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能力不足,这是公益人心中永远的痛,为了更有效率的解决社会问题,一种时髦的老概念近年在中国兴起——社会企业,与一般的公益组织不同,他们希望使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但社会企业,目前在中国还只是个概念。目前,一家机构要么在民政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民非),要么在工商登记为企业,根本就没有“社会企业”的出生纸。 公众对社会企业知之甚少,了解社会企业运作理念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有一群人希望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让更多人看到社企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 5月,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联盟)联合中山大学、公益资本论发起“社会企业传播奖”,希望通过评选好的社企报道作品,让政府、企业和公众更多地认识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 目前,他们正在搭建社企传播联盟,邀请媒体记者和社会企业家成为会员,为媒体记者对接采访资源,让他们更多地报道和传播社企案例。 具体要怎么干呢? “公益资本论”专访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联盟)秘书长盛少岚,她说,希望通过媒体对社企的持续关注,最终让社企和社会投资的影响力走出公益这个小圈子,从小众走向大众。 盛少岚:社会企业在公益圈是个热点话题,但走出公益圈,没有被广泛传播和理解,我们的社会企业家在外交流时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社企是什么;还有一些活跃在养老、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企业,他们用社企的模式解决问题,但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社企。 行业的现状提醒我们要采取行动让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了解和接受社会企业,我们想用传播奖,整合媒体力量,引导媒体关注社企,通过优秀的新闻作品让政府、企业和公众认识社企和社会企业家,真正使媒体成为社企发展支持性生态圈的一部分。 公益资本论:你们更倾向选择怎样的作品? 盛少岚:传播奖关注国内社企报道作品,文字、视频、音频、图片作品都可以参评,在评选时,我们看重作品的选题价值、采访水平、写作水平以及社会反响等。 作为一个专注社企的新闻奖,我们希望作品能深刻认识和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采访和接触,拿到一手资料和故事,而不是人云亦云和闭门造车的报道。在这个基础上,对行业进行剖析,包括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但探讨应该是正向积极的,目的是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公益资本论:媒体记者加入社企传播联盟后可以获得什么资源? 盛少岚:我们是一个有志于推动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行业发展的类协会式网络,目前拥有150多名成员,包括社会企业、社企支持机构以及社会投资机构,而且还将吸引更多行业实践者和支持者,这是其它组织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媒体记者加入社企传播联盟后,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报道资源,同时我们也会组织行业沙龙,邀请媒体参加行业内部交流,向他们介绍国内外优秀的社企案例,对接专家学者资源,帮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同时,针对行业热点话题,组织相关的媒体对话等等。 公益资本论:对于社企传播奖,你有什么期待? 盛少岚:目前社企在中国还是非常小众,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奖,让更多的媒体记者参与进来,用优秀的报道作品展示出社企在解决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努力。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媒体的持续关注,帮助社企和社会投资的影响力走出公益圈,走向大众,而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行业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形式。 公益资本论:社企联盟能为这个行业提供什么实质性的支持? 盛少岚:社企联盟的愿景是成为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行业的权威平台,以及行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我们希望在行业内部促进跨界交流与合作,推广社会企业家精神,推动行业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机构的对接,帮助行业规模化发展。 今年下半年,我们计划启动年度社企大奖的评选,通过对评选优秀的社企,树立行业标杆,让公众更加了解社企。另外,我们还将接手并进一步发展最初由英国文化协会携手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打造的社会投资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关注、投资社企,采取社会投资的方式更加高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帮助社会企业得以规模化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