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炳彩老临床经验总结-----经典方剂的具体临床运用(五)

 ss 2019-10-09

1.猪苓汤

      诊断要点:1)因有阴虚,所以咽干、舌红或绛、脉细,或兼3项,必具2项;(2)因为水热互结,所以苔必黄或白干,尿黄而量少,膀胱必急,或水渗大肠而濡泻,或津不上承而口渴;(3)因为药用淡渗,所以必具水结而尿少。如果病机属于津亏而无尿排出者,则猪苓汤绝对禁用。

2.赤小豆当归散

      善清血分湿热,治疗小肠热毒流于大肠,先血后便。治疗肛周疾病加减法:肛门疮疡、痔疮、便血者,加槐花、银花、紫花地丁、桔梗;若便血日久不止者,加炒椿根白皮、侧柏炭、紫草炭;若湿热偏重者,加黄柏、苦参、知母;痔疮且热重者,加马齿苋、槐花、地榆、黄芩。治疗皮肤病方药加减法:灼热、潮红明显者,加银花15 g、连翘15 g、丹皮10 g;疼痛甚者,加皂角刺15 g;瘙痒甚者,加荆芥10 g、蝉蜕6 g;渗液较多者,加苍术15 g、川芎6 g。

3.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利湿热,除热结,与贝母合用,又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合而用之,可使血得濡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畅利。

      其病位属下焦,病因是湿热,从气血来说属血分,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说属阴证(肝肾),症状为小便淋沥不尽,尿时涩痛,尿色黄赤,或兼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兼滑。

      加减法:习惯性便秘者,加麻仁、生首乌、莱菔子、玄参以滋阴润肠;前列腺炎,湿热结于下焦者,加滑石合知柏地黄汤,以滋肾养血清热利湿;妊娠小便涩痛重者,加甘草梢、滑石以通利;热盛小溲色深者,加扁蓄、瞿麦、野菊花、败酱草等以清热解毒。

4. 葛根芩连汤

      阳明经脉方,主症: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

      加减法:血分郁热上冲致鼻衄,加白茅根、焦栀仁,或致口疮加蒲公英、焦栀仁、厚朴、枳实;气分痰热为主,合温胆汤加茵陈、焦栀仁、蒲公英;胃热呕吐,加陈皮、竹茹、法夏、生姜;小儿泄泻,加薄荷、槟榔、山楂、枳壳;颈部经脉不适,可加天花粉、秦艽、桑枝;肉分风动,加白蒺藜、钩藤 。

5.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方组成:旋覆花三两、新绛少许、葱十四茎,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江西名医姚荷生认为旋覆花入厥阴,下气而善通肝络,从而疏散心包气郁;考究为茜草代新绛,凉血止血,活血行瘀,与消痰行水之旋覆花相须为用,行气活血,散结通络,正合肝着病机。伍老主张用葱茎,窃以为葱茎味厚气足,葱叶更易入上焦,可随证选用。全方旋覆花下气,通肺气以治肝,从而达到疏泄肝气的目的,再加葱茎通阳行气以活血,茜草活血化瘀以通络,治疗肝着行之有效。

6.杏仁汤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 上焦篇》,系由杏仁、黄芩、连翘、滑石、桑叶、 茯苓、蔻仁、梨皮 组成。原文指出: “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临床所见,尚有寒热如疟, 汗出热解, 汗出不能下达至脚,唇、喉、齿干燥及口中粘腻 , 舌苔或较厚,或兼干, 脉浮等湿热伤津的症状,适合于湿热弥漫三焦,而以上焦为主。临床运用时,在病因上抓住湿热伤津,在病位上抓住上焦肺,治疗范围就可扩大 。气机不畅而致上焦胸闷常合上焦宣痹汤。

7.清暑益气汤

      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宜清燥之剂治之……名曰清暑益气汤”。原方由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苍术、白术、升麻、葛根、泽泻、青皮、陈皮、当归、神曲、黄柏、甘草等组成。

李氏清暑益气汤中黄芪甘温补益为君,与人参、陈皮、当归、甘草合为补益元气,使脾气得运以托邪,五味子、麦冬酸甘微寒,养阴和血;苍术、泽泻燥湿渗湿,升麻、葛根解肌升清,且亦能胜湿,黄柏泄热除湿,湿盛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易滞气,故予神曲消食,青皮利气。全方具有益气养阴,养血祛湿之功效,适用于平素气阴两虚,感受湿热之邪。

       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一为脾胃虚弱症状:纳呆,便溏,神疲乏力,怕冷等;一为湿热症状:口干口粘,但不欲饮,肢体困重,汗出,小便色黄等。舌象多舌红苔腻。善于抓住患者病情的主要矛盾,并结合舌象、脉诊进行辨别,以此为基础立法用方。若兼见关节烦疼,则加防己,共奏益气祛风止痛之功;若兼见汗出明显,则加浮小麦,增强敛汗;若兼见腰膝酸软,则加杜仲、牛膝,一补一通,相须为用,祛风湿、补肝肾;若兼见关节疼痛,头部沉重,则加豨莶草、蔓荆子,取其祛风除湿及升散上升、走窜开泄之义;若兼见多思虑,悲伤欲哭,寐差,则另加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8.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证乃表邪未解,邪入少阳,属少阳、太阳两经合病。按八纲辨证属表里同病,寒热错杂偏于寒证,虚实夹杂偏于实证。按气血辨证应以气分为主; 按脏腑分涉及肝胆脾胃。

      运用原则:

    a.对于具有反复发作或定时发作特点的疾病如癫痫、发热等考虑使用柴胡剂时,要注意是否有太阳表证 ;

    b.对于疼痛部位涉及太少两经的疾病如头痛、痹证、中风等要注意使用本方;

    c.对于兼有恶心、胃痛症状的感冒要注意是否有太少合病的依据;

    d.对于胆胃不和的消化系统疾病要注意是否有表证 

    e.对于有恶风、汗出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要注意是否有太少合病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