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通世界历史中的共性——发展中的创新,大多源于竞争中的劣势

 轩少侠 2019-10-09

壹——起源

500多万年前的某天,东非某丛林中,有个猿群占据着一片林子,它们在树上或嬉戏追打闹,或挠痒晒太阳,或捉虱睡大觉,或撒欢吃果食,好不快活。

突然有一只猿从树上摔落到地上,摔得灰头土脸。另外一只明显更加强壮的猿则在树上手舞足蹈,幸灾乐祸。

原来由于争抢食物,两只猿在树上打了起来,身体更强壮的将身体更孱弱的赶下了树。

在食物争夺战中失利的那只落败者,只能冒着危险,在树下挑挑拣拣,捡漏从树上掉落或者在地上残留的食物过活。

以上描写的片段只是假想的南方古猿群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第三纪冰期向第四纪冰期过渡的地球大环境下,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寒冷,东非的丛林面积急剧收缩,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

丛林的面积在减少,栖息在树上的南方古猿群的领地资源也在急剧减少。

资源的稀缺,必将带来指数级增长的竞争压力。

越来越多的古猿个体在食物和栖息地资源的竞争中落败,从树上被赶了下来,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不得不来到地上生活。

生存的压力,逼得这些失败者们组成联盟,来到草原上讨生活。虽然草原上的生活远比丛林生活更辛酸,猎物捕获难度大,猛兽天敌在增多,但是这种生存上的巨大压力,也渐渐演变成了在物种整体上的进化压力。

为了抵御严酷的生存环境压力,南方古猿在草原上进化出了使用工具、直立行走的特性。在百万年级别的漫长历史中,他们从古猿演化到“能人”阶段、再到“直立人”阶段,最终进化成“现代人”。

而他们那些在最初的食物争夺战中胜出的强壮“同胞”们,虽然在丛林深处的日子过得很优渥,但发展到至今也只是类人猿,永远只能是猿,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这种物种演化速度,与后期人类恐怖的发展速度相比,几乎就是停滞状态。

古猿群中资源竞争的失败者,反而成为物种进化上的胜利者,而原本资源竞争中的胜利者,却是沦为了今天人类研究物种演化的标本材料。

1570546478(1).jpg

这种看似反常识,其实都合乎逻辑。

人类历史的起源是如此,纵观后期人类世界的历史,也是如此。

发展中的创新,大多源于竞争中的劣势。

竞争劣势,会演变成生存压力,进而促成发展动力。竞争优势,则会演变成生存惰性,进而停滞发展。

通俗点说,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的生活变好了,就容易变懒,谁还会愿意去每天折腾着打破现有的美好生活,去换一种活法?

求新求变之人,在历史中往往都是那些在竞争失败的泥泞中困苦挣扎的人,他们唯有创新,打破现有格局,才有可能在资源重组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所以世界历史的漫长发展中,那些既得利益者,往往都是保守派。而那些变革派,往往都是此前利益竞争中的落败者。

贰——大势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而且符合某种通用的历史发展逻辑,即每个旧时朝代的前中期,大多是从竞争劣势积累到竞争优势的兴盛过程,到了末期,则是消耗竞争优势的衰败过程。

展开中国古代各大王朝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周朝——春秋战国——秦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就堪称经典。

从西周到东周初期,周王贵为“天下共主”,其中央王朝一直处于中原的优势地理位置,资源配置最优,军力规模最大,被众多诸侯拱卫。这段时期,周王的中央王朝处于竞争优势,其他诸侯则是处于竞争劣势。

从春秋时期开始,诸侯中的“春秋四强”崛起,开始冲击周王朝的地位。

所谓的“春秋四强”,其实是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中原边缘之国,在地理空间和资源竞争上要长期保持高度的生存压力。

在东方,齐国要与东夷竞争资源;在西方,秦国要与西戎作战拼杀;在南方,楚国要与南蛮死磕共存;在北方,晋国要与北狄争抢地盘。

这四国的强大,绝不是历史的偶然。竞争劣势中的生存压力和生死磨砺,使这四国终于在春秋时期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仅在军力上就已经大大超过在中原养尊处优的周王朝。

周王朝的衰败,是竞争优势消耗殆尽的过程。如果将周王朝比作青蛙,诸边的诸侯国则是一片温水,周王朝被众多诸侯拱卫,则就可以形象地比作成“温水煮青蛙”。

周王朝在长期安逸的环境中养成了生存惰性,丧失了所有的发展动力,甚至还有所退化,甘愿被众诸侯所挟持,吊着自己的一条老命直至东周王朝灭亡。

我们再来看看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似乎又是一个历史必然的轮回。

齐国、晋国和楚国先后在春秋称霸,秦国在“春秋四强”中则一直处于最为劣势的地位。

秦国先祖以养马起家,地位卑微,建国以后,在东边被晋国长期打压,在西边则长期与西戎势力险恶交战。秦国的势力范围就这么被禁锢在崤函以西和巴蜀以北,资源贫瘠,全国上下相当难受。

整个春秋,就是秦国的疯狂东征失败史。

但劣势不等于灭亡。

历史总是在剧烈的动态中高速发展。

此时的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和楚国先后登顶,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在不断地交替变换。

