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包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包括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不同时代、不同阅历,不同基础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人生境界,各不相同。人从出生起,就已注定一辈子无论长短,都要经历喜怒哀乐之感,万物轮回之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放弃。这就决定了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也会有这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人生在世,恍如一梦。生不由己,死无定时,世事无常,祸福旦夕,追求目标的不同、洒脱程度的差异也就构成了人生的不同境界。不同境界的人生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截然不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忧愁、烦恼、痛苦、悲伤中度过;有的人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放纵一生、浪费生命;有的人追名逐利,为权、为财、为名拼搏一生;有的人却不受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受情感的困扰,超然物外去探寻人生的快乐;有的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悠游于天地之间,静观世间百态,乐享有生之年。 人生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达到的程度。人的境界与人的思想和精神修养密不可分,人的思想境界高了,就站得高,看得远,走得正,行得远。这就人生觉悟,也是人生素质。人生是一个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更是由平凡上升为高尚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怀揣着梦想去努力生活,积极创造自己的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意味着每一人,都要去认识自己,去创造自己人生的为未来,这就需要我我们努力地去培养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古来圣贤有三境,德、智、仁。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德者,不满足于独善其身,定要兼济天下。智者,《易》曰: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仁者,大爱无形,大爱无声。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纯洁的,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看到的是,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人生必须接受一个真实的世界,保持内心的真善美,学会适应社会,并快乐地生活。 人生境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皆因对世界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导致自身觉悟水平的迥异使然。人生内心的一切痛苦和烦恼皆出于自身的迷惑,皆因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待人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身的欲望所致。一是人们或多或少地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估世界、要求世界,这样一来偏见、误解、私利必然要遮蔽理性;二是人们总是受所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难以保持一个独立、清醒的自我。人的主观欲求与客观现实不能吻合,很多的结果必然总是失意,随意就是痛苦、烦恼与悲伤,为名所累、为利所绊、为情所困、为权所变,最后不能是自己获得解脱。 什么是“解脱”?当世俗的一切已不再是羁绊,率性而为、顺应自然,既不压抑自己、也不放纵自己,既不避生也不畏死,只为真理与信仰而存在,达到无惑、无惧、无痛的境界时,便获得了解脱。解脱者的肉体是为灵魂而存在,世俗的一切不过是其体验生活、探求真理的手段。而未能解脱者,则是灵魂为肉体而存在,世俗的一切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最终不可避免使自己淹没在欲望之中。解脱者不单纯是造物主的奴仆,同时也是自己灵魂的主人。而未能解脱者仅是造物主的工具而已,表面上他们都在为自己而活、为各自的目标而奋斗,实际上他们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做铺垫,纵有片刻的欢乐又怎能弥补一生痛苦的折磨。衡量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不是依据他的权势、财富、名声,而是看他是否得到解脱,如果不能获得解脱,这些东西只能成为禁锢其灵魂的桎梏,而非实现幸福的手段。介入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灵魂的主人,外在的东西对其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人的一生被俗务缠身而身心疲惫,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人或许都是逼出来的。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己少。人人有享受的权利。可是不同思想境界的人,能享受到的自己的最高境界又有所不同。那些使人陷入永无止境的贪婪邪念,名利欲望,就是人生幸福的吞噬者,是丧失人生快乐的无底深渊。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后果不堪设想。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人生就是浩瀚的宇宙,它总是会让你有那么多的期待,那么多的捉摸不透。人生就是逆流而上的孤舟,停下就会倒退,前进那就要付出很大的辛劳。人生就是一颗没有熟透的果子,酸中带着甜,甜里面又透着那个酸,还有那么些的涩涩的味道。 什么是人生?经受酸甜苦辣咸就是人生。什么是人生最高境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做人要像水的品性一样,拥有最高的境界善行,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至容,能有大的胸襟和气度。以水悟道,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了。 