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美协张林荣--《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赏析

 颜良文墨 2019-10-09

  山水画风格的确立除了临摹历代名家、学习笔墨技法、掌握古人的笔意和精神境界以外,还必须从自然中化古为今。在古代山水画画家的作品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清寂冷峻而生机勃发的气息。他们那种生动而又劲挺的线条,能启迪艺术家对线的创造欲望。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张林荣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中那种清寂冷峻而又生机勃发的气息,同时也能感受到在画中展现出的线的力量和线的气势,这似乎是张林荣能从古画中学到和自我发挥的最佳感觉吧。

  中美协张林荣真迹《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80*96cm)

  无论怎样画画,总是离不开线的,尤其是山水画作的用线,可以吐露最为强劲奔放的力量。线条的轻重疾缓,有如变化丰富的音乐节奏,可以营造出极为丰富而广阔的意境。其实在大自然中,这种线也无处不在,就看这幅《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所触碰的线不正是张林荣从真山真水中得来的吗?他在畅游黄山、华山、三峡等名胜时,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种线的魅力,通过传统和生活两方面得到的体会再加以参悟和印证,张林荣极大的丰富了自己在用笔上的表现力。

  在欣赏《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中,明显地感觉到张林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于文化修养的重视。他能够画适合自己才能、气质的东西,又能把个人气质与思想情感吻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格调高的个人风格。张林荣个人风格的形成受主客观两方面的制约。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个人综合修养和人品,从客观方面来看,则主要是受时代和地域环境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张林荣的风格有其顺应自然规律的自发性,但是如果脱离这些主客观条件去求新求怪,不但不能形成成熟的风格,反而会使自身陷入功利的怪圈。

  其实对于一个有追求的画家来说,要想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风貌,要想以自己独特而显著的个人风格取胜,就应该耐得住寂寞,不慕时尚、不计得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然也需要有足够的人品、人格修养来支撑。应该看得出来,张林荣是位有追求的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倾诉画面的张力的。他在艺术的探讨之路上,不放弃任何机会,包括画外的文学等所能带来的高度概括。

  清代富有独创精神的画家如石涛与弘仁,以他们卓越的识见,在拟古思潮泛滥的画坛勇敢地走探索创新的道路,他们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在游览真山逸景中与自然合二为一,感受着自然的灵气与生机,并将其注入各自的山水创作中,这不正是张林荣所做的吗?他在学习石涛弘仁之时,已经明确感受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以《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传递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师古人同时,更以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新的艺术征程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