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蛱蝶落江南?
南扇安
【导读:熊琏,清代乾嘉时才女。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才慧命舛,苦节一生。家贫,晚为闺塾师,依母弟居。有诗词文赋传世,颇多佳作,罕为人知。】
没有人知道她何时到来,只知她从乾隆盛世辗转至嘉庆年间;没有人知道她何时离去,只留她的诗如惊鸿掠过天际。
生于如皋的熊琏天赋才情,尤擅文辞,人人都夸她胜过男子。在山明水秀的小城里,她就像一只蛱蝶,透过书卷望见了更广阔的天地,振翅高飞的梦想悄然滋长。
那日,没有八抬大轿,没有十里红妆,从此她成了旁人口中的陈妻。夫君陈遵不会轻轻掀开她的红盖头、执起她的红酥手,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不辨东西南北,只顾吃喝睡卧。邻里都说陈遵虽痴呆却有福气,自幼许配与他的才女熊琏在他患病后仍信守婚约,即便通情达理的陈父允其悔婚,她也不曾退却。
熊琏如古代大多女子一样,逃不开贞节观念的束缚。她宁愿给自己套上枷锁,善待夫君和公婆,听旁人赞许那些与幸福无关的贤良淑德。即便才思过人,她最终也不可免俗地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又或许她始终记得陈遵健康时的模样,心存爱怜——他本是笑语明朗的少年,不该为世所弃,既然缘分天定,就让她陪他度劫吧。其中甘苦,只有熊琏自知。
又是一年七夕,满城喜乐,越发衬出孤身一人的寂寥。熊琏独倚明月高楼,泼墨赋诗。千帆过尽,她终是理性地置身于情爱之外,笔下不再只是缠绵相思,而是经历种种无奈后的通达。贫乏的生活没有使她的文思枯竭,反而促使她去追寻海阔天空。美辞佳賦、高山流水,倾尽了韶华流光。
那些年,她走过了许多地方,结识了许多同道,不为功名,只为真心。
她曾在镇东的醉卧亭里与江片石夫子等即兴吟咏。她少年时就学诗于江夫子的萍香堂,在东皋文风的熏陶下,诗风清灵婉转,为时人所称道。她本性旷达,诗词更是赋予她自由的天地。骤雨初晴,她穿花戏蝶,道是“蛱蝾绕钗梁,归来两鬓香”;小楼听雨,她醉梦西湖,赞日“淡墨洒生绡,青山带雨描”;隔岸闻曲,她闲卷珠帘,也作“十二阑干,谁把琼箫按”。
她通晓音律,一曲古调如高山流水,博得黄淡人夫子的赏识。黄夫子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她颇为敬仰。看夫子桃李盈门,听夫子妙解经纶,她沉醉其中,深入揣摩,连日月星辰的交替都浑然不觉。
北上三千里,为好友吴梅原饯行时,她暗中洒泪。满腹韬略的寒门士子被仕途所弃,不学无术的膏梁纨绔却能平步青云,难道达官显贵就能一手遮天吗?她为他鸣不平,但也劝慰道:长路漫漫,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需要蛰伏,难得一日腾达,这大概就是天意。尽管那时她还很年轻,但见识和胸怀早已不输须眉。
她以此勉人,其实也是励己。君子怀才不遇,她虽为女子,何尝不是经受着相似的波折?他们视她为知音,她便与他们阔论古今。不得如意郎,但有高山流水知音赏;无处诉闺怨,但有锦绣缥缃翰墨知。
人至暮年,因家贫夫逝,熊琏返回娘家居住。尽管贫病交加,她仍手不释卷。于是,小城里多了一位茹雪山人,设立私塾,诲人不倦。她深知书卷能赋予人高远的眼界和心胸,不求桃李满天下,只希望能为这些孩童打开另一扇窗,帮他们濡养包容万象的气度,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前路。
