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汾西县师家沟 清代“天下第一村”!

 南山梵境 2019-10-09


山西汾西县师家沟村:清代古民居 天下第一村(组图)

 师家沟村位于山西省汾西县城5公里左右的僧念镇境内,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在清代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师家沟村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

师家沟村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村内的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呈阶梯形状排列,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

师家沟村依靠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经典版本。村内的主体建筑有主院13座,附院31座,窑洞258孔,房屋108间。

师家沟村最突出特点就是巧妙利用空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

村内的建筑除了主院还包括祠堂、学堂、药房、磨房、盐店、染坊、当铺、牌坊、庙宇乃至马圈、厕间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完善了村庄的功能,使得村庄不仅适合居住,还能满足生产活动。

师家沟村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民居特色,由造型不同的楼门、屏门、园门、耳门、偏门以及暗洞贯穿相联,形成了楼上楼、院中院、房套屋、门连门的奇异布局。

村内有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连接村内的大多数主要建筑。这条路长达约一千五百余米,且处处与排水道接通,以方便将雨水顺利排出,所以才会有“下雨半月不湿鞋”的说法。

尤为著名的是,师家沟村内的建筑细部装饰精美,雕刻在门楼、走廊、过道上的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题迹等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

师家沟村因位于偏僻的山区之中,因而在数百年的动荡中得以幸存下来,保存了清代以来的建筑特点以及民间风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站在师家沟的公路边,第一眼就看到一座“节孝牌坊”远远矗立。牌坊周身雕刻着猫、象、葫芦等灵物,想当年一定是无比荣耀。据牌坊上所刻的字样,这座节孝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上书“敕赠儒林郎国学生师自省安人赵氏、张氏、儒林郎师五音安人刘氏之坊”。节孝牌坊带给我的感觉很复杂,钦佩中也夹杂伤感,想来这三位女性必定经历了自我禁锢和牺牲,才赢得这凝固的礼赞与流芳。虽然历经百余年岁月的洗礼,牌坊的有些部位已然残破,但却肃穆依然。往昔的师家沟首先透过这斑驳的石牌坊让我感到了历史的厚重。

 保存很好的建筑

 层层叠叠

 沧桑小路

 依坡而建,错落有致

 深宒小院

 精美的木雕

    饱经风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