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人一生最怕拥有这三种不好的习惯

 木柳书屋 2019-10-09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5日   文章来源:四书五经赏析  

  近年来“积极废人”这个词频繁出现于网络。

  所谓“积极废人”就是指那些每天叫嚣积极努力,定下无数伟大目标,却没有在行动上作出相应奋斗,最后湮灭在混吃等死中的人。

  但是,谁生来就想当一个“积极废人”呢?如果有机会我们肯定也想打破怪圈,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

  下面,就让“逆袭达人”曾国藩,带我们来走出“积极致废”的三个致命点吧!

  

  懒散,是庸人不能伟大的根源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懒散,是一个人无能的根源。

  说到懒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其实,就连人称“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在三十岁左右时,也是很懒散的。

  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他早年念书的刻苦和勤奋都得到了回报。于是他就像很多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扬眉吐气的读书人一样,开始放飞自我。

  虽然当时的曾国藩,不像我们现在的高三学子一样把试卷和课本丢得满天飞,但也是花了一年时间四处走亲访友,而后从二十八岁入京开始,在此后近十年的“升官发财”里,他一年年地丢掉了当年“挑灯夜读”的好习惯,慢慢变得懒散起来。

  直到他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自己终会变成当初讨厌的那种官场老油条,国家的蛀虫,于是他立下了“不为圣人,便为禽兽”的目标。

  为了克服懒散,曾国藩从早起开始养成好的习惯。他给自己定下“黎明即起,绝不恋床”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断断续续的,但是为了让自己坚持下去,他起初没有做别的安排,仅仅是早起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且还叫了好友来监督自己。

  等慢慢养成习惯之后,他就开始安排固定读书的类型,他说“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就这样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就算晚年读瞎一只眼,依然不曾间断。在这种“拙看似慢,实则最快”的修炼中,他终于克服了懒散,真正做到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骄傲,是天才陨落的最快途径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如果说普通人不能变得伟大的根源是懒散,那么让一个天才陨落的最快途径,就是骄傲。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曾国藩几乎和“骄傲”这个词沾不上边,因为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连背书都背不过小偷,连考七次才考上秀才的“榆木疙瘩”。

  但其实并非如此,纵观“晚晴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才华虽然比不上张之洞的少年天才,十五岁就中举成名;也比不上左宗棠名震湖南官场,成为官场的“无冕之王”;更不要说官二代的李鸿章。

  但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天生聪慧,甚至后天也才华平平的曾国藩,硬是从二十九岁开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小小的翰林编修一路高歌猛进,官至二品大员。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国藩是很骄傲的,他认为他的才华不显,但是为人正直勤奋,他虽然毫无背景,但是品德高尚,他的这一份骄傲来自于他堂堂正正的逆袭。

  所以他自然瞧不惯那些承蒙家族庇佑而欺上媚下的二世祖们,更瞧不上那些自恃才华却连实事都做不了一件的翰林“老官”们。

  但后来,他发现,原来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官场也不是只需要赤胆忠心就足够,于是他开始“戒骄戒躁”。

  他说“戒傲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要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要义。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勤能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

  就像戒懒惰一样,戒掉骄傲也要从最简单的不轻笑他人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后,他慢慢懂得了别人的不易。

  佛语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所以,在后来曾国藩遇到还是小秘书的左宗棠时,能够正视左宗棠的才华,并对其予以肯定和重用,一手将他捧上高位,成为他官场上最大的贵人;

  另外,在曾国藩一手建立的“湘军”成为晚清第一军队后,他虽然有了傲视群雄的能力,但不管身边的下属怎么暗示,他都坚持不分裂不自立,因为他没有被这些成绩冲昏头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所以不愿意因为个人私欲而让天下百姓再陷入战争之苦。

  他洗去“骄傲”的铅华,脱掉自己身上那层“庸俗”的外衣,做起了一个“包容大度”、“心怀天下”的小圣人。 

  粗心,是所有人成大事的阻拦

  要说除了骄傲和懒惰之外,曾国藩认为,做人做事最大的失败因素全在细节。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重要的事情,细节越能决定成败。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取决于他做了多震惊天下的大事件,而是他在小细节的地方怎么处理。

  曾国藩就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他的细心,有些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道光二十年,30岁的曾国藩在立下了学做“圣人”的远大志向后,他便向当时的大儒唐鉴请教怎么自我管理。

  唐鉴告诉他,写日记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于是曾国藩就开始写日记。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日记就像流水账一样,只不过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后来经过唐鉴的推荐,他开始学习另一个大学士倭仁写日记的方法:

  把每天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和说过的话,在脑子里面细细思量后再写到日记里,并根据这些记录来反省自己,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对。

  而且,几乎在曾国藩的所有家书里,他都详细描写自己在路上的见闻,京城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对弟弟学业的寄托,家中事务处理的意见等杂事。甚至他连家里那些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布片、线头,都要求家人必须有序分放。

  像写日记,关心亲人,家中物品摆放这些事情,说来简单,但粗心的人,往往处理不好。要么忘记,要么一团乱。

  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上粗心,大事上更容易犯糊涂。

  细心的曾国藩,就是在这些一次次的事无大小中,养成了万事小心的习惯。

  正是因为“粗中有细”的好习惯,让曾国藩成为识人有术的伯乐,让他能从良莠不齐的官场里,择选出许多有用的人才,为晚清注入最后一丝活力;

  也正是这样的细心,让他杜绝了战争中的任何侥幸成分、形成了曾国藩独一无二的“打硬仗”风格,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湘军”。

  

  人说“他为人处世上不如胡林翼,口才气场上不如左宗棠,灵活手段上不如门徒李鸿章,指挥打仗上不如九弟曾国荃。”

  但他戒除了“懒散、骄傲、粗心”之后,却成为了比胡林翼自律,比左宗棠谦逊,比李鸿章严谨,比曾国荃稳重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

  这些年曾国藩屡被今人提及,也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资横溢或是才华惊人,而是我们都知道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却通过这些普通人都可以轻易上手的操作,修炼成了一个众人仰望的“完人”。

  所以,从今天开始,戒骄戒躁,戒惰戒糙,慢慢修炼自己,人人皆可为尧舜,相信你我最后哪怕不及先贤,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