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么多年,你银行卡里存款多少? 5万?10万?一套房首付?又或者负债累累? 而我呢,看完自己的银行卡,表情是这样的: 【存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千古之谜、未知世界,你说吧,一个月工资万把块,除去吃喝住行、买买买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这没毛病吧。 存钱,呵,不存在的。 但身边就是有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存着存着,竟存出了令我羡慕不已的巨款。 比如一个朋友刚毕业工资2200,靠合租,自己做饭,开销都拿小本本一笔一笔记下来,大半年就存了1W多。 比如我的表妹,工资3000出头,上交2200,活生生被她妈妈逼得11个月存了2.4万。 要么是生活所迫,要么是习惯使然,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存钱去干嘛,就是单纯想存,这些事例都刷新了我的金钱观。 原来,我不是不会存钱,而是缺一个存钱的契机,缺一个存钱的源动力啊。 今天呢,我就把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光震撼我一个人不够,还有很多月光族、月欠族需要这篇文章来“自我救赎”。 谢谢我的朋友,为我打开了“存钱”新世界的大门。 PS:为保护他们隐私,已对投稿ID进行匿名处理。 我是一个快四十岁的职场女性。 2005年985硕士毕业第一年,文科生的我找到了月薪六千的工作,加上奖金最后一年收入十二三万到手,而我存了十万块。 两年后,刚有二十来万存款准备买房子的时候,妈妈查出肺癌晚期。 在那个时候,有医保的她,靠每21天的自费化疗药续命了近两年,每针16800,加上其他保护骨头什么的药,每21天就是两万,爸妈一辈子积蓄在那里全没了。 最后半年多,我每隔一个多月就给我爸打五万,这样我所有存款也连带着清零了。 2010年,妈妈去世,连墓地的六万多都是我无比艰难凑出来的。 看到妈妈带着痛离去,从那时开始,我就暗自下决心,无论日子过得好不好,存款一定要有,存款是抵御未来风险最好的盔甲。 之后开始了我的存钱大计,我每个月工资50%以上都能存下来,一方面是我赚得的确不少,在上海这里,我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我交的社保是平均水平的3倍。 另一方面得益于从小节约的习惯,即使今天我账上百万存款,也还是穿几十块的T恤,旅行住经济酒店。 对花在我妈妈身上的钱,我没有后悔,毕竟钱可以再存,妈妈只有一个。 我老公月入1万+,我月入8千+,我们买了两套房,一套供着,房贷每月6000,另一套房子租出去了,租金每月1600,这两套房就是我们存钱+家里支持买下的。 房贷鞭策成了我存钱的最大动力。 首先,我俩有一个专门存钱的支付宝(老公的小号),每个月工资下来,我打4000进去,老公打5000,房租3个月收一次,直接转进小号。 平时日常开销,人情往来等控制在3000左右,另外每个月存500备用金,以防生病等意外开销,这样我们每个月理想的情况下都有约9000元的固定存款。 除了日常开销,我们约定每年会拿出不超过5000块钱,出门旅行一次,外加一个每5年一次大旅行,花费1万5左右的那种。 这样实行了3年,我们每年都能存到11万多,今年老公的工资又调整过了,争取到年底能存13万吧,现在我们手上除了自己存的34万,还有结婚时我爸妈给的10万。 再存两年,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房子200万,有100万的贷款),我跟老公就可以换个大点的房子啦,哈哈。 我是建筑工人,做六休一,工资 9000,2000给妹妹上学用,剩下的给我自己,450 买吃的,100 块买书,每个月能存6000。 开始攒钱,是工作第二年的夏天。 特别热,工地都通知下午再上班,但中午领导又把我们喊出去搬钢筋。 不光是重,它还是滚烫的,晚上回去肩膀全红了。 那个瞬间我就和自己说,“你要攒钱,要存点钱。” 我爸和我爷爷都是在工地上打工的,我不想十几年以后还要在中午被人喊出去搬钢筋,我只想未来能在屋里坐着。 工地是包吃住的,拿工程款发工资的时候,就点个烧烤奖励自己搓一顿,每个月控制不超过 150 块。 有一次买了一双看中很久的跑鞋,899,付款的时候心都疼了。 我想在家乡开一个书店,创业至少需要10万的启动资金,现在已经存了 5 万,19 年能存到 8 万的话,我想去西安看看。 我不知道我说这个梦想,别人听了会不会觉得有点夸张。 可我已经在路上了。 从12年开始,7年存了接近90万,我存钱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在生活细节中各种“抠门”。 首先,我老公一个月6000,年底发2万,我一个月5000,每个月有医疗网络咨询5000(在春雨医生app上兼职),我俩房子是全款的,另外我还有一个孩子。 平时生活中,我大部分时间就是买应季菜,比如夏天的时候茄子、西红柿、大白菜,因为便宜,而且营养管够。 其次,基本不旅游(两年一次短旅行,也就去附近海边两三天),没有车(只坐公交)。 孩子从没上过英语、音乐等培训班,都是自己教(我会电子琴,可以教他),然后给他买了很多英语绘本,每天读给他听。 另外,我老公不抽烟不喝酒,我们一家三口穿优衣库,鞋子买回力,手机是华为,全家一个牌子,哈哈~ 这样下来,每个月只消费4500元,一年可以存12万左右。 