其实,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磨练自己。磨练使人健康成长,磨炼使人增长智慧,磨练使人快速成熟,磨练使人改变心灵,通过磨练把自己的懦弱,自卑,自私,阴挚,懒惰,虚荣,内心的贪婪、精神的涣散……通通消灭。达到心灵的自由。经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坎坷曲折,名誉金钱权利的诱惑,仍保持一个纯洁,宽容,的平常心。磨练是手段,享受美好事物是目的,领悟是精神的充电器。在生活中磨练,并渐渐领悟,珍惜自己每一次豁然开朗的顿悟。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和境界。现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为了名利,充满竞争。面对各种诱惑,缺少的是宁静和淡泊。很多人不懂得,平淡,使人免受名利之累和官爵之苦,远离虚伪和奸诈,拥有一份宁静和真情;平淡,使人知足常乐,有所失必有所得;平淡,使人摒弃功名利禄,从容面对人生;平淡,是轻轻的风,潺潺的水,柔柔的云,使心绪弥漫着幽静的气息,心灵复归自然、宁静;平淡,隐含着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更耐人寻味,更能陶冶性情。 淡泊人生,关键一个“淡”字。“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淡然处之,不与世人争高下,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浮华,不必苛求。凡事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平平淡淡才是真。淡看名利,善待生命。生命是一片绿洲,智慧是在善良的土壤里生长的。生命赐于我们,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有的坚如磐石,有的薄如蝉翼。我们走过天真烂漫的童年,经历成长的烦恼,享受生活的温馨,承受奔波的煎熬……斗转星移,直到虚幻的梦想和浪漫随风而逝,慢慢开始变老,才会归于平淡。有过夏花般绚烂;也会有如雪花般轻舞,其实,生命只是一个过程。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的是一种心情,一份感受。成败得失,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为地位、财富、声望的多寡而活着,学会保持快乐的生活,乐观地享有生命的一切,才是人生的大智慧,看开看淡才是人成熟的睿智结晶。努力之后是心安,绚烂之后是平淡。当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与沧桑,困苦与磨难,站在了生命的高处;当看穿了世间的浮躁与不安,纷扰与繁杂,走到了人生的路口,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透彻,焦虑徘徊、浮躁不安的心也逐渐恢复平静。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 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如此而已,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处世了。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若能超越了这二字者,人生也就会坦然了,可又能有几个人超越了这二字呢?名者,如过耳鹤鸣,鹤去而鸣声渐远;利者,如过眼云烟,烟散则天高地阔。唯一可以把握的是自己有限的生命,唯一可以珍惜的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真正的无为,不是刻意追求;真正的平淡,不是没有追求,也不是甘于现状,而是做好自己事,活好自己的人。静静地生活,安享自有的快乐。像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涟漪,轻柔却不张扬;似雨露滋润大地绽放的新绿,清新而又靓丽; 像秋霜润染枫叶舒展的火红,鲜艳而又壮美;像微风吹拂的云彩宁静而又飘逸。这或许就是,自由自在,怡然平淡的人生最好境界了。 人生在世,金钱、地位、名分皆身外之物,始终陪伴你的只有家人的亲情和平凡的岁月。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因为唯有时间会证明一切。减少一份浮躁的虚荣,增加一点平淡的情趣,无论顺境逆境,最重要的是懂得敬畏,把握底线。任何时候,都要认清一条行走的边界,才不会为世俗的身外之物所困而迷失自己;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份平淡的心境,才不会失去人生快乐的源泉,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美好。平淡人生,诚实为人,追求安稳,淡泊名利,才方能品味生活的美好,认清人生的真谛。 现实的社会是物欲横流,利欲熏心,人心浮躁,欲壑难填,很多人认为,拥有金钱、地位、豪车、别墅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人。不过,历史上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热衷于追求地位的人在得到某种地位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一个热衷于追求金钱的人真正拥有了大笔财富之后,可能又会有另一种“一无所有”的感觉。在别人看来,尤其是那些与他们有同样的追求而尚未成功的人看来,他们实在是太幸福了,太美满了,可他们自己却可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道不出的感触。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完美人生,只有为了完美人生而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锲而不舍追求的过程。那些想象中的浪漫和完美将随着日子的消磨而归于一种淡然。 完美人生,在一定意义上是以自己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前提的,在纷至沓来的荣耀面前从容淡定,更能在痛苦和绝望的日子里愈挫愈坚。自己心中追求完美的毅力能坚持多久,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就能延续多久。而这一过程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人生。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实现生活的自在;能够实现心灵自由;能够实现自己的意志;能够在活着的过程中做到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横不对不起人;能够不为外物所迷惑,处世以真,待人以诚,能够不以狡诈、算计、强横为能事,不欺暗室,慎终如始。 有句古话说,“死者复生,生者不愧。”那是说生者未做任何损害道义良知的事情,可以告慰逝者在天之灵。无愧者的心,如朗朗天空,如清清泉水,如莹莹玉石,一尘不染,净洁无瑕,光风霁月。这样的境界才算得上人生应该追求的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