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手汤婆子回归成新时尚

 苏迷 2019-10-09
《苏州日报》
2019-10-08 

  □苏报记者 管有明

  趁着国庆长假,从浒墅关专程赶到山塘街,市民张承志(化名)专程找到山塘街一条支巷深处的老手艺人徐春良。他要定制两只特别的汤婆子,女儿的婚期定在明年春节,这是老父亲专门为女儿挑的“嫁妆”。“我们老一辈人结婚的时候,都有汤婆子做陪嫁。虽然现在不太讲究了,但是传递一份温暖的心意,我还是坚持要做一对。”

  今年60岁的徐春良与汤婆子“结缘”已有30年,远近闻名。定制汤婆子现已成为他的重要业务之一。如今,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生意不仅做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有国外客户也打来电话,要求定制汤婆子。事实上,汤婆子重回大众视野已不是新鲜事。以“苏州好风光”为例,上线汤婆子作为冬季限定特色礼品已有五六年,每年销售增长量十分惊人。该公司销售人员表示:“铜汤婆子作为冬季暖手的一个产品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添加了布、刺绣版的防热外套,好看又实用,还讨了温暖的口彩,既是工艺也是一种潮流。”

  汤婆子曾是江南地区常见取暖用品

  不少古装剧中,冬日里后宫的嫔妃手中会捧着一个圆形的取暖器,这就是汤婆子,曾是江南一带百姓人家冬天最常见的取暖用品,可以暖床也可以焐手。通常一个汤婆子能用上几十年。汤婆子常是铜制扁圆形的壶,正上方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口中有一个盖子防止渗漏,口子两侧连接着拎环。

  徐春良说:“30年前,我偶然在乡下看到一位手艺人正在给别人修汤婆子。上门来修汤婆子的往往是等着用,这位手艺人一天忙到晚,生意好得很。我天天上门,在旁边‘偷艺’,把维修步骤细节都记住了,回家后慢慢琢磨,渐渐也开始做起汤婆子的生意。”徐春良的父亲是位老铁匠,靠着父亲的指点和自己浓厚的兴趣,渐渐地,徐春良成了远近闻名的汤婆子制作高手。“千万不要以为汤婆子技艺很容易,就是简单在漏水地方焊一下。”徐春良说,以前的汤婆子,是用黄铜、白铜、锡以及合金材料做的,各种金属纯度各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比例不匹配,即便暂时好用,回去后不久就会漏水。所以,把握好材质的厚度、金属的纯度以及焊接时的力度十分关键。“这才考验匠人的本事。”

  汤婆子使用季节性强,往往冬天特别忙。“最多时候,一天要修100多只,顾客主要是附近居民。”徐春良拉开客厅边上的立柜门,里面存满了各种各样待修的旧汤婆子。“附近区域也只有我这个修汤婆子的铜匠了。”他戏称自己是在坚守最后的阵地。

  怀旧加实用,让汤婆子受市场青睐

  从前,徐春良的汤婆子生意大多在旧物维修领域。不少汤婆子家传了几代人,舍不得丢弃,千方百计找到徐春良,请他修好,留住儿时一段记忆,或给家里长辈留个念想。徐春良说,昆山、相城、苏州工业园区等地都有他的客户,老物件一时修不好,多存放在他家,修好了快递寄回去。

  最近五六年间,徐春良的客户群开始发生变化——求购、定制成品汤婆子的客户越来越多。传统汤婆子重现市场,触碰到不少老市民的怀旧情结。还有一些年轻人热衷将汤婆子作为喜庆吉祥的“洞房饰品”,汤婆子的功能从单纯的取暖工具,延伸到文创领域而为更多人关注。

  徐春良渐渐感到汤婆子刮起的这股怀旧风,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变化。来苏州旅游与徐春良偶然结识的朱女士便是这样一枚“铁粉”。朱女士来自哈尔滨,一次机会,她偶遇徐春良的作品,无论外形还是大小、饱满度都让她十分满意。朱女士说,以前只用过玻璃瓶或橡胶的“暖手”袋,而铜制汤婆子不仅能延长保暖时间,还更环保,汤婆子用了一夜后,早上起来里面的水可倒出来洗脸。朱女士一下子就买了两个汤婆子,送给妈妈和外婆,没想到老人家开心得不得了,之后朱女士便成了汤婆子的义务宣传员,常张罗着帮亲朋好友“团购”。特别让徐春良感动的是一位在苏州高新区打工的东北小伙,利用休息时间,专门找到山塘街要求定制一个特大号的纯铜汤婆子,为了放假回家能孝敬家中年迈的老奶奶。如今,定制汤婆子是徐春良的主要业务,客户多来自北京、山东及东北等地,还出口到国外。

  让人惊奇的是,汤婆子这样的“老古董”博得了年轻人青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不少年轻女性在办公室内开始流行“焐汤婆子”。今年年初,一家企业找到徐春良,一下子定制十多只小型汤婆子。“我问这位客户为什么定制这么多小汤婆子,他说要当福利发给办公室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些‘小娘鱼’,她们喜欢一些看似复古但又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

  汤婆子成文创产品,一年热销近10万只

  “以前人们买汤婆子的时候,很少讲究材质。现在,大多数顾客在定制时,往往对材质有较高要求,而且还要求是自己喜欢的款式。”徐春良说,除了材质和款式,顾客要求定制的汤婆子大小也有讲究,很多是市场上难以买到的,比如普通汤婆子直径为12至24厘米,一些顾客要求定制直径为36至48厘米的大号汤婆子,以方便长期卧床的病人或老人。“定制这样的汤婆子,需要特别的模子浇铸。要保证这种汤婆子长时间安全使用,工艺要求很高。”

  徐春良很快在持续升温的汤婆子市场里被推上“热搜榜”,成为网红,每天慕名前来的客户应接不暇。山塘街旅游热加上客户的口口相传,最终让他制作的汤婆子名声远扬,传到大江南北。他说:“我要想办法多向同行学习,在更多的款式和外包装上做文章,尽力让制作汤婆子这个老手艺重新‘红’起来。”

  “汤婆子里有无数人的记忆、情感。它可以作为礼品,送给长辈、客户,或是发给单位的员工等。”同样感受到汤婆子市场变化的苏州好风光旅游产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是苏州最早将汤婆子作为一款主打产品推出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潘爱华说,早在2012年,他们针对这一市场变化进行了调研,并研发出手掌大小的铜汤婆子加丝绸和苏绣等防热外套组合。其实,它已不仅仅是汤婆子,更是带有非遗和时尚元素的文创产品。近年来,它不仅受到了国内众多客户的欢迎,还出口到日本等地。“购买人群以60后、70后、80后为主,能让人找到一种儿时记忆里冬天温暖的感觉。”潘爱华说,作为冬季的特色礼品,现在汤婆子一年的销量已近10万只,其中约有三成通过网络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