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上半句才是精华,明白了也就释怀了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0-09

我国历来有“尊老爱幼”的美德,不过近些日子来,老人与年轻人的矛盾越来越多,像跳广场舞的大妈抢占篮球场,公交车喊“累”,在其他地方却比谁都利索,“倚老卖老”的行为让人们十分不满。

古时,也有这样的状况,俗语针对这样的行为,有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后半句,还有前半句,明白了前半句,心中也会释怀很多。

这句俗语还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孔子先生之口,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但并不是每一位弟子都是虚心求教之人,人各有异,有让孔子满意的弟子,也有让孔子不满的弟子,而让孔子说出责怪之语的人是他的老相识,名叫原壤。

原壤的母亲去世后,孔子念及过往的情分,前去帮原壤清洗棺木,结果原壤却敲击着棺木开始歌唱,十分不尊敬已逝的母亲,孔子就假装没听见走开了,随从的人就问为什么不制止原壤,孔子便说到:“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意思是“未失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未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

还有一次,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姿势十分不雅,孔子看到后就大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意思是说:“幼年时期不懂得谦逊和尊敬师长,年长后又无可称述,老了却又没死就是个祸害。”

前半句便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讲述了一个人年轻时候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他年老后成为祸害。幼年和年长时没有学会好的行为准则,我行我素,不懂反省,无论是年轻时候,还是年老,都会别人指责。

“倚老卖老”绝不是老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变老,有些老者即使白发苍苍,却依然受人爱戴,而有些老人就让人翻白眼了,这都是与人的成长息息相关的。

老话有:“子之过,父之错”,意思是这个孩子做事缺少家教,导致做了错事,年轻时候父母是要负责子女的过错,要好好教导,当这个人年老后,坏习惯却没有改变,老人也有了子女,子女却不敢批评父母。

此时老人的父母尚不在人世,年轻人就十分不满老人的所作所为了。明事理的人依然明白,并非是老人坏,而是坏人变老了,我们还是要做个文明人,不要成为社会的祸害。

老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上半句才是精华,越早明白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