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冬不拉拉 2019-10-09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德国的战地装甲)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头条圈子名:桌面战争兵棋交流圈,每日以图说军事历史。)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看过《复仇者联盟4》了吧,里面的每一位超级英雄都展现了他们最为强大的实力,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其中钢铁侠的牺牲让多少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想当初钢铁侠刚刚出世的时候,一身红色钢铁装甲又是多少男人们心中的梦想,可以上天入地,还能刀枪不入。那为什么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就在开发一系列防弹胸甲,梦想让战场上的每个士兵变身成为“钢铁侠”了,却反遭士兵嫌弃呢?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笨重的美军布鲁斯特单兵护具,早期的“钢铁侠”)

【一】防弹衣的起源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原始民族为了防止身体被受到伤害,而使用天然纤维编织组成防护衣物,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防弹衣。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的士兵就发现,如果一个人身上的丝绸服装厚实到一定程度,是具有一定的防弹能力了,于是军方大量开发研究了由真丝作为材料编织而成的防弹胸甲,但是真丝在战壕那恶劣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发生变质,再加上其防弹功能和真丝的高额成本,这种防弹胸甲没过多久就坐“冷板凳”了。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一战时期,德国的龙虾铠甲)

【二】防弹衣变成了防弹铠甲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利用真丝作为材料的防弹衣,还可以成为防弹“衣”以外,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替换了真丝,完全使用钢铁钢板作为材料的防弹衣,只能被称为防弹铠甲了。二战中,各个国家的武器杀伤力都大大提升了,士兵没有好的防护衣具,在战场的死亡率是非常恐怖的,于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防弹衣。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SN-42防弹胸甲)

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就研制了一系列的防弹胸甲,例如:SN-38、SN-39、SN-40、SN-40A和SN-42型防弹胸甲(这种命名是以金属材料Stalnoi Nagrudnik的缩写,数字则是代表开发年份)。SN-42型防弹胸甲是由高级的钢材经过一定条件下的冲压和锻造而成的装甲板,然后完全是由两块这种厚约2毫米的锻压钢板,用铆钉加固固定组装而成的,整体防弹胸甲净重7公斤。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SN-42防弹胸甲用两块锻压钢板合并而成)

【三】“龙虾盔甲”二代惨遭士兵嫌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十分骨干,苏联这款防弹胸甲是按照之前一战著名的“龙虾胸甲”设计而成的,苏联士兵将这种防弹胸甲佩戴于胸前,用以保护躯干和正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根据实战经验统计出,SN-42型防弹胸甲确实是可以完全抵御德国佩戴的MP-40冲锋枪的9mm子弹,而且在300米距离的Kar 98K射击的步枪弹也有一定的防弹能力。听上去SN-42好像还十分不错,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在城市巷战中,巷战中德国大多士兵都佩戴的MP-40冲锋枪,于是穿上这款防弹胸甲的苏联士兵让德国人头疼不少。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一名被俘虏的苏联士兵身穿SN-42防弹胸甲)

在其他的常规战争中,SN-42型防弹胸甲,就成了大家嫌弃的对象,7公斤的重量对于士兵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在开放战场上冲锋,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在常规战斗中,步枪和重机枪使用的更多,SN-42型防弹胸甲的防弹能力无法抵御这些步枪弹的射击,子弹在打穿防弹胸甲同时,胸甲的钢铁碎片会随着子弹翻转一起打入士兵的身体,造成二次损伤,让士兵受伤更加严重,即使抵御住了一些子弹没有击穿,子弹巨大的动能打在钢铁胸甲上也会对士兵的身体内脏骨头等造成冲击震伤。再加上穿上了SN-42型防弹胸甲以后,一些常规的战术型动作士兵根本完成不了,比如匍匐前进,翻越墙体等,甚至蹲下或者趴下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快速奔跑之类的了。

防弹铠甲最初的演变史:差一点就让士兵变成“钢铁侠”

(正在研制测试防弹衣)

最后苏联研发的SN-42型防弹胸甲,梦想是将每位士兵都打造成“钢铁侠”,现实却是如此的惨淡,笨重的胸甲让士兵寸步难行,成为了战场的活靶子。最后沦落到被自家士兵各种嫌弃也不无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