还有呢,做饭是我最大的爱好,可以减压,又可以提升家人生活品质,每天晚餐都比较丰盛,可以做三个菜,零食饮料啥的基本不沾。 我还计划在河边开一块地,打算种点儿菜,这样做饭成本可以更低了。 咱么一家人退休准备去海南或者北海养老,在东北生活了半辈子,对南方很向往~希望可以实现这个梦想。 我存钱的动力是为了出国旅游。 六年前,还是穷学生的时候,我就舍得花一万多块钱去西藏、尼泊尔旅行。 一万多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天文数字,是我接了很多私活才攒出来的。 即便旅行回来成为一个穷鬼,我也无怨无悔。 在刚过去的2018年,我背着大额房贷,一日三餐在家做饭。 整个冬天没有买一件新外套,勤俭持家如此,这一年我也出国旅行了七次,花了接近8万,而用完积蓄后,我就会回国继续工作,把明年旅游的钱赚了。 物质带给我的愉悦感很快就会消失,而外面的景色却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一直觉得,年轻人挣的钱和中年人挣的钱都长一个样,但年轻时单纯浪漫、每到一处都是大口新鲜的那种看世界的心境,跟人到中年后琐事缠身、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互联网公司,加上奖金到手工资快2万,房租 3000,按理每个月能起码能攒下 1000吧。 但我工作两年,存款为负数,欠朋友1000元。 上班太他娘的累了,我总是忍不住用消费来犒劳自己,于是全花了,甚至借钱消费。 比如点外卖,半夜才下班,吃个 100 块的日料外卖我觉得不过分。 比如买化妆品,我信奉的原则是只要上脸就不能买便宜货,现在用的粉底是DW,眼线用植村秀,口红一支杨树林唇釉一支雕牌999换着用,护肤用SK-II小灯泡...虽然不是最大的牌子,都也都不菲。 比如苹果手机、电脑、ipad、Airpods,每年的新款必入,别人口中的“果粉”就是本人了,用惯了苹果产品,其他真用不来。 有的是分期,有的是全款,买完那天我是吹着口哨回家的,总共要花接近3万多吧。 如果这3万换成银行卡余额,我对此无动于衷,但兑换成了苹果产品,我只要看这些产品摆在一起,看一次乐一次。 花钱真好啊,都花在我身上了。 又爽又慌。 我希望今年能实现收支平衡,不再负债...但现实却是,花钱的速度好像比攒钱总快一丢丢。 北漂两年,一直在电视台里当摄影师,工资7000,月开支3000,每个月差不多能存下4000元左右。 至于存款的话,60万都是我爸给的,作为我北漂工作的“储备资金”。 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我爸给我安排了广州电视台的工作,工作条件很优渥,但是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一直想去北京工作,去这个媒体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打拼,我爸最后放我北漂,并给了这份“储备资金”,说是储备,其实就是担心我这个独生女。 然而他不知道,没有这笔存款,我一个人在北京过得可滋润呢! 可能因为小时候家庭影响,我平时生活比较节省,每天都会自己做饭,带饭盒去公司,差不多一个月下来伙食费500左右。 买衣服基本只去优衣库,那种简约风深得我心啊,化妆品的话,很少用,用的话也就买点小样,这样下来每个月可以存3000多,工资一半。 这两年来,那笔60万的存款一直放在余额宝里没动过,自己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存款对我的意义更多是来自家人的支持,以及应对未来风险会更从容。 或许,以后要更新手上的镜头设备时,我大概率会动那批存款,哈哈~ 是啊,很多人在生活里不攀比,不奢侈,省吃俭用,你以为只是低调使然,其实呢,他们正在存钱,为的就是更靠近自己的梦想,靠近真正美好的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香港富商刘銮雄的专访,他这么说道:
看到这里,很多粉丝还是会有疑惑,除了案例中的一些存钱大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吗? 当然。 比如365存钱法,这是很多人都在用的【强制储蓄】的一种,适合一些不太主动存钱性格的人。 在365天里,每天存入1-365中任意一个数字对应金额的钱,保证每天都存,并且每天存的数额不许重复。 具体操作就是,先画一个365格子的表格把「1—365」的数字填进去,你每存掉一笔钱,就在那笔钱对应的数字上画个叉。 就像你第一天存了218元,就在218那个格子里画X。 直到年底,等你把365个格子全部画满,你会惊奇地发现,这365天里,你居然存下了6万多,是不是很厉害。 可能对于有些朋友来说,365存钱法有点慢,没关系,可以用下一个方法——53周存钱法。 就是按照等差公式,每周比上周多存一定数额的钱。 打个比方:第1周攒10元,第2周攒20元,第3周攒30元……以此类推,第52周攒520元。 这样一年下来,可以存到惊人的13780元! 看了这么多方法,我已经跃跃欲试了,借朋友一句心得送给大家,“存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先熬过最开始的痛苦期,你就会发现,存钱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等你60岁,一定会感谢年轻时存钱的那个你。 (努力!奋斗!像下图的那个男人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