我吧,我还是个孩子!可是你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这样吗?孩子的兴趣是五花八门的,凭什么非要自动爱背诗啊?所以,家长们不要急,这注定是要引导的,要耐心的,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比如试试我的唐诗课之类。怎么让孩子喜欢唐诗?我说一点:要让孩子熟悉诗人,亲近诗人,爱上诗人,追随诗人。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试想一下,你当年喜欢流行歌曲,是怎么个过程?就拿周杰伦来说吧,你是不是先无意听到他一首歌《龙卷风》,觉得不错,然后就对这个歌手产生了兴趣?这个周杰伦是谁啊?是哪里人啊?长得帅不帅有没有八卦?咋这么有才啊?为啥他吐字不清啊?你慢慢成为了周杰伦的粉丝,然后一首首歌听下来,《星晴》《双截棍》《夜曲》《七里香》……是不是这个么个过程?这才是一个人喜欢文艺、爱上文艺的规律。这个时候你对周杰伦的爱家长拦都拦不住。可是我们换种方式,把孩子集体关在教室里,老师说:下面我们来背诵《龙卷风》,预备齐,爱~像~一阵风,吹~完~它就走……这样的话你会喜欢周杰伦才怪,可能听到《龙卷风》都做噩梦对不对。唐朝距离今天一千四百年了。孩子们对那些诗人是陌生的。杜甫、孟浩然、张九龄再伟大,骆宾王再是神童,对孩子也是陌生的。所以才要打破这种陌生感。在《给孩子的唐诗课》里,我努力让孩子熟悉诗人,讲他们的有趣、动人的故事。以杜甫的课程为例,第一课围绕他青年时的杰作《望岳》,讲杜甫豪情万丈的青年。第二课围绕他的名篇《春望》,讲杜甫沧桑坎坷的中年。第三课结合他的名篇《百忧集行》,讲杜甫让人感叹的晚年。让孩子觉得,杜甫不是教科书上那个好严肃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而是一个温暖的、招人疼的、超级有才的老伯伯。我和专家团队一起,还把许多唐代著名诗人的故事编织进了课程里。这些故事,散见于《旧唐书》《新唐书》《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等各种史料和文献笔记之中,我们精心搜罗、选择,给孩子娓娓道来。比如《孟浩然:我到底有没有钻床底》,讲孟浩然、王维和唐玄宗的有趣故事。——孟浩然不小心撞到唐玄宗,居然钻到床底下去,又被唐玄宗叫出来“面试”。你信吗?比如《一个被赶得最远的唐诗天王》,讲初唐大诗人沈佺期的曲折人生。——堂堂一代大诗人,居然被贬到今天的越南去了,他咋闹的?后来他还能平安回来吗?比如《上官婉儿:称量天下才》,讲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经历。——上官婉儿出生前,她妈妈据说梦到神人给了她一杆秤,这是为什么?后来,婉儿果然成了唐诗大赛的金牌评委,这是巧合吗?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在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喜爱的诗人。而孩子有了一个喜欢的诗人,就像有了一个可以陪伴终身的好朋友。还是那句话:我不强迫让孩子背唐诗,而是让孩子爱上唐诗。第三,光讲故事也不行!既然是课程,就得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上课,可不是给孩子讲故事玩,不能嘻嘻哈哈一笑就完了,必须精心设计好知识点。每一堂课,孩子能学到什么诗词知识、感悟到什么道理,作为讲课的人必须心里有数。《给孩子的唐诗课》里,我和专家团队一起,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了知识点,并且清楚地给家长注明出来,一目了然:比如第一学期的《李白,月光下的那一场感人晚餐》,知识点是学习李白的名作《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同时了解李白在“狂傲不羁”之外的另外一面,感受李白的善良、谦恭、富于同情心。又比如第二学期《唐朝诗人写诗,到底有没有套路?》,这是知识点非常密集的一课,我尽量用轻松有趣的语言,让孩子学习什么是“起承转合”,并让孩子领会到“写作要敢于打破套路”的道理。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你的孩子对唐诗会有远远超过课本的认识和了解。 讲的是南北朝、初唐、直到盛唐诗人李白的诗歌。本学期199元,目前折后价格139元。第二学期33节(最后也会有赠送,因为我肯定会忍不住)。讲的是最精华的盛唐诗歌,包括杜甫、王维、王昌龄、岑参等十余位盛唐诗人及其代表作。本学期99元。为什么第二学期期数更少?因为正值学校开学期间,期数少,更省时间,更方便孩子。价格也就更便宜。对于还没购课的同学,你随便选择哪个学期购买都行。一旦购买,可以长期反复收听学习。另外,第一学期的配套同名图书也已经上线,当当、京东等各大平台都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