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音种树”和“空客堆山”这些梗的由来

 七侠荡寇志 2019-10-08

英航总有神机组,

加航会开滑翔机,

日航锅给自卫队,

中国民航飞安好,

最不靠谱有四家,

韩华俄法无先后,

韩航总被导弹打,

华航四年必一摔,

俄航驾驶带家属,

法航有个拉杆狂,

波音连夜种的树,

空客昨日堆的山,

您的好友NTSB正在输入账号密码......

如果你看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空难纪录片《空中浩劫》的话,以上的打油诗也许会让你忍俊不禁。

“波音连夜种的树””空客昨日堆的山”这是什么梗?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波音种树

1988年6月26日早上,法国航空296班机在进行低空通场表演的过程中,不幸撞上机场外的一处树林,机上3名乘客在事故中丧生。

1988年3月26日,著名的空中客车A-320型客机横空出世,在公众面前闪亮登场。第一批投产的飞机,交付给了法国航空公司运营。在这年6月的一次航展上,空中客车公司决定要让新型客机在公众面前进行一次震撼演示。于是他们联系了法国航空公司,并且邀请来自A-320训练机队的机长米歇尔·奥塞利,驾驶着第三架出厂的A-320客机在6月26日当天进行低空展示。

6名机组人员以及130名乘客,登上了崭新的A-320客机,进行展示飞行。中午12点43分44秒,机长奥塞利下令放下襟翼,将发动机降至慢车,准备从2000英尺高度降至30英尺,进行低空通场展示。12点45分23秒,奥塞利机长操作着飞机下降到30英尺高度,崭新的A-320客机以大仰角姿态平滑地从跑道上方掠过,让前来观看航展的游客发出了一阵欢呼声。但就在奥塞利机长准备拉起机头爬升的时候,飞机却开始不听使唤,并且在30英尺高度上一头扎进了跑道前方的树林中,轰然爆炸!机上3人在撤离飞机的过程中,因为吸入浓烟而窒息死亡。

在事后的官方报告中,调查人员认为法国航空公司没有为机组人员提供充分的飞航资料,并且奥塞利机长一时疏忽才导致了此次坠机事件。但奥塞利机长则立刻反驳,宣称当时飞机的飞行电脑意外地进入了着陆模式,而法国调查小组则掩盖了A-320型客机的这一严重瑕疵。尽管法航296号事件为A-320客机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在空中客车公司的努力下,A-320系列客机很快摆脱了这个阴影,销量也节节上升。时至今日,A-320已经成为了空中客车公司最为畅销的客机,并且与波音公司的737系列平分了世界中短程窄体客机的市场。

坠机后满载的航油引发了大火,最终机上136人中,有133人逃出生天。空客公司则面临公关危机,备受期待的全新客机却在首秀的时候发生如此灾难性后果。

法航296号航班空难后也对航空业敲响了警钟:

1、任何参加航展的飞机除了机组成员外不能搭载任何乘客。

2、在拟定航展飞行计划时,机组成员必须熟悉当地机场状况,航空公司所提出的飞行程序也要经过再三审查,以确保飞行机组成员按照官方规定当地安全高度飞行。

法航296还被航迷们戏谑,遭遇的森林是波音公司种的树,这也是“波音种树”典故的由来。

当然波音迷们也不甘示弱,提出“空客堆山”的笑话。

耍帅的机长搞砸了空客A320的首秀,空难改变航空史。


空客堆山

联合国专机坠毁事件,出自S15E05。事件发生于1961年9月18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哈马舍尔德乘专机DC-6飞往恩多拉参加联合会议,希望调停刚果内战。

如果停战协议签订,政治局势将发生重大变化。

然而这架秘密飞行的专机却在降落前坠毁,哈马舍尔德当场身亡,机上唯一一名幸存者也于事故五天后去世(一说是因为他开始好转所以被人灭口)。

这场事故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少人猜测这是暗杀行动,有目击者称看到一架战斗机接近该专机,事故生还者在去世前也曾称飞机遭遇爆炸。

由于没有黑匣子,直到今天该事故也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剧集中的解释姑且就当做一种可能性吧。

恩多拉是一个小机场,飞机在夜间降落时,需要从机场西侧绕一个圈,而机场西侧山丘密布。

机场塔台发现异状,本该在十分钟内降落的飞机迟迟未到。

后来,飞机残骸在机场西侧的山丘上被找到,大火几乎吞噬了一切。

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线索。当时飞行员使用的航图上,有一座山竟然没有标出来,而飞机恰恰是在这里坠毁的。

飞机在掉头准备降落时,过度劳累的飞行员将飞机下降到5000英尺以下,而那座山是4300英尺。于是在目视进近过程中,飞行员发现跑道灯突然看不见了。他们急着找灯光,反而更加忽略了保持高度,最终飞机撞上了山丘。

一座航图上没有的山,导致了一场历史悬案。

网友称这只能是空客连夜堆的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