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律《狂夫》读记

 小河西 2019-10-09

杜甫七律《狂夫》读记

(小河西)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49岁,居成都草堂。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万里桥:《元和郡县图志》卷31成都府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yī)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成都曲》(唐-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百花潭:《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潭北为甫草堂。

沧浪:《渔父》(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峡》(唐-许浑):“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

筱(xiǎo):小竹子。《过始宁墅》(南朝宋-谢灵运):“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唐-朱庆余):“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红蕖(qú):荷花。《咏同心芙蓉》(梁-朱超):“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赠张云容舞》(唐-杨玉环):“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娟娟:美好貌。冉冉:娇柔貌。《青衣赋》(汉-蔡邕):“叹兹窈窕,生于卑微……修长冉冉。”《美女篇》(魏-曹植):“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奉荅岑参补阙见赠》(杜甫):“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填沟壑:死的婉辞。《战国策》卷21赵策四:“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史记-汲郑列传》:“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咏史诗》(晋-左思):“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疏放:放纵;不受拘束;任性而为。《西阁雨望》(杜甫):“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赠郑谠处士》(唐-李商隐):“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狂夫:自指。取其“无知妄为者”或“放荡不羁者”之意。有自嘲的意味。《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

【大意】万里桥西边一草堂,浣花溪是俺的“沧浪”。(俺就是浣花溪上的“渔父”。)微风吹拂着青翠的细竹美好而安静,细雨润湿了鲜艳的荷花阵阵香。(互文。)俸禄优厚的故人音信断绝,一直饥饿的小孩更是面色凄凉。都快要填沟壑了,随它去吧!俺本是个狂夫,老了反而更狂。

【诗意串述】本诗首联交代背景。住在万里桥西一草堂,旁边的“百花潭水”即俺的“沧浪”。(俺像与屈原对话的“渔夫”。次联写景。微风吹佛翠竹“娟娟净”,细雨湿润荷花“冉冉香”。(“渔夫”的自由隐逸的江湖生活很美好。三联转折。一旦没有“厚禄故人”支持,饭都没得吃。(自由隐逸的代价。对比强烈。末联写无奈。刚刚享有的安逸生活也面对着生存的压力甚至危机。俺能有啥办法呢!本来就狂,年老后选择了如此的生活状态,真是“老更狂”啊!杜甫初到成都得到故人关照,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段好心情。感觉可以过上“渔父”的自由隐逸的生活。看到的是“翠筱娟娟净”;闻到的是“红蕖冉冉香”。但理想很丰满,现时很残酷。靠故人接济,也是一种寄人篱下。朝廷的俸禄拿得虽然不开心,但朋友的接济有可能更靠不住,至少难以连续稳定。自由隐逸的生活是有代价的。(此诗非专写狂夫,只是摘末句二字为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