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外国人写的古诗谁也不认识,被宋朝高人林灵素解读出来后,竟是一首治疗中风瘫痪的方子。我们一起来看下:话说当年赵匡胤打下了江山,定都东京(今天的河南开封),就开始大搞基础建设,在挖凿河道的时候,挖出来一块石碑。上面是梵文,谁也不认得。后来请来高人林灵素来辨认和翻译(林灵素是何高人,据传是神霄派开派祖师爷)。林先生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为中医药代言# #她力量计划# 天生灵草无根干, 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 乏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 采时须在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痪风, 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 铁幞头上也出汗。 这首诗体现了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崇拜唐诗宋词之美而作。前六句写了这味治疗中风的中药——浮萍。后四句写了这个药的作用和用法。也就是说浮萍一味药可医治疗左瘫右痪,三十六种风,偏正头风,口眼歪斜,各种无名风,身软乏力走不动,还能治疗跌打损伤以及孕妇怀胎的跌损受风。 这味浮萍在七月半采收之后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大约6g。每次吃一粒,用豆淋酒送下(豆淋酒类似于黑豆泡酒,但是制法更讲究一些)。服用过百粒之后,则身体恢复如初。 这张方子最初名为“去风丹”,后人觉得好用,又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紫萍一粒丹”。 笔者按:从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看到,幞本身是宋朝男子用的一种头巾,这铁幞便是一种夸张的比喻,那就是铁头巾裹在脑袋上也能渗出汗来。明言此方发汗力之强大! 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这张方子治疗中风偏瘫是通过汗法来治的,之所以不用麻黄而选择浮萍,便是因为浮萍力量更持久缓和,不像麻黄那么霸道。服用一百丸,也就意味着患者要吃一个月零四天。 古人最为畏惧中风,因为一旦中风,就代表这个家庭的这个劳力不能再劳动了,所以想尽各种办法来治疗中风。很多医生更是把中风放在著作开篇来记录。可见中风自古以来的危害都不小!(本文内容出自明代江瓘所著的《名医类案》一书。) ![]() |
|
来自: 仁和堂老军医 >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