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向西有个八里桥,又叫永通桥,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的一座石拱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军队在这里和入侵的英法联军打过一仗,史称八里桥之战。 清军打仗从来没有什么战术,八里桥骑兵居然选择跑到联军面前射箭,而且是集中冲击,骑兵在一战还能算上是战力,面对当时的滑膛步枪,骑兵完全可以冲击敌军的步兵阵型,战场完全可以选择在开阔地区散开两头包抄迂回作战!你看看清朝那帮公子哥,能抱住马脖子就不错了,联军一开炮,一个个妈呀妈呀都跑了,没长脑子居然堆桥上。 八里桥一战,清军骑兵的确是直接冲击联军步兵,遇到了英军的空心方阵,这是欧洲基于长期战争经验而设计步兵抵御骑兵冲击队形-----清军从未见过。 此外清军骑兵是骑射兵(八旗阅武,考核内容主要是骑射和步射,以射箭中的数量来判定训练水平),并不善于重骑兵的直接突阵,事实上八里桥一战如果换上捻军骑兵可能效果比黑龙江骑兵号,因为根据记载捻军骑兵不是八旗骑射兵而是使用长矛为主要武器的突击骑兵。 八旗骑兵面对的其实是一个绝望的局面----英军步兵列成空心方阵,使用步枪射击距离在200码左右,且得到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支持,后者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杀伤力极强,大量八旗骑兵其实是被大炮打倒的,少数冲过火炮火力范围的骑兵,面临的是成排的英军使用步枪在弓箭射程外的射杀。 难怪会输,基本是没有战术的瞎冲,也不懂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