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他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和侯君集等人入朝,并于玄武门处埋下伏兵。由于李世民办事十分谨慎,因此并未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察觉,他们二人还像往常一样一同入朝。虽然李建成两人没有察觉,但唐高祖李渊却是感觉到了异样,他当即安排裴寂、萧瑀和陈叔达等人前去查验这件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到了临湖殿之后,才感觉到情况不妙,所以他们两人立即向东返回各自府上。李世民看见他们二人逃走,赶紧追在他们身后呼喊他们,但李元吉因心中慌张,弯弓射向李世民,而李世民不愧是战场上搏杀出来的人,他接连避开李元吉射来的箭,并用他自己的弓箭射杀了李建成,随后,尉迟恭身边的将士将李元吉射杀。 ![]() 虽说太子李建成当场死亡,但他部下冯立等人不愿逃走,因此,等冯立与薛万彻、谢叔方等人赶到玄武门时,他们却被张公瑾等人挡在门外。当时掌管宿卫军的敬君弘,却被身边的亲信劝谏他不要贸然行动,而是应该结成阵列之后再迎战薛万彻等人,然而敬君弘不听劝告,他带着吕世衡等人冲入薛万彻的军中,结果所带领的军队全部战死。由于玄武门久攻不下,薛万彻等东宫与齐王府的人马本来打算围攻秦王府,但他们在看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后,最终也放弃抵抗,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 ![]() 看起来,这一次政变似乎凶险万分,毕竟李世民虽然在玄武门附近设下了埋伏,但如果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了李世民的动向,只怕不会落入李世民设下的埋伏之中,如此一来,李世民没办法诛杀太子李建成,自然就没办法直接逼迫李渊禅让帝位。而在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过程中,一旦被李建成和李元吉侥幸逃脱,薛万彻等东宫势力定然不会这么快就丧失斗志,李世民要占据玄武门只怕会十分困难。而如果当时李元吉的箭射得更准一些,将李世民射伤,那李世民的政变就只能宣布告终。如果云麾将军敬君弘没有暂时抵挡薛万彻的人马,如果尉迟恭他们没控制好李渊,如果张公瑾没能带领将士守住玄武门,只要上面任何一点出现变数,李世民的政变就将以失败告终。如此看来,李世民的这场政变难道不是凶险万分? ![]() 要知道上面这些因素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难以应对,但对于李世民而言却并不困难。李世民有怎样的性格呢?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反杀王,曾在浅水原一战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也曾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为了获得胜利,他可以八日不解甲,为了看清敌军阵型,他可以亲率骑兵冲至敌阵再折回。如此人物连百万大军都不怕,如何会担心李元吉会射伤他,如何会怀疑他手下的虎狼之师不能守住玄武门? ![]() 更何况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先杀李建成与李元吉,随后挡住太子府人马,最后众人进宫逼迫李渊立下他当太子的圣旨,一切都如李世民预想的一般。三天后,李世民成为太子监国,八天后,屈突通镇守洛阳以防关东,十二天后,李渊确认有传帝位的想法,再过了一个月,李世民的手下完全控制了大唐的军政大权。要在这短短的三十日中做完这么多事情,可见李世民在很早就已经谋划好了。 ![]() 笔者认为,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一次玄武门之变不过是万事俱备,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只不过是走了一个流程罢了,正因如此,玄武门之变对他来说不过是胜券在握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