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手才是当代民俗文艺复兴先锋

 晴三爷 2019-10-09

这是仙人JUMP的第61篇原创


1


我最近越来越入迷快手带来的认知冲击了。


现代城里人的一大特征就是把自己看到的犄角旮旯当成是世界的全部。


实际上,褪下城市的滤镜,我们都是一颗颗秃毛萝卜,被钢铁与光缆一圈圈缠绕在屏幕前动弹不得,我们还将这些称之为现代社会的便利。


被缠绕久了,人就会想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短视频就是这样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


不到3年,短视频在中国范围内便有8.2亿短视频使用者(QusetMobile数据),其实,大家关注的并不是一张张脸,而是热衷对TA世界的好奇与参与。


就像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不断在作品里告诉你的,窥视和展示自己都是生命中最原始的欲望。



2


快手这款神奇的APP,常常能给人想象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在这个所有人都用同样滤镜的年代。


快手上的老铁们狂野,素颜,直接,沉重生活里不放弃体面,能让你当场一起野狼Disco。



和大多数人感知到的表面热闹不同,常来快手翻翻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


表面上看,我是个英俊的文艺青年,贪恋浮华与热闹。一开始,我只是在快手上找一些热闹的内容去看,但看到后面,快手推送给了我一次安塞腰鼓表演。


看完安塞腰鼓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其实是个民俗研究专家。不是为了猎奇,爱的是其中鲜活、热腾的认真生活。


尤其民俗这种硬核暴躁的内容,才是真正的野性。



想想看,黄土地的窑洞前,目光余处是一望无尽的旷野,远方是袅袅的青烟。


一群人穿着大红袍,腰间挂着鼓,高超的手活,漂移的走位,一种你从未了解过的表演形式。


这只是一群民俗歌舞团员在表演安塞腰鼓。


你见到的,和语文课本里的完全不同。


他们挥动鼓槌开始走位的时候,你可能以为是李白要放大招了。



3


当代潮流朋克们一定知道快闪。


一群人突然在街上组成各种方阵,音乐起,开始起舞。


快闪的极致就是广场舞。


但是在英歌面前,他们都有点小儿科了。



在一个摸鱼的午后,出生于大葱省的我第一次刷到英歌舞,这种神奇的律动和动感的节拍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人们装扮成宋江、李逵、林冲,手持短木棒,相互对击。在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里,好汉们边走边舞,叫好一片。


肾上腺素在短短2分钟内带我穿越回了那年五岁村头老黄树下,好似又重温了第一次见识山东梆子的惊奇,还有拿着追着我啄蛋的老鹅。


作为潮汕地区最硬核的民俗艺术,英歌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广东人民喜欢英歌甚至超过了喜欢福建人。这是目前流传在世最古老的舞种之一。


所以,当我听说深圳工程师在春节前要提前很久请假回乡排练英歌时,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讶异。


跟扭英歌相比,工作确实是太平庸了。



毕竟再厉害的人,老了之后也会成为广场舞大师。


所以他们年轻时就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很正常。


英歌作为传统民俗,近年来甚至发展出了对抗环节,大家疯狂斗舞,激烈程度比什么那就是街舞要强多了。


民俗文化的消逝在英歌的传承里成了伪命题。快手上,毛头小孩围在巷弄里,举棒相击,编排队形,有点叫人欣慰。



这,才是街舞。



4


在快手上,你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各地的民俗表演艺术家们展示着自己的乡土工匠精神以及柔韧的老腰。


有无数不同的作者玩着民俗,有自己跳的,也有别人演的,还有三顾茅庐的,这种代代传承的艺术品得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多多少少也是种安慰。


你看这个特殊的表演,你平时见过这么动感的操作和直击灵魂的步伐么?


