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冬不拉拉 2019-10-09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法国MAS1938型冲锋枪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NASSZI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设计经典令人印象深刻的冲锋枪。这些冲锋枪各有优劣,比如近战火力凶猛的波波莎、简单易生产的司登、全面均衡发展的MP40等等。但除开这些被人熟知的冲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诞生了很多因各种原因鲜为人知的冲锋枪,今天小N就为大家盘点一下。

法国MAS1938型:骨骼清奇的法式冲锋枪

MAS1938型冲锋枪,是法国圣安东尼兵工厂在1938年通过对MAS1935型冲锋枪进行改进而来的冲锋枪。因为于1938年完成设计定型并开始生产,所以被命名为MAS1938型冲锋枪。MAS1938型冲锋枪作为一款法国的产品,自然是少不了一些古怪的设计,其中就包括使用的7.65毫米子弹而不是冲锋枪常用的9毫米子弹,这种子弹只有法国才能进行生产,和一般的9毫米子弹相比,它的精度更高,射击时后坐力较小,但是威力不足,并且射程也会受到影响。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德国MP-40冲锋枪

一开始,保守的法国陆军对冲锋枪这种武器显然兴趣不大,导致MAS1938生产出来后一部分交付给了准军事部队和警察部队。而到了1939年,当德国和法国之间剑拔弩张的时候,法国陆军才清醒过来,开始订购大量的MAS1938,但是MAS1938独特的设计就注定了它并不是一款可以短时间大量生产的冲锋枪。不过等到法国沦陷,MAS1938也并没有停止生产,而是继续用于装备维希法国的军队和一部分德国驻法部队,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MAS1938的评价并不低,他们认为是7.65毫米的子弹阻碍了MAS1938成为一款优秀的冲锋枪。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日本百式冲锋枪,最显著的特点是可拆卸的刺刀

日本百式:上刺刀的“武士道”冲锋枪

百式冲锋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并装备的一款冲锋枪,也是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唯一量产的冲锋枪。相比于德、美等二战主要参战国,百式冲锋枪的研发时间晚的有些令人吃惊。日本是在1935年,在中国战场上感受到了冲锋枪的威力过后才在南部枪械制造所正式开始研制冲锋枪,而且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漫长研制过程后,于1940年百式冲锋枪才完成定型,由于1940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所以才有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就算如此,日本军队也没能够第一时间装备百式冲锋枪,而是到了1941年2月才开始逐步装备部队。

百式冲锋枪还受到日本奇怪作战思维的影响。二战时期日本其实饱受资源匮乏的困扰,所以存在着“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由何必发射一吨子弹消耗资源”的想法,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百式冲锋枪这种弹药消耗量大的武器显然是不能作为正常的冲锋枪称为士兵的制式武器的。日军将百式冲锋枪定位为小型机枪,为了这样的定位,百式冲锋枪也在枪管下安装了双脚架,而且设计了可以瞄准到1500米的准心标尺,实际上来说冲锋枪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射程。

因为日军还有近距离接战中使用刺刀进行白刃战以节约弹药的奇怪思维,所以在本就定位成了小型机枪的百式冲锋枪上还加装了刺刀座,百式冲锋枪就成为了一款独一无二的既有脚架又有刺刀的冲锋枪。这样错误的设计思想,导致百式冲锋枪成本无谓地提高,其本身作为冲锋枪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不得不再次感叹日本人奇葩的武器设计思路。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捷克 ZK383

捷克ZK383:鲜为人知的冲锋枪

ZK383冲锋枪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枪械设计师约瑟夫和弗兰蒂斯克·库凯在1933年共同设计的冲锋枪。该枪于20世纪30年代末投入生产,由著名的布尔诺兵工厂负责生产,先是用于装备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后来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后,德国发现了完好无损的ZK383冲锋枪的生产线,于是顺理成章地将ZK383冲锋枪用于装备德国军队,并成为了德国党卫军的标准武器之一。二战结束后,捷克还保留了许多二战时期生产的ZK383冲锋枪,将其用于装备捷克的民事警察。

ZK383,作为一款冲锋枪,采用了非同寻常的复杂的设计,这些设计让ZK383又大又重,但也确实获得了良好的可靠性,就连德军也对其可靠性赞赏有加。但是复杂的生产过程和非同寻常的定位让ZK383注定只能装备少数国家,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以及少数东欧国家装备之外,其他国家对ZK383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欧文冲锋枪

澳大利亚欧文:二等兵设计的冲锋枪

欧文冲锋枪,是澳大利亚陆军中尉伊夫林·欧文在他还是一名二等兵时设计的冲锋枪。这把枪被设计出来时是1939年7月,二战爆发后欧文立马将他设计的枪推荐给澳大利亚军队。但是当时的澳大利亚军方显然对冲锋枪这一武器缺乏了解,也没什么兴趣,武器官以其原型枪口径为.22为由拒绝了欧文的推荐,虽然欧文表示改为更大的口径并不困难,但这件事也没了下文。不过好在欧文冲锋枪最终还是被澳大利亚陆军所接受,不过这已经是1941年11月20日的事情,而这期间也还经历了不少波折。

欧文冲锋枪有明显的外观特点,其采用了垂直向上的弹匣,导致它的瞄准具是安装在枪体右侧的,不过这样的设计在使用上并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欧文冲锋枪的枪管还可以快速更换,可快速更换枪管对于机枪来说比较重要,但是对于冲锋枪来说,其枪管发烫的时间则要长得多,不过有这个功能总比没有好。虽然欧文冲锋枪的造型并不美观,但其确实结实耐用、性能可靠,前置的枪把让它也易于操控。

欧文冲锋枪从开始生产到停产共生产了大约45000支,其在丛林作战中有良好的表现,被认为是近战中的理想武器。不过到了越南战争中,欧文冲锋枪已经疲态尽显,最终在1968年退出了历史舞台。

盘点二战独具一格的冲锋枪:法国造根骨清奇 捷克造鲜为人知

生产中的PPD-40

苏联PPD-40:波波莎冲锋枪之父

第一代PPD冲锋枪是PPD-34,于1935年正式装备苏军,但是由于性能不佳广受诟病。于是捷格加廖夫在PPD-34的基础上重新推出了进行大量改进的新一代PPD-40冲锋枪。PPD-40冲锋枪采用木制枪托,开放式枪机。和波波莎一样既可以使用弹匣,也可以使用弹鼓供弹,使用71发弹鼓时可谓巷战大杀器。德军方面也曾将缴获的PPD-40命名为MP.716(r)冲锋枪,可见该枪在德军方面也很受待见。不过PPD-40冲锋枪虽然性能优异,但是工艺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战时大规模生产。遂只在战争初期大规模使用,在41年开始便被波波莎冲锋枪逐渐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