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中的类似(圣灵/基督稣/上主/救恩/天国)等等,都非宗教术语。具体深刻涵义读者请参看《奇迹课程/教师指南~名词解释》。 198葛葛谈两性关系中的修行上 来自奇迹广场葛葛漫谈 00:00 10:43 01. 有同学问男女的关系,比如说在男女关系里面有些时候会感受到委屈,为什么会感受到委屈? 其实男女关系里面求平等,本身就是烦恼的来源。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可能是来自于关系的不平等。 事实上,烦恼本身就是来自于我们想要在关系里面找平等,想要权衡这段关系里面是谁给的多,谁付出的少。 我们回顾一下,哪一次两个人吵架、怨恨都不是因为不够平等引发的呢? 其实任何一个要进入两性关系的人,都应该有一种心理准备,就是你 准备好给爱 了吗? 你不要指望着他/她能够弥补你的匮乏或内心的孤独。 如果你进入一段关系,你是想要在这段关系里找到一种: 能够慰藉心灵的另一半 能够让他来弥补你的匮乏和孤独的话 那么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你在单身时候有的匮乏孤独,等你进入两性关系以后,大部分人还是会感受到匮乏孤独。 也许是体现的形式不一样了,但这种感受是抹不掉的,它不会因为你遇到了谁而彻底的能释放这种关系。 当然也要看你是怎么经营的。 婚姻也好,两性关系也好,只要进入关系,你没有用给爱的态度来面对,那这种关系就会变成「1+1=2」。 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了,还是分裂的两个人, 内心各有各的孤独,各有各的委屈, 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不公平的感受。 所以当你准备好了给爱,经常问自己: “我要对的,还是要幸福?” 如果你只是要幸福,而幸福事实上并没有其他的途径,幸福的途径就是给爱,就是修自己而已。 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面对亲密关系。只有这样的态度,你才可能把两性关系变成「0.5+0.5=1」。(融合) 所以两性关系,甚至任何一段关系跟随传统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小我的思维模式去经营,那它导向的结果必然是「1+1=2」。(分裂) 就是依然是两个人在一起,看似整合成了一个家庭,看似有一段关系。 但事实上,两颗心是没有办法交流的,依然是两个人,两个人之间依然有隔阂。 所以你是要「1+1=2」呢? 还是要「0.5+0.5=1」呢? 那就要看你是打算在这段关系里找爱、找避风港呢?还是说打算在关系里面给爱,去修自己? 所有的关系,你想要透过关系获得幸福,你会发现,到最后还是自己的自我修行而已。 两性关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公主遇到了白马王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那只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充满了想象,是充满了我们的幻想的,它并不符合心灵的运作规律。 人跟人在一起,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朋友、同事的关系,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相互投射的关系。 就是彼此相互配合演出、配合提醒和疗愈彼此的这种关系而已。 你进入关系的时候,没有做好要抵御小我、抵御各种分裂想法的准备的话,那所有的关系到最后都是「1+1=2」的关系。 这里面的「0.5+0.5」意思是说,你愿意更多的退让出自我的一些特质。 「0.5+0.5=1」是整体的关系,也就是人们说的神圣关系! 神圣关系是爱的一种升华,所有美好的婚姻或者是伴侣关系,只有没有经验的人才会觉得对方能够给到我爱,然后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02. 为什么所有的童话故事讲到公主和王子过上幸福的日子以后,就没有后续了? 因为如果铺开来讲他们生活中的细节,你会发现那个不符合你的想象,会打破你美好的想象。 这个世界是这样子的,你没有「课题」的不会投射出来,没有「课题」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是「一体」。「一体」怎么会投射出来的呢? 就像这个世界,如果在你的意识、潜意识里面,你认为它跟你是整体的,怎么会投射出来呢? 对你毫无意义,对你没有任何启发、提醒意义的人或事,它连投射都不会投射出来,因为它就是你。 但是这个世界能投射出来的,就是我们内心深处还没有接受,还没有接纳的那一部分,才会在外面投影成相。 所以来到我们面前的人或事,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教会我们一些东西; 让我们更多的去收回我们分裂的意识层次而已,没有别的过多的幻想。 但是很多人会对两性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甚至所有的关系,我们都会抱有幻想,你会发现,这个「小我」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用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竞争的、索取爱的关系,从他人身上能够争取到更多利益的这种想法的话,那所有的关系最后都会变成单独的个体。 「1+1=2」就是分裂,你和他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依然是分裂状态。 但是如果你用另一套思维方式,你开始要改变,做好了给爱的准备,那么所有的关系,就会变成「一体」的关系,就是「0.5+0.5=1」。 这就是它本质的区别。「小我」会在每一段关系里面进行分裂。 不是只在伴侣关系、两性关系,它甚至会在你的同事、朋友之间,只要你跟谁走的近,分裂、摩擦、矛盾就容易产生。 因为这个东西跟你无关,跟他/她无关。有一个东西一直在运作,就是分裂的思维模式,《奇迹课程》叫做「小我」。 所有的「关系」本身就需要经营。 《奇迹课程》明确的讲到「关系」就是用来治愈你的。 因为只有「关系」能够去照见我们内在的各种分裂的信念,「关系」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到底又把什么投射到外面了,然后借由它来疗愈彼此! 所有跟我们 产生缘分的这些「关系」 它本身就是来疗愈我们心灵的 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感受到痛苦、委屈的时候,你去感受一下,并不是爱让你委屈,让你痛苦。 如果你只是给爱的话,你怎么会感受到痛苦和委屈呢? 所有感受到痛苦和委屈,只源自于一点,就是你的心是爱他(她)的,但是你的头脑告诉你,你不能爱他(她)! 是「不爱」 让你感受到 痛苦, 是「不爱」 让你感受到 委屈。 内在有一部分是爱的,心是爱的,但是头脑不甘心,它会告诉你,会拿出你所有的条件来跟你讲: 这是不对等的, 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拿这些「东西」出来权衡,你就会感受到痛苦。 所以这个痛苦的本质就是——不爱,不爱才痛苦。 但是要给爱,又需要我们放下各种的不甘心、给爱的这些理由。 阻碍我们给爱的就是我们头脑中从小一直到现在所学到的各种有关人跟人之间,以爱来换爱的一种标准。 爱从来不是用一个形式能够换取另一个形式的,它不是用形式能衡量的。 但是「小我」所有导向的一切就是相的层面,它会把一切的东西量化,把一切的东西物化。把爱物化,把爱又量化。 比如:我拿了500元钱给你,那你回馈给我的就要是等价的,这是爱的一种表现。我们会这样子去权衡,去限制爱。 那种感觉好像是如果我的爱给多了,我就亏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无限给爱的能力。那是什么东西让我们不甘心?让我们觉得自己亏了? 就是头脑中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就是「小我」。 「小我」就是让你用一种匮乏的方式去看世界,去对待他人的一种机制,也就是那些念头 。 但是事实上并非如「小我」所讲,如果你真的是出自爱,你会因此在这个过程里积攒人品,你会舒服。 给爱的时候不是说: 你是否会亏, 他是否会占到便宜的事情。 没有那么多理由, 就只是心(自己)舒服。 比如说这通电话我要跟他(她)打?还是我不跟他(她)道歉,坚决捍卫我的观点,让他(她)知道只有我是对的呢? 或者是我要试图说服他(她),我是对的呢? 还是说我干脆就跟他(她)说,我错了! 即使你可能不是真的错,但是「弯腰」这个动作本来就是一种修行。 在两性关系里面,明明没有错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弯下腰来跟对方说:对不起,我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