老板下乡,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觉他们只是普通地在走?你错了,灵魂的舞步要用灵魂去感受。


看到他们,你会觉得自己蹦的迪根本不够躁动。


要多看,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什么破东西,看了3遍之后,他们扭动的腰身在我眼里开始变幻莫测,我琢磨出一点味道。


看了20多个小视频之后,我已经觉得自己被游神附体了,并因为走路太过嚣张被人打了一顿。



5


很多年轻的朋克,都喜欢电音。


但是如果你快手玩儿得多,你会发现你根本不懂电音。


在我国闽南地区,存在着一种神奇的民俗艺术形式,叫做【电音三太子】,简而言之,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民间蹦迪活动。


但不同的是,用的是最最动感的流行电音,跟随福禄寿喜,跳最摇摆的舞姿。


在动词打次的节奏中,艺术家们穿上硬核外套,开始摇摆。



如果你不上快手看这些视频,你完全感受不到传统乡村蹦迪配合魔幻电音的组合有多么洗脑。


这种声光电全方位的冲撞轮转,让你恍惚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地球上。


这是真正的文化冲击波,我一度怀疑最近我的手机坏了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电音三太子,手机经受不住这样灵魂的冲击。


它只是一台没有梦想的手机。


快手上这样灵魂的民俗视频数不胜数,社火(社会朋克最火的土味运动),斗牛(对,就是两头牛打架),民间武术家的灵魂战斗(各种冷门武术套路)等等等等。


用民俗作为关键词来玩儿快手,可能会刷新你对于世界的认知。



6


快手给我的民俗世界,让我一度觉得快手当得起当代民俗文艺复兴的先锋。


这段时间看《圆桌派》,居然发现了和我类似的观点。窦文涛说挽救这些民间文艺的,是快手。


比如一些唱秦腔的,原本唱不下去了,可是自从有了快手,他们天天在炕头上唱。因为有一帮上海的粉丝会看,甚至慢慢地可以接广告,都不用种地了。所以现在他们是在自觉自愿的传承这个秦腔。


保护民俗就是要让民俗有人看,民俗艺人能靠民俗本身养家挣钱,传承自然没了问题。从这点上看,快手似乎做到了。



在短视频里,这些民俗艺人们并没有那么悲观,也不需要谁谁谁来拯救。


实际上他们非常快乐,因为每天都有无数人看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


快手就是他们最高频的应用。


各种民俗艺人们每天都在上传自己的绝活儿小视频,无数对于小众文化饥渴的朋克们天天等着更新,打开他们的视频或者直播间,会热闹得不可思议。


不管你在帕米尔高原还是东北漠河,只要点进来,都可以老铁666。


只要有人看,民俗就永远不会断代,在快手上火了后,这些人去拜师得都排着队摇号。


据说快手上每3秒就有一条跟非遗相关的视频,那些你想不到的、以为正在消亡的艺术,却在快手的某个角落生生不息。


不需要更多的操作,快手就是你了解民俗,拯救民俗的一扇窗户。


非常魔幻。



7


快手提供了一个记录、展示的土壤,纵然有些民俗文化正在面临无人继承,但是只要一点星火,旺盛的生命力依然可以在快手上,升腾起燎原之势。


虽然中学课本就教导我们文化的美感来源于丰富性与多样性,但现实是大多数观众的审美眼珠子都快被磨秃噜皮了。


内容千篇一律,表情循环播放,歌单直接复制,看一万张不同的脸用同一款摄像头同一个滤镜,连往下滑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满足好奇需要的急迫已经成为很多当代人最现实的精神需求,大家都想去一个足够硬核、要奔放中透着真实、内敛又捎着点狂野的社区,最好是直达生活本质的那种。


当代最狂野硬核的生活短视频,还是要看快手老铁。



我们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在打开更多的窗户前我们都很难知道完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很多现代人已经习惯了接受APP推送什么就看什么的逻辑,因为我们只能看到。


虽然生活的本质说穿了无非就是在不断的KILL TIME,但只有去亲手搜寻后找到的结果才能获得真正的刺激。


与其让娱乐、萌宠、游戏之类的标签在数据后台明码标价,被信息爆炸喂养成一个无情的消费机器,不如在有限的条件里去寻找真实,看看这片土地上更真实的人和故事,知道这个世界去掉滤镜后面的样子,说不定得出新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我更喜欢管快手叫生活放大镜。



每天超过2亿人在快手上,观看他人生活。吸引他们的不是惊悚、猎奇,而是细微生活里的活力与冲劲,与当下生活不一样的色彩。


我发现自己就是喜欢看有的人记录自己每天吃什么,就是喜欢看这些民俗艺术家们练习本事,买道具讨价还价,就是喜欢看大家肆无忌惮地点评与支持。


不精致,很魔幻,但真实,那种打破滤镜,打破信息茧房的真实。


这是我们的生活。






仙人JUM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