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长江古今谭 2019-10-08

杨素是以大奸臣的形象为众人熟知的,号称“十大奸臣”之一。过去历史上对其评价很低,往往都强调他“凶狡奸诈”的一面,斥之为隋朝亡国之元凶。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史学界才开始对他重新评价,有人甚至为他翻案,誉之为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在我看来,杨素是对隋朝兴亡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应该说既有大功,又有大过。他是开国功臣,但称不上功臣之首。他是祸国奸臣,但也算不上祸国元凶。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出身名门 才华横溢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陇西军阀贵族世家——弘农杨氏(华阴杨氏)。弘农杨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家族,涌现了众多赫赫有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像东汉太尉"关西孔子"杨震,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都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天下杨氏出华阴”,隋文帝杨坚也号称出自弘农杨氏(杨坚实为鲜卑人),算起辈分来,杨坚是杨素族兄。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杨素的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是北周汾州刺史。在这样的家境下,杨素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他本身也好学不倦,在文学和书法上都有很深造诣,且文武双全。《隋书》称他: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杨素也自视甚高,眼高于顶,他瞧得起的也不过高颎、薛道衡、牛弘等寥寥几人。

一代名将 战功赫赫

杨素戎马生涯大半生,为隋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战无不胜,称为名将”,时人也把他和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并列为良将,对这一评价,杨素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没有争议的。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杨素参与的主要军事战役有北周时期北周平齐之役、平叛宇文胄,隋朝平陈之役、平定江南叛乱、数次抗击突厥进犯、平定汉王杨谅叛乱。杨素参与的这些军事活动,除了平齐之役他崭露头角外,其他都是指挥者或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么多规模大的战役,对手也复杂各异,甚至还有彪悍勇猛的突厥骑兵,杨素从来没有失手过,的确称得上一代名将。

自视甚高的贺若弼评价杨素:“杨素是猛将,非谋将也”。杨素虽不以屡出奇计著称,但他绝不是有勇无谋的战将。《隋书》就称他“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在平陈之役中,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杨素当机立断,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陈军击败。沿江东下时,旌甲蔽日,杨素端坐船头,容貌雄伟,陈军视之为江神,纷纷弃甲归附。在和突厥作战中,主动变阵,弃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卫护的保守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大胜十万突厥军队。在战斗中,杨素“流血盈前,言笑自若”,这英雄欺人之态,也是他权诈的一面。

杨素为隋朝的建国、统一、固边、平叛中屡立战功,功不可没。但要说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则是过誉之词。

建国定策之功首推刘昉和郑译。隋朝论军功大小,最主要看平陈之役。在平陈之前,贺若弼、高颎等献上了平陈策略,这些策略史书都有记载。特别是贺若弼的“平陈十策”,其基本策略都在战役中贯彻执行。杨素肯定也提出过平陈策略,史书没有记载的原因恐怕是策略平平。在具体战斗中,贺若弼指挥的部队是主力,消灭了陈国的大部分兵力,直捣陈国都城建康。功成之后,杨坚赞扬贺若弼说:“克定三吴,公之功也”。而韩擒虎则率五百人的先锋部队,先进入建康,生擒陈后主。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争功时,杨坚表态说:“平定江表,二人力也”。杨素所在的上游进攻部队属于偏师,虽也多次击败陈军水师,功劳不小,但论起功劳和作用来杨素应该排在贺若弼、韩擒虎、高颎之后。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结党营私 助广登基

年轻时的杨素曾说过一句牛逼轰轰的话:“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无心图富贵”纯属欺人之语,而“富贵来逼臣”才是他心中美好的愿景。

在仕途上杨素是一帆风顺的。隋朝开国初,杨素还是个不起眼的官员(御史大夫),在十余年中杨素青云直上,开皇十二年(592年)升右仆射,和高颎共同执掌朝政,仁寿元年(601年)迁左仆射,大业元年(605年)迁尚书令。从开皇十二年算起,其宰臣生涯十四年之久,成为隋朝政坛的一大怪现象。隋文帝“猜忌苛察”、“无宽人之度,有刻薄之资”,君臣相处往往不得善终,杨素是唯一的例外。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隋文帝

