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朴珺的贵族论和《红楼梦》的真贵族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张惠

前几天,田朴珺女士出版了一本新书:《三代人才能培养一个贵族》。一下子被群起而嘲之。尤其是她说的这段话:

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就像《唐顿庄园》里的场景那样,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把银盘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来就是WiFi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她从这件小事上面,感受到了英国传统贵族的仪式感。

《唐顿庄园》

“明哥在路上”讽刺她说:

首先,Wifi 的名字,最好命名为Chartered Wifi(皇家特许Wifi),密码是6个8,路由器是镀金的。

其次,根据不同客人的爵位和阶级,分配不同的信号强度。比如,平民只有1格信号,企业家有2格信号,公爵有3格信号,主人有4格信号,女王才有5格信号。

最后,女管家要严格地束胸,罩杯不能大过C罩杯,还要用铅粉化妆,保持气色。

不过,无论礼仪做得多么完备,他们最终使用的依然是国际标准无线协议,和数十亿消费者用着同一款智能手机,连社交通讯应用,也和数十亿互联网用户一模一样。

毕竟,他们的家族财产,还没有大到可以收购“苹果”和“腾讯”公司的程度,让人家为贵族家庭,单独订制全球独一无二的手机和应用。

没有和普罗大众拉开距离,优越感没法充分放大。这就有点“贵族”不起来了。

哈哈哈哈,简直要把我笑死了。觉得这明哥就像林黛玉的小嘴,咋这么尖刻又俏皮!

不过我觉得呢,田朴珺女士也不算大错,毕竟仪式感确实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君不见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见识了一圈,“不由的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人说‘礼出大家’。”

但是田朴珺女士没搞清楚的是,真贵族得有两部分——外在的礼仪和内在的修养。

我们以《红楼梦》的王熙凤为例,先看人家外在的仪式感。(至于王熙凤出身于“四大家族”的王家,是蓝血,含着金汤匙出生,鉴于投胎是个技术活,田女士和她想教育的一大批有钱人现在都达不到,这咱就不提了。)

瞧瞧人家王熙凤的穿戴:打扮得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瞧瞧,满身都写着“有钱”!

瞧瞧人家王熙凤的做派: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凤姐日常要平儿奉茶,出入要平儿掀帘子,这些都不讲了。且说这个,刘姥姥进贾府已经七十多了,凤姐才二十不到,但假装“不接茶,也不抬头”,总之先让刘姥姥跪下磕了几个头,才装着要“起身”,忙着叫“别拜”。——看看,什么叫“摆谱”?

再瞧瞧人家王熙凤的谈吐:趁着贾琏不在家,她要把二房尤二姐骗进贾府慢慢收拾,于是对尤二姐说:“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此皆是你我之痴心,怎奈二爷错会奴意。眠花宿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曾对奴说。奴亦曾劝二爷早行此礼,以备生育。不想二爷反以奴为那等嫉妒之妇,私自行此大事,并不说知。使奴有冤难诉,惟天地可表。……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不但那起小人见了,自悔从前错认了我,就是二爷来家一见,他作丈夫之人,心中也未免暗悔。所以姐姐竟是我的大恩人,使我从前之名一洗无余了。若姐姐不随奴去,奴亦情愿在此相陪。奴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也愿意。”要知道,心里面凤姐怕不想撕吃了尤二姐,但口头上叫人家“姐姐”,自称“妹子”“奴”,“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做小伏低,嘴上抹蜜——这凤姐要是做生意,妥妥地卖了你你还帮她数钱。

再瞧瞧人家王熙凤的才干——协理宁国府,兼任秦可卿丧事的项目经理,这可一个前后近两个月,涉及到无数王公大臣,动员了宁国府几百号员工的大项目。王熙凤在管理之前,首先分析了宁国府管理中的弊端,主要有五项。“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乱世用重典,在时间管理上,王熙凤首先定了个时间表:6点半全部员工开晨会,所有财物领取事项必须在11-12点之间完成,每天中午12点、晚7点,她还要巡视项目现场两次,同时安排第二天要准备的事项。在组织管理上,她把项目工作分成若干条线,每条线分派不同数量的人手。每条线的职责都非常明确,每条线都要直接向她汇报。在成本管理上,严防有人借机超支。在品控管理上,把办事的、分配物资的、采购物资的人员分开管理,而且,每笔开销都要她亲自点头。最后,把一个迟到的人打了二十大板,用暴力强行确立了自己说一不二的地位。——一般人家,给别人干活混个三餐温饱就不错了,而凤姐,小小年纪几百人对她惟命是从,贵不?贵!

但是要说这就是贵族了么,好像还差点。

真正的英国老牌贵族是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甚至有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独生子以保卫国家的。在一战后的一项统计中发现,英国一共出动了六百万适龄男子加入战争,死亡比达到了12.5%,而当时的贵族死亡比占到了50%。——贵族的代表不是金钱方面,而在国家危难之际勇于上战场的人。当然,这些就不说了,因为田女士和想向她学习的一大批有钱人是最怕牺牲的。

那我们来看王熙凤日常贵族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小事。

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带着众人去清虚观打醮,王熙凤下轿后正要上来搀扶贾母,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想要藏出去,却直接一头撞在王熙凤的怀里了。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

——我保证这一句话,足以把你从王熙凤的贵族虚幻感拉回现实了。当然,不是说不能骂脏话,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说一句脏话。但是问题是,对方是个小孩子,还是无意中冲撞你的情况下。

那么我们看其他二等贵族呢?——“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这些大大小小的婆娘媳妇,想必是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周瑞家的。如果说平儿都能让刘姥姥误会是夫人,伺候少爷小姐的首席丫鬟都是副小姐,那么,这些邢夫人、王夫人的陪房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周瑞家的可不就是二等贵族?

然而,这就是王熙凤这个一等贵族和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周瑞家的那些二等贵族的表现:对一个无意冲撞的小孩,骂他个狗血喷头,还准备打他个鼻青脸肿。日常的礼仪,那都是虚的,一个人到事上的第一本能反应,才是真的。

幸而,贾府中的真正贵族出场了——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

贾母的第一句话是“快带了那孩子来”,别让人打他;第二句话是“别唬着他”,别吓着他。这穷人家的孩子,在人家爹娘那里,也是“娇生惯养”,要是吓坏了,“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看那孩子“跪在地下乱战”、“通说不出话来”,贾母可不是油然而生贵族的优越感,而是“可怜见的”,又吩咐专人专事专办,叫贾珍带他出去,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这一件小事,贾母和王熙凤谁是贵族,可谓一目了然:

把自己当人,把别人也当人,这才是贵族的精髓吧!

愿田女士三思,撰写的《三代人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书籍和开办的一年99万元学费的承礼学院,除了学习贵族的礼仪,也别忘了学习些贵族的修养,学贵族,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