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钓组配置我们在有水草的环境施钓时,为了垂直下钩提鱼方便,最好配置长竿、短线、散标、单钩的传统钓组。为了满足远近皆宜的需要,竿长一般宜在7米左右,散标一般以3粒~7粒为好 一、钓草的钓组配置 我们在有水草的环境施钓时,为了垂直下钩提鱼方便,最好配置长竿、短线、散标、单钩的传统钓组。为了满足远近皆宜的需要,竿长一般宜在7米左右,散标一般以3粒~7粒为好(依个人观标习惯而定)。 由于野钓常用蚯蚓、红虫等活饵,所以钩子大多情况下要用带倒刺钩。为防止一钩钓到鱼、另一只钩挂到草,造成跑鱼或损失钓组,大家最好只用单钩。至于线径、钩的规格大小,要依鱼的个体大小而定。除了配备以上钓组外,由于使用的是带倒刺钩,所以提醒钓友最好配备一个取钩器,以方便摘钩取鱼。 二、钓草的钓法 钓草,根据钓点、鱼情等不同,其钓法各有千秋。 1.戳茬走钓 所谓戳茬走钓,是指每年4月~5月,在水草缝隙或者芦苇丛边浮钓鲫鱼的一种"人找鱼"的传统钓法。这段时期,产卵后的鲫鱼常浮在水面晒太阳,拱食水面嫩草,捕食水面的小昆虫,我们要想钓取它们,就要将钓饵递到鲫鱼拱草的地方才行。所以戳茬钓在同一水域的可钓时间较短,大约在20天左右。 戳茬钓时,调标方面,我通常是空钩离底调2粒~3粒,装饵后钓1粒~2粒。线组中钓线要柔软。钓饵用细、红、活的蚯蚓。将蚯蚓穿钩后,钩前面要留一小段儿,使其在水中处于摇摆蠕动状态,以引诱鲫鱼追食。浮钓的深度要看鱼情,一般以钓10厘米~20厘米为好。 戳茬钓的关键在于找鱼,主要包括走、看、听这三个方面。"走"钓时不用打窝,根据情况来回走动,省去等鱼上钩的时间,主动出击,也就是所谓的"人找鱼"。"看"是看哪个地方的草在动,就将钩投往那儿的草边、芦苇茬儿边。"听"就是根据鱼咂嘴的声音,找到它们躲藏的位置,将钩轻轻递到水草边试钓。当听到鱼咂嘴声停止,应静静等待一会儿,这时可能是鲫鱼已经发现了饵料,但处于观察、试探阶段。约1分钟后如果没有鲫鱼吃钩,说明鱼已离开,再移动钩饵找别的地方。 戳茬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是浮钓,鱼的警惕性较高,不宜将钩饵直接投在鱼嘴边,否则,钩饵的突然落下会惊跑鱼,进而引起周围鱼群惊慌逃跑,很长时间不上鱼。最好将钩饵投在离鱼5厘米~10厘米的地方,蠕动的蚯蚓很容易被鲫鱼发现。 (2)注意隐蔽竿影、身影等,下钩时一定要轻,以免惊跑鱼群。 (3)搜索鲫鱼时,要先从近处开始,在确定无鱼时逐步钓远,防止竿下鲫鱼被竿影吓跑。 (4)钩上的蚯蚓要始终保持鲜活,以吸引、刺激鲫鱼食欲,死去的蚯蚓气味改变,诱惑力下降。 (5)当鲫鱼的咂嘴声开始减少时,可能是鲫鱼群有所警觉,泳层下移,这时应该适当钓深一些。 (6)钓到鱼时,起竿要干净利落,防止鱼挣扎钻入草里脱钩,也防止鱼在水里的挣扎声吓跑其他鱼。 2.定点浮钓 所谓定点浮钓,其实是类似于戳茬钓的一种钓法。但这种钓法主要针对鱼处在浮头情况且鲫鱼密度较大的鱼情。它是以扇形窝点定点垂钓的一种方式,既减少了来回走动产生的噪音,也降低了钓者的疲劳程度。 笔者采用此法施钓时,以竿长为半径,在面前用竿梢拔三到五个窝子,然后用细、红、活的蚯蚓蘸一下水后,再蘸蚕豆粉(干蚕豆剥皮后用细砂纸磨出来)定点垂钓。由于蚕豆粉很细,比重轻,短时间不会沉底,而且草窝四周有水草遮拦,也不会被风吹走。随着时间延长,部分蚕豆粉吸收水分慢慢下沉(颗粒的先沉),这种效果近似于台钓的立体雾化窝,附近的鲫鱼看到缓慢下沉的饵料或闻到豆腥味,就会快速进入窝子。当看到细、红、活的蚯蚓时,鱼儿很快便会吃钩。 要注意的是:在一个窝子里不宜长时间垂钓,钓一到两分钟就应换窝,以便轮流及时垂钓其他窝子。另外,这种方法要求蘸的蚕豆粉量要大,以起到勤补窝的作用。如果听不到鲫鱼的咂嘴声了,说明鱼的泳层开始下移,可加深钓层找鱼层,直至到底。 3.底钓 这里所讲的底钓,也就是我们在水草中钓鲫鱼的常规性方法。钓水草与钓明水有很大的区别。同样是在水草区垂钓,条件相同,但钓友之间的收获量常出现很大差别,这说明钓草是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的。下面,笔者就常规性的草中底钓鲫鱼,谈一点体会。 (1)提竿要一气呵成 在明水中垂钓,我们长期养成了"一顿二提三出水"的抬竿习惯,即:一顿,是用腕力向上做小幅度有力地刺鱼,防止大幅度提竿拉豁鱼嘴;二提,是将钓线绷紧防止鱼脱钩;三出水,是指最后一步,是决定将鱼遛出水还是飞出水。但在草丛中垂钓,由于环境特殊,所以这"一顿二提三出水"已无用武之地,抬竿时只能"一气呵成",直接将鱼飞出水,防止鱼在水中挣扎、钻入草中,结果损失钓组或跑鱼。 (2)钓组宁小勿大 由于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凡是有大面积水草的水域(静水),水的深度一般都较浅,水质比较清澈。另外,野外水体中鱼的密度一般不会很高,水的透明度则较高,所以我们在选择钓线时,最好用质量较高、线径较小的钓线,在保证拉力的同时又具备更好的隐蔽性。再有,水草中食源较广,在同密度的情况下,鱼的饥饿程度相对较小,鱼类都有"吃小不吃大"的索食习惯,为了降低鱼的就饵难度,配备小钩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增加钓组整体的灵敏度,我一般用白鸡毛梗剪成三粒漂,1厘米一粒。我的调钓方法是:空钩半水调一粒,装蚯蚓后钓一粒到两粒。 (3)要迎合鱼类觅食习惯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野生鱼类多半会挑它们喜爱的鲜活食物。所以,如果我们能投其所好,使用细、红、活的蚯蚓或红虫做饵,更会刺激鱼类的食欲。常有这样的例子:用粗、死了的蚯蚓垂钓,投在窝中很长时间漂不动,而当换上细、红、活的蚯蚓后,不一会儿标就有反应,这也印证了鱼类有"吃活不吃死"的觅食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