朱颜辞镜,老来无依,她偶尔抚琴,几多悲欢都在静水流深的曲调中渐行渐远……
【熊琏简介】
熊琏,生卒年不详,清代乾嘉时才女。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才慧命舛,苦节一生。家贫,晚为闺塾师,依母弟居。有诗词文赋传世,颇多佳作,罕为人知。集中屡有惊人之句,然造语过哀,读之泪下。
熊琏著有《淡仙词钞》4卷,《诗话》4卷,另有诗、文、赋各若干卷。诗词曾通过在书院读书的弟弟熊瑚的抄录而流传于当地。诗词刻本于嘉庆二年(1797)初版,有翁方纲、法式善、罗聘等题词,可知熊琏大致生活年代在乾嘉二朝间。
【熊琏诗词】
《村女》
柔桑枝上听鸣鸠,晓起提筐上翠畴。
借问谁家春梦好,半窗红日未梳头。
《菜花》
尺土依然雨露匀,黄花灿灿蝶飞频。
朝来不厌临窗看,也算贫家一段春。
《题黄月溪乞食图》
田园荡尽故交稀,舞榭歌筵一梦非。
未必相逢皆白眼,凭他黄犬吠鹑衣。
《枕上》
豆花蒙密掩蓬庐,人卧西风七月初。病似孤城频受困,愁如乱发不胜梳。
澄心未了三生业,薄福难消一卷书。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
《感旧》
叹我浮生不自由,娇痴未惯早知愁。弱龄已醒繁华梦,薄命先分骨肉忧。
亲老偏逢多病日,家贫常值不登秋。眼前俱是伤心事,几度临风泪暗流。
刺绣馀闲就塾时,也从花里谒名师。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云上学迟。
琴案屡吟秋柳句,锦笺频写落花诗。而今回忆皆成梦,怅望当年旧董帷。
《点绛唇·病中感怀》
宽褪罗衫,碧梧庭院秋风早。雁儿来了,回首天涯杳。
几个黄昏,人向愁中老。魂飘渺,寒更悄悄,数彻纱窗晓。
《忆秦娥·闲情》
漏声寂,窗前疏雨潇潇滴。潇潇滴,残灯背倚暗风吹。
天高有梦难寻觅。瑶琴一曲无人识。无人识,白头吟罢,泪痕偷拭。
《鹊桥仙·读文通〈恨赋〉》
悲欢梦里,兴亡纸上,转瞬浮生易老。生憎彩笔写凄凉,传尽个,伤心怀抱。
升沉今古,微茫身世,谁问茫茫天道。千秋第一有情人,同化了,平原蔓草。
《踏莎行秋魂》
黯淡堪悲,迷离欲化,除非宋玉能描画。苕苕疑有复疑无,寒生毛发教人怕。
古冢磷飘,荒阶雨打,六朝败柳西风挂。几番梦里费追寻,惊看木叶纷纷下。
《蝶恋花·写怀》
湖海作风天作雪,浩浩茫茫,何处逃磨劫。薄幸一生真百折,无家燕子秋风叶。
稽首遥空先掺咽。欲诉嫦娥,花外云遮月,偏是深情无可说,冤魂都进啼鹃血。
《沁园春·题片石夫子独立图》
有句惊人,无钱使鬼,与水同清。望长空万里,萧萧暮景;荒原一带,浩浩秋声。胸里奇书,意中往哲,此外何妨影伴形。余何有?有奚囊锦灿,彩笔花生。
词流从古飘零,唯挥洒千言抒不平。叹青云梦冷,才人薄命;红尘福浊,竖子成名。门掩疏灯,村丛黄竹,风冷雷高鹤自鸣。谁堪拟?似苍松独秀,皓月孤明。
《望江南·本意》
江南好,载酒听啼莺。金碧楼台花里寺,悠扬弦管水中亭。最喜一春晴。
江南好,红粉斗轻盈。覆额香云簪抹丽,泥金小扇写回文。宫样碧纱裙。
《南乡子·题画》
放鹤上烟霄。隔岸谁吹紫玉箫。冷淡诗情都入画,堪描。破帽迎风过板桥。
信步踏琼瑶。沽酒前村雪未消。笑指吾庐何处是,梅梢。阵阵幽香竹里飘。
《金缕曲》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怜色怜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未全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频吐气,拂霜毫、填尽凄凉谱。闺中怨,从谁诉。 |
|