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华: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三)

 天然首选 2019-10-08

本文原载于《江汉考古》2013年第4期

族墓与都城

所谓族墓,就是按血缘关系或亲属关系集体下葬在某一集中之地。聚族而葬,正是其生前聚族而居的反映。关于西周的族墓,文献中有“公墓”和“邦墓”两种,有学者认为,前者是王室、国君等高级贵族的墓地,归冢人管理;而邦墓则是国民即自由民的墓地,由墓大夫管理[1]。《周礼》记载: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冢人》)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墓大夫》)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从新石器以来,中国人就有按血缘关系下葬的葬俗。殷墟的族墓还分区,即在一个大的族墓中再分出若干小的族墓群,几座或几十座自成一个单元。叶家山墓地根据地势高低、东西方位,其墓葬大小排列得十分有序,显然是一座有规划、有礼制秩序的族墓。

值得注意的是,在叶家山墓地以南地区发现了具有类似都城的考古信息,发掘报告称:

对以叶家山墓地为中心方圆10公里范围内进行区域系统调查,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存在背景。通过区域系统调查,在叶家山墓地周围又新发现了9 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以已知的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最大,面积达30 万平方米,地面调查和局部勘探显示,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等遗迹,可能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 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当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或可认为就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之所在,但这一推论尚待考古工作的进一步证实。

叶家山墓地位置示意图

庙台子城居南方,在其极近的北方便是叶家山墓地。这种方位关系,与礼制规定中族墓与都城的方位关系可以印证。《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郑注:“北方,国北也。”夏商周三代一般都把族墓安排在所居之城的北方,古人认为北方属阴,“鬼神尚幽暗,往诣幽冥”。沈文倬先生对此曾有专论[2]。墓地安排在城北,在文献中至少可以找到两条佐证:

第一,《既夕》篇载,送葬队伍出发的最后关头,国君还可能派使者来赠送助丧物品:“至于邦门,公使宰夫赠玄纁束。”所谓“邦门”,就是都城的城门,贾公彦疏:“此邦门者,国城北门也。”墓地在北方,所以送葬的队伍非经过北门不可。

第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齐人葬庄公于北郭。”杜预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虽然“兵死”者不能入葬家族墓地,但也是葬在北方的,只不过“北郭”可能比族墓之地还要更远一些。

考古发掘也表明,公墓在城址之北的例子很多。例如,仰韶文化半坡墓地,计有170多座墓,就分布在居住区的北方。殷墟的西北冈被认为是王陵区,它分布在洹水北岸,与小屯的宫殿区距离5里之遥,隔河相望,对于宫殿区来说,无疑也是北方。

当然,由于庙台子的考古工作还没有开展,它与叶家山曾侯家族墓地的方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1]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第73页。

[2] 沈文倬:《对〈士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的几点意见》,《考古学报》1958年第2期。又载氏著《菿闇文存》,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22-42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