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通常被人们简称为射频识别技术,但实际上无线两字最好还是不要省略,因为从通信角度来看,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无线载频的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技术。当然,从本质上而言,RFID技术应该归类为自动识别技术,其中既包含无线通信技术,也包含数据访问和分析技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RFID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后台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这个数据库最好是由基于某个应用的数据表组成;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虽然是依赖电磁波完成对记录媒体(射频卡或电子标签)的读写和识别,但数据表会告诉我们,电磁波识别的是什么东西。 其实,RFID技术不算一种特别新的技术,从其基础理论诞生到目前走向应用已经70多年了。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能上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它被用于空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起源于雷达技术)。人们发现,该技术的发展大致可按10年期分为几个阶段,如下所示。 1941-1950年,雷达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其中,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开始进入探索阶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基础理论得到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研发处于大发展时期,各类RFID技术的应用测试加速进行。 1981-1990年,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各种系统级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以广泛使用。 2001年至今,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都得到发展,应用成本不断降低。 那么RFID技术的发明人谁呢? 在业界,人们公认查理.沃尔顿(Charlie Walton)是RFID技术的发明人,早在1973年他就获得了第一项涉及RFID的专利,并最终在相关领域累计获得了50余项专利。 目前,RFID技术在全世界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身份识别到高速路计费再到手机支付、信用卡支付等,到处都有RFID技术应用的身影。实际上,在全球以下十五大领域,RFID产品都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这十五大领域是: 1.物流领域: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指挥、各类快递。 2.零售领域: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 。 3.制造领域: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 4.服装领域:服装分类、仓储管理、品牌管理、渠道管理。 5.医疗领域: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6.身份领域:电子护照、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的识别。 7.防伪领域:烟、酒、药品的防伪,票证的防伪。 8.资产领域:各类资产识别(含贵重资产或大规模资产识别) 10.食品领域:水果、蔬菜、生鲜食品等保鲜度识别。 11动物领域: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识别。 12.图书领域:书店、图书馆和出版社等书籍识别。 13.汽车领域:车辆制造、汽车定位。 14.航空领域:机票识别、行李包裹追踪 。 15.军事领域:弹药、枪支、物资、人员和卡车等识别与追踪。 最后,还得补充一句我说过的老话:以上只是个人浅见,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供大家斟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