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烟壶:袖珍玲珑,内有乾坤!

 天宇楼33 2019-10-08


明代末年,鼻烟传入中国。在整个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嗅服鼻烟之风盛行。鼻烟壶虽小,却集各种工艺之大成,是名符其实的袖珍艺术品。它造型多样,材质贵重,纹饰精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几乎每一件流传到今天的古代鼻烟壶,都是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和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物。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是将烟叶烘烤去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发酵并加入薄荷、冰片、麝香等名贵药材配制而成。制成后还要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方可使用。鼻烟用鼻嗅服,具有提神醒脑、松弛神经、明目避疫等功效。嗅服鼻烟最先流行于欧洲,于明代末期传入中国。当时鼻烟进口量少,仅广东一带有人服用。康熙开放海禁后,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入中国,受其影响,国内闻鼻烟渐成风尚。

鼻烟在进入中国之初,一般是用金属盒或玻璃瓶盛装,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中国人为了携带和嗅服方便,常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到了清初,开始出现了以硬木、贵重金属、野牛角等制作的鼻烟壶。随着时间的推移,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巧,越来越艺术化,由实用品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和吉祥物。从以此后,“中国鼻烟壶”声名远播,连欧洲人也争取收藏,视为宝贝。

鼻烟壶一般体积都不大,大体的形制是均有一小口,多数呈扁圆形瓶状。瓶内的空间称为膛,一般膛越大越好。口上大多有盖,盖上以宝石、白玉、翡翠、珊瑚、玛瑙、碧玉等名贵材料镶嵌,下面连着一个小铲,用于铲鼻烟,小铲多以镀金金属、象牙、骨、角等材料制作而成。

鼻烟壶虽然小巧玲珑,但造型多种多样,除了扁圆形外,还有圆形、筒形、四方形、多棱形等。吉祥造型有象征福禄的葫芦形;代表喜庆的灯笼形;象征瓜瓞绵长的南瓜形;象征高雅洁净的玉兰花形等。还有蝉、象、龟、狮、鱼、鸡、灵芝、茄子、钟、蜡烛、荷花、人物等吉祥形状。
中国鼻烟壶诞生于明末清初,此时正是中国各种工艺美术技巧都已十分成熟的阶段,传统文化的积淀也十分雄厚。加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济繁荣,百业兴旺,鼻烟壶的制作迅速进入鼎盛期。在清代,鼻烟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辽宁、西藏、内蒙古等地,其制作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素面到加彩、加雕的过程,传统工艺如铸造、掐丝、烧造、套料、贴黄、雕、刻、剔、镂、碾、镶嵌、鎏金、绘画、书法等都被能工巧匠们运用到鼻烟壶的制作上,使鼻烟壶成为集多种艺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材质的多样性是中国鼻烟壶一个鲜明的特点,欧洲人用于盛放鼻烟的器具主要是铜盒和玻璃瓶,而且没有什么特殊的装饰。中国制造的鼻烟壶除了有竹、木、瓷、紫砂、玻璃等普通材质外,还有贵重金属、玉石、水晶、玛瑙、碧玉、玉髓、宝石、绿松石、琥珀、玳瑁、珊瑚、象牙、犀角、青金石、彩石等名贵材质,使鼻烟壶的身份显得更加高贵。据说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晋见康熙皇帝时,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家作坊制作的鼻烟壶。

玉石鼻烟壶也相当多,各种玉材和天然晶石基本上都被匠人使用过。中国人对和田玉情有独钟,清代也不例外,为宫廷所制的玉鼻鼻烟壶多采用上好的和田玉制作。清中期以后,又开始用翡翠制作鼻烟壶,民间的作坊也用和田玉和翡翠制作鼻烟壶。

清代用玛瑙、水晶、琥珀、玳瑁、珊瑚、青金石、碧玺等天然晶石制作的鼻烟壶也不少。慈禧太后尤其喜欢碧玺鼻烟壶,一时广为流行,价格越来越高。慈禧太后去世后,价格一落千丈。碧玺即电气石,因颜色不同,名称也不同,绿色的电气石被称为绿碧玺,红色的被称为红碧玺,蓝色的被称为蓝碧玺。此外还有很多含有两种颜色的电气石,其中结晶的周边呈绿色,中间部分呈红色或粉色的电气石被称为西瓜碧玺,因“碧玺”与“辟邪”同音,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