中原诸强争霸,而在西方,与西戎在泥泞中苦战的秦国也在长期的生存高压下磨出了自己的獠牙,先后灭掉西戎十二国。

战国初期,被河西地区卡住咽喉300余年的秦国决心再次大举东进,征集全国之力,与当时的第一强国——魏国在阴晋决战。结果是秦国的50万大军被魏国的五万魏武卒彻底击溃,秦国离国力崩碎仅有一线之隔。

本以为自己是厚积薄发的秦国经此一战,重新被打回了劣势绝境的泥泞中。

失败者的命运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一蹶不振,从此沉沦,另一种则是求新求变,转向胜利。

长期在劣势中挣扎,被磨砺出超强韧性的秦国选择了后一种,知耻而后勇,变法图强,以创新的模式重新发展国力,这才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被刷新了一遍国力的秦国就此焕发出新兴的活力,在战国的中后期碾压东方六国,一举完成大一统,最后建立秦朝。

人们往往说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才建立的秦朝,历史上的秦国,岂止是六世余烈,那是多世余烈多次失败积累起来的雄厚实力,是真正的厚积薄发。

timg25.jpg

竞争中,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优势,也没有无休无止的劣势。优势,往往是从劣势中发展起来的,而劣势,也可能是在优势消耗中转变出来的。

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其实就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存压力,假想自己处于竞争劣势之中,从而维持自己的创新活力。

叁——轮回

从中国到世界,历史总是在看似偶然的必然中发展。

还是从人类世界的源头说起。

当初人类的祖先从树上来到草原生活以后,这条创新的分支在劣势中逐渐变得茁壮,最终迎来新兴爆发式的发展。

我们可以料想到,种族的爆发式发展和资源空间的有限性,必将迎来人类部落内部的竞争,这和当初南方古猿内的竞争又是一个极其类似的发展方向。

有竞争就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胜利者享受原有领地的资源成果,失败者可能就要出走到别的地方寻找新的发展可能。

于是乎,人类部落就从非洲发展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等其他大洲大陆。

每一个历史现象,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解决方案。

能在新的地方环境里扎根下来的人类部落,都是在长期的劣势高压下生存下来的,他们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解决方案。

古代的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资源优渥,气候常年温暖,有着空间资源上的竞争优势。而亚欧大陆的空间偏北,气候变幻不定,在空间资源上处于劣势。

这种资源上的竞争劣势,反而倒逼亚欧大陆发展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生活在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上的人类部落,则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资源依赖,生存惰性演变成了生产惰性,在生产技术上反倒长期落后于亚欧大陆。

再加上亚欧大陆内部的东西方交流,便衍生出了人类的诸多先进文明。当时的文明世界,在狭义上也仅指亚欧大陆和北非一带,以至于后来的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成为了发现新大陆的创举。

古代的亚欧大陆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内部也在发生激烈的竞争。

古代文明历史中,以中国历代王朝为代表的东亚文明长期领先于西方文明,尤其是欧洲处于中世纪黑暗中的那段历史,东亚文明对西方文明可呈碾压之势。

就是在这种明显劣势的逆境中,刚刚结束中世纪黑暗时期的西欧国家们为了打破陆上原有的势力格局,为了寻求资源重组,为了创新的发展,只能在陆上扩展无望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开始向海上扩展势力,在海外寻找新的殖民地。

就这样,堪称“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就此展开,这其实就是一部西欧世界寻求自我变革的劣势转变史,越是资源狭小、生存压力极大的国家,就越是恨不得先行起航。所以,人口只有150万的西欧小国葡萄牙,成为了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为西欧国家们提供了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富、自然资源和奴隶人口等,西欧国家率先进入商业文明,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了最早称霸全球的国家。

西欧国家依靠大航海时代脱颖而出,在争抢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又引来一轮西欧国家间的激烈竞争。

西班牙依靠全球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财富,在长期殖民历史中形成了西欧国家间的竞争优势,并渐渐形成资源依赖,演变成生产惰性,生产力技术长期停滞。这个时候,处在竞争劣质中的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稀少的情况下,为了参与竞争,开始发力提高生产效率,研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并率先引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最终,积累出优势的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全球霸主。

从东亚引领的农业文明,到西欧引领的商业文明,再到英国引领的工业文明,直至在新殖民地中逆袭杀出的美国引领的电气文明,历史发展变幻不定,但总有一些共性,在引导着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timg (3).jpg

用“逆袭”来形容历史阶段的一次又一次过渡,再贴切不过。没错,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逆袭,是劣势在逆袭优势。

这似乎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优胜劣汰”有所不符,但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优势胜出,劣势淘汰”,可能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看结果而已,如果用动态发展的目光去看的话,劣势逆袭的结果,不就是优势吗?优势消耗的结果,不也是劣势吗?

当然,我写此文,并不是要提倡人们去主动保持竞争劣势,竞争的劣势肯定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维持创新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居安思危,在竞争优势中发掘出新的创造动力,那跟劣不劣势又有何关系?

我们中国人民是在近代长期的竞争劣势中走过来的,磨砺出了超强的发展韧性,其发展增速领先于当前世界。

如果遵循历史的发展逻辑——发展中的创新大多源于竞争中的劣势,那么我相信,新时代的开启者,必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仅以此文,献礼祖国七十周年华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