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堂剥豆记

 老鄧子 2019-10-09
毛豆当菜,大概只存在于南方。而剥毛豆,是曾经的弄堂生活里难忘的趣事。

那些缺吃少穿的日子,正遇上我们身体拔长,肚子老是填不饱。
学校放假,正好是毛豆上市。若是早上谁从菜场回来,说今天的毛豆粒粒饱满,还不要记菜卡,一条弄堂的孩子便都在手臂上挽一只篮子,一窝蜂奔赴巨鹿路。
回来,在弄堂里,屁股下垫一只小凳子,手边放一只碗。剥豆啦。
剥豆之意不在豆。男孩喜欢剥毛豆,是因为毛豆里面有虫。毛豆的虫不大,像是缩小了的蚕宝宝,有一点翡翠那样透明的绿色。虫子多在豆荚里面,剥出来时,豆子已经被吃了半颗。虫子被放入火柴盒里,玩一会儿,便可去喂鸡。那时候,弄堂养鸡开放。把虫子放在手心里,让鸡黄黄的喙啄虫子,有一些小小的刺痛,却是有很大的惊喜。
被虫吃过的毛豆,积攒下来是为了等待“叫哥哥”,也就是“蝈蝈”。那些北方农民皮肤黝黑,穿着一件陈旧的白布小褂,敞开棕红的胸口。叫哥哥都是他们在烈日下捉来的。某位农民挑着担子,一二百个秸秆编的笼子里,叫哥哥不知疲倦地合唱。进了弄堂,他便放下担子,蹲在墙根,守株待兔。于是我们就走过去,摊开手掌,现出几粒残缺的毛豆。农民睡眼惺忪,只是动了动上眼皮,似是批准。几只小手,便会将毛豆塞到笼子的缝隙里。看着经过长途跋涉的叫哥哥贪婪地啃食毛豆,忍不住伸出手指去逗虫。农民忽然就睁大眼睛,怒吼一声。于是四散逃开。
接近傍晚,各家的后门灶间,煤气火头都点燃了。
若是家中今天因为毛豆而炒酱,那么这家的孩子便成为有故事的角色。五六个孩子跟着阿牛穿过长乐路,经过墙上大大的“酱”字,走进一扇黑漆斑驳的大门。他们嗅到了刺鼻的咸味和若有若无的霉味。阿牛拿出一只粗瓷碗,放在油腻腻的厚榉木案板上,还在短裤后面的小袋里摸出三个最小的硬币。这时,一众配角总是乱糟糟地插嘴:“三分钱……”“酱……”“一半甜面酱,一半豆瓣酱……”

阿牛端着碗走出酱园,后面跟着的孩子不乏羡慕,阿牛走路便有一些后仰并摇摆。他家的毛豆,将会有一勺猪油、二两肉丁、三支茭白、四块豆腐干作伴。炒酱有两大碗,一碗今天吃了大半,留一点等待明天早上过泡饭。另外一碗,将藏到明天晚上,在粮店买一斤小阔面,用酱拌来吃……
孩子们走进弄堂,小弄堂总共三十来米长,左右各六个厨房,总计二十来个火头。各家后门都传出烧菜香味。毛豆并没有味道,却是提鲜的百搭。闻到的是萧山萝卜干、三林塘酱瓜、老港咸菜、奉化芋艿和崇明冬瓜的气味。
也有煮豆高手。小老鼠的妈妈,已经将一只笾放在弄堂里,色香味俱全地展示。毛豆和笋衣已经被砂锅煨软,浓浓的红酱油,厚厚的白糖,裹着豆。小老鼠妈妈喜欢用花椒、桂皮和八角,这豆的香味就和热气一起四散飘荡。总是有小孩子在摊开酱油豆的笾旁逗留,用眼睛看看小老鼠妈妈。以往,小老鼠妈妈总是给走过的小孩塞上一小把酱油豆的。可是这天,她就是不把头抬起来,嘴里嘟哝“今朝大家都有毛豆咯”。大孩子慌忙过来,将弟弟妹妹拉走,这年月,谁都不容易。
弄堂里到天黑才回家的,是我的妈妈。妈妈的工厂不近,要调换两辆公交车。这一天她从食堂带了四只刀切馒头回来,用手绢包着。厂里难得发了一元六角加班奖金,妈妈说可以庆祝庆祝。
她看到了一碗剥好的毛豆子。家里没有肉丁,没有萝卜干,没有豆腐干。屋顶上破脸盆里种的丝瓜,只长了瘦瘦的一个,早就吃掉了。她便扯了一把葱。
她在米桶里摸出两个鸡蛋,又放了回去。灵机一动,在竹竿上的饭篮里找到两块西瓜皮。还是上一周用线串着,晒干了的。在龙头下洗着,切成了丁。又不知从哪里找出一片咸肉,记得是不要肉票,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的。每次只切下一小块,吃过了两次,还留下一小角。白色的油肉很多,红色的精肉很少,妈妈也切成了丁。豆油只是滴了几滴,油肉先下了锅,用铲刀按着,逼出不少带咸味的油,炒菜就够了。

这样便是一碗好菜。用刀剖开馒头,夹着“毛豆西瓜皮炒咸肉粒”,便可以下楼去炫耀一番啦。
一位北方来的朋友要尝尝真正的上海菜。我就说了上面的陈年八股给他听。还说,毛豆大概只属于石库门里家庭主妇。上海曾经出版两本《家常菜谱》,撰稿者都是上海各家大饭店的主厨,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毛豆。在“家常辣酱”里,加的是花生米,不是毛豆。大概饭店里都是懒惰胚,没有人剥毛豆。
朋友听了新鲜,说没有尝过毛豆。我说毛豆当菜,大概只存在于南方。刚下乡到黑龙江农场,一些上海知青看到绿油油的大豆地和玉米地,很想尝尝嫩玉米和毛豆,结果被警惕性很高的指导员抓住,押着在大院子里游了一圈。玉米和大豆都是粮食作物,未成熟去摘便是破坏庄稼,那种罪名叫做“啃青”。

友人说,上你家吃毛豆西瓜皮。我便笑,如今哪里有人用瓜皮来当菜。再说那时候的西瓜,皮有多厚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