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你的无知夺走了孩子的专注力!

 心有树 2019-10-09

专注力,有标准

最近有很多妈妈留言求助,感觉宝宝做事三分钟热度,专注力太差。

玩玩具没到2分钟,他就丢到一旁,开始看动画;看绘本时手里也要拽着个玩具,一边看一边玩;最喜欢一心二用……

久而久之,爸妈们都开始担心,专注力太差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对于不少爸爸妈妈来说,每天最累的并不是上班,而是辅导孩子写作业。

要说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不—专—心”!

不光是孩子写作业磨蹭让父母抓狂,还有这些:

总是坐不住,定不下心

做事常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这件事没干完,又去做那件事

做作业老是跳行漏行

上课常常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还多

……

其实,孩子身上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都跟“专注力不足”有关。

其实,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都是不一样的,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PS: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因娃而异)

5~7岁的孩子可以专注15分钟

7~10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分钟

10~12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25分钟

12~14岁的孩子可以专注30分钟

以上这组是德国的一个育儿研究数据,对比一下,你的孩子能专注多久呢?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经常被无关紧要的事吸引,就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其实,这样的判断略显武断,对于 1~4 岁的宝宝来说,不专注才是正常的。

孩子在户外玩,一会儿被小花吸引,一会儿又跑去看小蚂蚁。这样的状态叫做随意注意,孩子看似一点也不专注,但其实正是这样的状态,激发他对世界探索,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与随意注意相对的,是有意注意,指的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专注力。

这种专注力的产生是缓慢的,主要跟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有关。

我们的大脑中,主要负责理性、反思、自我调节的功能区叫额叶。比如我们都有不想上班的愿望,但我们依然服从上班的规则,这就是额叶在发挥作用。

但不幸的是,大概要到 25 岁左右,额叶才会发育完全。在这之前,额叶挥发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能和人的本能抗衡。

家长总觉得 3、4 岁的孩子不专注,这可真是冤枉他们了,人家只是还没发育到可以特别专注的阶段啊。

所以有的娃,还没到3岁,妈妈就期待她能安安静静看半小时绘本,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为什么孩子专注力不好?

大家都想培养一个专心致志的孩子,但你是否想过,你或家人的某些坏习惯,正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呢?

事实上,孩子静不下心来专注做事,也不能完全怪孩子,这跟父母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的。

1

错过培养专注力的黄金期

想要孩子学习好,先把专注力培养起来。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训练专注力,最好在6岁之前

0~6岁,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黄金期,这个时候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习惯养成非常快;

6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脑容量已经接近成人,再想改就愈发困难啦。

尤其是在孩子2-3岁时,神经元数量达到顶峰,甚至高达成年人的1.5倍。

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段黄金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孩子将来上学专注力就会越强,成绩各方面也能快人一步。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从小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重要性,等意识到问题再想改变,却为时已晚。

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错过训练专注力的最佳时期!

2

急性子

孩子正安安静静地涂鸦,妈妈眼看着他要把大灰熊涂成蓝色,就急着把画笔抢回来,说:“哎呀,大灰熊是灰色的,用这支灰色的画笔。”

本来孩子心无旁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结果家长心急火燎地在旁纠正,可能孩子一下子就觉得画画特没意思,转眼玩别的去了。

情绪是会转移的,急性子的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把焦虑、急躁的情绪转移给孩子,导致孩子一遇到事,就容易变得急躁不安,不能冷静下来专注地解决问题。

3

过度干扰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是会自己培养专注力的,比如:认真玩玩具,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在锻炼他们的专注力。

但最怕的就是父母的这种行为:打断孩子!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绘本,这时奶奶刚做了好吃的,就迫不及待的端给他:“宝宝,这个可好吃了,快来尝尝。”

妈妈可能也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觉得孩子看的那本没意思,转头换了一本:“宝宝,那本刚刚看过了,我们看这本新的吧。”

殊不知,你经常打断孩子的做法,正在扼杀孩子的注意力!

4

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有的家长为了偷懒,经常把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丢给孩子玩,自己偷得片刻清闲。

但这些电子产品给孩子的是连续、多样的刺激,那么长大后,孩子对学习中单一、枯燥的刺激就很难提起兴趣。

而且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很容易对电子产品上瘾,如果我们不及时引导,不仅会破坏孩子专注力,还可能引起近视,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等问题。

以上这些坏习惯,都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不仅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下降,还破坏了孩子本来在专注过程中应该体会到的开心和满足。

专注力,很重要

专注力,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总是用“努力”这一标准来激励孩子,但常常却忽视了,效率才是制胜的关键。

然而,真正决定成绩及学习效率的,根本不是努力,而是专注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这话一点没错!

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学霸”,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不一定就比其他孩子更努力、聪明,但就是学什么都好!学什么都快!

而反观其他孩子,同样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甚至比“学霸们”更努力,学习成绩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这就是因为“学霸的专注时间更长”。他们在单位学习时间里,将学习的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放眼古今、世界,这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马云、董明珠、任正非等人无一不是专注力很强之人!

就连全球富翁榜首富——比尔·盖茨,他也曾经表示:专注力,对他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而言之,当我们的孩子专注力越好,学习就会越高效,成绩就会越好,未来的路就越好走!

如何科学培养专注力?

其实要想宝宝也成为未来的“小学霸”,专注力的提升是关键。

那,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为了让妈妈们利用好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培养出专注力强的宝宝,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9月19日(下周四),纽诺育儿专家王荣辉老师,联合纽诺教育集团培训师大海,为大家带来《学霸宝宝如何养成》

| 直播时间 |

2019年9月19日(周四)

晚上20:00~21:00

| 参与方式 |

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个在看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