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南阳张衡墓

 微卫星空间 2022-04-27
        张衡墓(张衡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小石桥村的西北隅,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张衡的长眠之地。墓园座北向南,景色幽美。据史载:张衡墓原来规模宏伟,有翁仲、石兽、庙宇、读书台、张衡宅等胜迹。凡来宛(南阳)的游客文人无不策马驱车,到此访古寻幽,凭吊拜谒。崔瑗、夏侯湛、骆宾王、郑谷等都曾为张衡墓撰铭树碑,赋诗寄情,延至大明、满清,胜迹屡屡为女真,蒙元和满清铁骑破坏,逐渐荡然无存,后又在原址建有张衡博物馆。中轴线上有双阙、大门、小拱桥、石象生、拜殿、张衡塑像、墓冢等;两侧有门房、廊房、浑天仪、地动仪模型,四隅有角楼,整体仿汉代建筑。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河南省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创】南阳张衡墓
大门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拜殿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墓冢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原创】南阳张衡墓


附录:张衡简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原文发表于2019.10.7.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