杨素虽是一代名将,但相业平平,《隋书.杨素传》曾评价说:

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杨素不仅才不配位,而且德不配位。杨素是个不修德行的人,他私心太重,身为宰相不仅不为国家举荐人才,还妒害贤能,排斥异己,党同伐异。《隋书》记载:

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如贺若弼、史万岁、李刚、柳彧等,素皆阴中之。

史万岁本来是杨素的部将,两人素无仇隙,也没有权利之争,开皇二十年(600年)史万岁大败突厥部队,斩首1000余级,凯旋回朝。仅仅是因为史万岁的功劳超过了自己,就在隋文帝面前设计陷害,引发杨坚大怒,史万岁在殿堂上竟被活活打死。高颎对他有推荐之恩,他本身也很佩服高颎的才能,但因其阻碍了自己的前程,也加以陷害。高颎被罢相为民,险些被斩。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而对于依附顺从自己的人和亲戚,不管有没有才能,都大力提拔,使得“朝廷糜然,莫不畏附”。

为了追求永远的“富贵来逼臣”,他又和晋王杨广勾结在一起,成为杨广夺嫡成功的首位功臣。整个废立太子过程,杨素是一手操纵。在手法上不择手段,打击对手不遗余力,尽显杨素的狠毒性格。终于在开皇二十年十月太子杨勇被废,十一月杨广被立为太子。

杨素不仅是杨广夺嫡成功的首位功臣,杨广能顺利登基他也居功之首。《隋书》和《资治通鉴》都曾记载: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杨坚病重,召太子杨广、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陪侍。杨广继位心切,竟然在书信里和杨素商讨杨坚的后事。杨素的回信误送到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命令柳、元二人拟诏废太子杨广。在这紧要关头,杨素处以泰然,他一面矫诏捉拿柳、元二人入狱;一面让东宫卫士把守宫门,严禁出入;一面派杨广心腹张衡去服侍文帝。当晚隋文帝暴卒。杨广顺利登基,是为隋炀帝。杨坚之死是历史悬案,后人多认为是杨广弑父篡位,也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给杨广泼的污水。在没有新的史料证据下,我是倾向于杨素和杨广对杨坚用了非常手段的。

位极人臣 祸国帮凶

杨广即位后,升杨素为尚书令,赏赐给他东京上等府第一处,织物两千段。不久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大业二年(606年),杨广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国公,食邑两千五百户。表面上看杨素位极人臣,在朝廷上地位无人出其右,实际上空有虚名而实权被削。“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杨广和杨素是一路货色,都有才干,富有心机,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当这种以利益相结的合作关系结束后,两人又怎能平和相处?

杨素是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还是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

隋炀帝

对于这些,杨素自是心知肚明。大业二年(606年)他病重期间,杨广派多名太医前去诊治,暗地里却问太医杨素何时能死。杨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达到极限,也不想再小心谨慎活下去,于是拒绝服药,不久就死去了。杨广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及十郡太守,谥号"景武",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杨素一生真称得上生荣死哀。

隋炀帝在位时,杨素的权力被大大削减了,而且仅两年杨素就去世了。所以隋炀帝是荒淫无道的昏君也好,大有作为的“千古一帝”也罢(现在“千古一帝”的帽子乱飞)。隋炀帝后来又在位十二年,他的所作所为又与杨素何干?就凭这点,把隋朝灭亡的责任都推到杨素身上,把杨素说成隋朝灭亡的祸国元凶,这个黑锅,杨素不背。

唐太宗李世民曾贬斥杨素:

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这是拿杨素用非常手段助杨广登基说事,不知道搞过“玄武门之变”,让尉迟恭杀死李元吉后,不解甲就入侍唐高祖的李世民说这话时脸红不?

当然杨素祸国殃民的事也没少干,他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他不仅自己穷奢极欲,“第宅华侈”,还在兴建仁寿宫和东都时大兴土木,结怨于天下。应该说隋朝灭亡,杨素是要服一定责任的,但魏征认为杨素“致国于倾危”,明显贬抑太重,杨素只是祸国帮凶而已。

参考文献:《隋书》《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